Inline image 5

2012年1月31日星期二

《大西洋月刊》 美国为何绝不制造苹果手机?

核心提示:《纽约时报》刊发长文,探讨了苹果公司选择在中国制造苹果手机的诸多原因。对于想了解为何制造业某些种类几乎在美国消失的读者来说,此文不可不读。但是此文得出的核心教训可能令人难以接受:苹果公司选择中国不仅仅因为那里的工资低廉,还因为那里的工厂和工人活干得更好。

《国家利益》双月刊 朝鲜会否进行中国式的改革?

核心提示:表面上没有政治摩擦不应使我们以为平壤私下里不存在意见分歧。如果中国模式有任何指导作用的话,那么,改革的问题很可能已经酝酿了几年,只是在等一个机会,譬如金正日去世这样的机会。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31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欢迎到我们的G+上用+1功能请为【荐译】内容投票,得票多的会被优先翻译,还可以在那儿查到某篇是否已经被认领,请大家多多参与!

《南华早报》 习近平是谁?美国之行将是找到答案的机会

核心提示:有趣的是,海外媒体对习近平即将成行的访问进行的大量独立报道也将为大陆人提供一个了解其未来领导人的好机会,因为国家媒体对其活动的任何报道都受到宣传主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华尔街日报》 中国的网络盗窃行为是一项国策——必须予以反对

核心提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对美国公司进行有经济破坏力的专利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盗窃。对中国人来讲,窃取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比投入成本和时间来自我创新的效率要高得多。

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30

春节过去了,上周因节日缘故,原文推荐没有定期出现。现在我们将上周以来的所有推荐结成一帖,供大家参考。翻译之前请确认译者网站上是否已有相同译文,尽量避免重复劳动。另外,我们在用G+(https://plus.google.com/u/1/113701623246327997042/posts/)上的+1功能请大家为【荐译】内容投票,得票多的会被优先翻译,还可以在那儿查到某篇是否已经被认领,欢迎大家多多参与。多谢!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程致宇系列博客:中國的房地產下跌及對經濟的影響

核心提示:清華大學的外籍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從去年年中一直在博客上探討中國的房地產下跌是否會引起經濟的"硬著陸"。如果你跟隨我們已經翻譯的他所寫的文章,會知道他是一名看衰者。這個系列的博文比他已經發表的文章更詳盡地解釋了他的觀點,以及對某些看漲者的回應,并展示了他的數據來源和一些糾錯。他的核心觀點是:因為房地產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如此大,只要房地產停止增長(而這幾乎是必然的),就足以讓中國的經濟發生"硬著陸"。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外交学者》 车维德:哪些是对北韩的禁忌之举?

核心提示:如果北京被视为支持朝鲜半岛分裂的最后一个大国,那么一旦北韩尝试集体领导制失败,就会严重损害北京在该地区的长期地位。 假装北韩国内一切正常是个错误。但是,如果想规避大国冲突,那么以下做法是美国、中国和韩国绝不能出现的。

《华尔街日报》解构中国的城市化传奇

核心提示: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转折点,对于那些依靠城镇人口消费的公司来说,这也是好消息。城镇化对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贡献巨大,但是农村劳力流动的减少以及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在下降。

《纽约时报》台湾选举激起中国人的民主希望

核心提示:“在海洋另一边,台湾竖起一面镜子。而在海洋这一边,我们见到了未来的自己。”

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

【译者时评】愈演愈烈的藏僧自焚

核心提示:一系列藏族僧人自焚事件,是中国政府的藏族政策走入恶性循环的明证,是北京的强硬政策和维稳越维越差的结果。胡锦涛的十年,在他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西藏问题上一败涂地,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译者时评】是由译者成员根据平时了解的信息,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出我们的观点,版权采用cc3.0协议,欢迎注明来源转发。

《纽约时报》:韩寒的转向?

核心提示:中国最深刻问题的病根本质上出现在文化和社会上,最好是经由改革而非革命来处理这些问题。并非是说中国人还"没做好准备",而是说将存在一个缓慢的过程。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美联社:藏人和政府之间的冲突在中国蔓延

核心提示:中国政府和海外组织都证实,周一在炉霍发生的藏人和军队之间的致命冲突已经蔓延到了色达。该地区现已戒严。

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

《华尔街日报》对年轻大亨的死刑判决激起了中国人的火热辩论

核心提示:公众对二审维持死刑判决的吴英表达了大量的同情,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司法对于普通公民和对腐败官员并不平等;另外,吴英案是中国不完善的民间集资的产物,对死刑统计的不公开透明也成为公众不信任死刑复核的原因之一。

《华尔街日报》 中国媒体大举进军纽约

核心提示:一些专家说,中国媒体对美国新闻的典型报道是回避一些敏感话题,而转向报道文化和经济新闻。不过,他们表示,这种温和的起步将对老迈的西方媒体构成长期挑战。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日本《中央公论》 远藤誉:中国赌上国运的“文化体制改革”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模式及精神文化"和"美国经济模式及西式民主主义精神文化"到底孰将取胜,这取决于六中全会的"文化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将左右世界大局。不仅中国民众,世界也要承认"限制言论自由,在中共专制体制下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是一个选项。

《纽约时报》 中国推广要求网上实名注册的计划

核心提示:言论自由的倡导者大多谴责此举,表示如果政府知道了每一个网上发贴者的身份,那么微博上无拘无束的辩论和经常出现的对官员不端行为的批评将因此消失。实名制还会使安全人员可以把经常就敏感问题发贴的人作为目标。

路透社:习近平在访美前向美国示好

核心提示:他这一定调子的讲话没有披露中国新的政策,他也没有给出访问美国的确切日期。但他强调说,北京想稳定中美关系,既是为了他访问美国,也是为他接任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管理。习近平很少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发表长篇讲话。

2012年1月21日星期六

《外交学者》蒋学勤:胡锦涛的遗产

核心提示:"胡锦涛的文章中最有趣的并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他选择聚焦在一个中国人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上,同时把他在江泽民之后执政十年来都未解决的问题遗留了下来。"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20

春节马上就到了,祝"译者"的各位志愿者们以及读者们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经济学人》龙尾上的两道弯

核心提示:中国2011年的净出口罕见地下降了,同时,去年第四季度的外汇储备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跌。这两个转折可能是中国进入龙年时经济上令人瞩目的变化。

日本《每日新闻》 阿拉伯地区,海湾君主国脱颖而出

核心提示:海湾地区的权力掌握在埃米尔和国王手中,民主化进程相对落后。掌权者担心"阿拉伯之春"这场大火会蔓延到自己的领土。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合作委员会为了维护阿拉伯君主体制,甚至不惜动用军队。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中国须做好万全准备,防止经济中途遇挫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最大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为遏制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实施了金融紧缩和管制政策,使投资活动受到了抑制。幸运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在去年7月达到最大值后转而下降,房地产投机也不再猖獗。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调整经济发展政策的环境正逐渐成熟。

美国《国家利益》周刊 中国在波斯湾

核心提示:在中东,中国的另外一个关注点——至少和石油一样重要——给了北京又一个不帮忙的原因。这个关注点就是不让"阿拉伯之春" 把任何民主和革命的思想植入中国人的头脑中。

《南华早报》社论:户籍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核心提示:中国希望也需要城镇化:农村移民会通过租房、餐饮和购物推动消费。他们得到了买得起房和上得起学的承诺,可兑现这些承诺的城镇政府却少之又少。除非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给城镇化注入更多动力,否则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经济产值甚至有可能开始下降。

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华尔街日报》一名中国异议者的话让“活埋”成了流行语

核心提示:余杰的控诉使得"活埋"这个词一天之间就在微博上流传了开来,被称为是2012年网络上的第一个流行词。

《悉尼晨锋报》中国的将军要与腐败做斗争

核心提示:刘少奇之子、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发誓铲除军中腐败——他在春节前夕对600名军官讲话时,称腐败事关中共和军队的生死,他宁可丢官也要与腐败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9

我们持续在用G+上的+1功能让热心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单篇内容不超过10PDF)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com)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留言、认领、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华盛顿邮报》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来说,到谁家过春节成了一个难题

核心提示:随着春运一起到来的一个难题,城市已婚的独生子女们决定到哪一方的父母家去过节?人口的城市化和独生子女政策使这个全球性的过节问题在中国更为突出。

中国立场博客:最伟大的发明终于登陆中国

核心提示:在受够了中国公安局办事人员的官僚主义嘴脸之后,博主在一家银行里发现了中国最伟大的一项发明——客户满意度打分机。

路透社:中国的癌症村测试以法律对抗污染

核心提示:云南曲靖小新村的铬污染和全国各地的癌症村差不多,但是最近的特别的是,政府允许了民间的环保组织提起的"公共利益"方面的一起集体诉讼立案,不过,在没有独立公正的司法情况下,要靠法院来解决问题,前景仍不乐观。

《大西洋月刊》 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困境

核心提示: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困境在于如何继续获得尽可能多的廉价中东石油。

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约瑟夫·奈:为什么中国的软实力弱不禁风?

核心提示:中国似乎没有意识到的是,当文化和它所阐述的内容与国内现实不符时,很难用它们去树立软实力。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8

我们持续在用G+上的+1功能让热心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单篇内容不超过10PDF)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com)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留言、认领、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译者视频】查理·罗斯访谈:骆家辉谈中国

这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接受查理·罗斯(Charlie Ross)访谈时的片段,他谈到了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和人权状况的倒退,认为中国领导人非常担心国内出现类似于中东革命的局面。正是这场谈话,引起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的回击,刘说:“骆家辉的言论不能准确反映中国人权现状,大多数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感到满意……有些人总是将中国少数人的观点当做主流舆论,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



看不到嵌入视频的请翻墙点击这里。或者翻墙到译者的下载专区下载MP4文件

《纽约时报》米歇尔·奥巴马——第一夫人的演变

核心提示:对米歇尔·奥巴马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入住白宫后她经历了"处处是新手",到曾经与幕僚不合作,到再次成为丈夫身边最坚定的支持者的演化。本文是《纽约时报》上根据《奥巴马夫妇》一书内容摘编的报道的全文中译,全网首发。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卫报》 中国富士康的工人们:从自杀威胁到成立工会?

核心提示:当局在乌坎和武汉的处理方式令人欣慰,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农民对权利和平等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但仅仅是来"软的一手"还是不够 。希望中国领导人真正地听取农民的意见,开辟更多的渠道让他们表达不满,并允许成立某种独立工会或至少是集体谈判的机制以缓解冲突。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7

我们持续在用G+上的+1功能让热心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单篇内容不超过10PDF)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com)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留言、认领、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南华早报》 在朝鲜问题上,北京不是任何人的盟友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中国对朝鲜的政策越来越偏离美韩对朝鲜半岛的意图。2008年在朝鲜承受了货币改革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及金正日面临健康状况恶化、继承人未到位的危机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大大加强了对这个极权国家的支持。2010年,中国对朝鲜的考虑更多地被它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存在的担忧所影响。这证实了朝鲜作为针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障碍对中国的重要性。

【譯者時評】台灣大選,理性的勝利

核心提示: 2012年的台灣選舉,讓我們看到台灣人正在以務實理性的態度審時度勢,這種理性之光令人讚賞,我們為這種進步喝彩。 【譯者時評】是由譯者成員根據平時了解的信息,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給出我們的觀點,版權採用cc3.0協議,歡迎註明來源轉發。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ChinaShmina博客:在中国开车—中国司机和他们的坏习惯

核心提示:在中国发生交通意外的数字比其他国家高得多,其中92%是糟糕的驾驶技术所致。结果是,中国只有全世界3%的车,中国的交通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6

我们持续在用G+上的+1功能让热心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单篇内容不超过10PDF)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com)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留言、认领、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纽约时报》 传中国军队向藏族人开枪

核心提示:两个西藏民权组织和西藏流亡政府官员提供的报告说,中国安全部队周六向试图夺回自焚者尸体的一群四川藏族人开枪,当天早晨一名藏族男子为抗议中国对藏区的政策自焚身亡。

《南华早报》 台湾:“不可避免的”政治会谈有了两岸舞台

核心提示:马英九与蔡英文有关两岸关系的辩论不再局限于台湾应该寻求独立还是与大陆统一,它包括了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将如何影响台湾民众日常生活之类的实际问题。

《纽约时报》 温家宝中东之行表明中国的政策变化

核心提示:如同其他国家一样,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最终依据是对政府最佳利益的敏锐考量。这将取决于北京对伊朗现政权生存能力的判断。

德国《世界报》台湾大选——中国只有赢的可能

核心提示:每个参与者都十分清楚,此次的总统候选人不止三位,幕后有第四人正在观望。不管谁在台湾大选中获胜,他都必须与中共领导人达成妥协。而中国此次似乎也明白了,至少摆出“不干预”的姿态效果更好。

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藤本健二新作《为什么是金正恩?》片段

核心提示:本书是曾经担任金正日厨师的日本人藤本健二新作,原文为日文,现已译为韩文。本文是一名韩国博主所发的书中部分段落的的编译。

《每日新闻》社论:台湾民众选择稳定

核心提示:一旦中国试图将经济谈判扩大至政治领域,台湾民众势必产生"抗拒反应"。中国今秋将举行领导人换届。希望中台以一种新思路,使之成为推进双边关系前进的机遇。

路透社:台湾重新选举总统,消除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核心提示:周一开市后,马英九的胜利短期内可能给台湾股市和汇市注入一剂强心剂。经济学家们认为,鉴于世界其他地区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中国改善关系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台湾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朝日新闻》 台湾大选:对立情绪的克服仍任重道远

核心提示:当选连任后,马英九获得了再执政4年的机遇。对马英九来说,除了要在经济政策上做到最小限度地降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外,继续努力与台湾当地人沟通,仍将是他在任时面临的重要课题。

《华盛顿邮报》台湾大选激起大陆对民主的向往

核心提示:台湾模式对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这种模式很稳定,当威权政府垮台,国家没有变得混乱,反而更加秩序井然。香港出版商,前中共高级领导人之子鲍朴说:"早晚有一天,北京会了解他们自己的体制才是不稳定的。"

《华尔街日报》台湾选举让中国大陆人着迷

核心提示:一名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的中国大陆学生想到家人在他来台之前对台湾持有的偏见,感到好笑。这名拒绝透露姓名的学生说,他的爷爷奶奶因为还记得国共战争的情形,提醒他提防国民党对他动粗。他的父母则提醒他远离台湾"混乱的"民主选举。

《卫报》中国作家被迫前往美国

核心提示:余杰说他被打、被关押、不允许见朋友、不允许使用电脑。这些骚扰迫使他离开中国,去了美国。

《纽约时报》:台湾之重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和台湾能够建立起充分的互信,台湾不只可以继续充当美国不可或缺的盟友,还可以成为打造中国未来的样本。 

法新社:中国的西藏僧侣们陷入“恶性循环”

核心提示:40多岁的索巴仁波切周日在中国西北的青海自焚,他是当地的一名"活佛",这是一系列自焚事件中第一次出现高级别僧侣。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每日原文推荐 - 2012/01/15

我们持续在用G+上的+1功能让热心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单篇内容不超过10页PDF)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com)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留言、认领、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今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印度教徒报》 中国总理访问尼泊尔

核心提示:从温家宝的讲话中也能清楚地看出中国对毗邻尼泊尔的西藏地区怀有的安全上的担忧。中国要求尼泊尔加强边境地区的安全,打击西藏分离主义组织的活动。

Sinocism 网络安全和解放军官员的情妇

核心提示:美国是在正式追踪在道德或金钱上有不端行为的中国官员吗?去年,金一南上将的讲话被泄露了出来,还被上传到了 Youtube上,他就说中国最近的几起泄密案件中都有腐败的因素。美国对中国目标进行网络侦探活动的时候有多积极?如果美国人可以读到一名官员写给情妇的情书的话,他们还能读到什么?

2012年1月14日星期六

《每日电讯报》 “强势利益集团”阻碍中国改革

核心提示:与中共有紧密联系的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最近发表了一份新的报告,说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现在被利益集团"绑架"。

《纽约时报》前美国外交官使选前台湾感到紧张

核心提示: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包道格先生,在选前接受电视采访时称,如果蔡英文在周六的选举中战胜马英九总统获胜,这将威胁地区稳定。这迅速成为台湾媒体的头条。美国对台湾选举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包先生的言论会影响选举结果吗?

《时代》周刊 英国女王的智慧

核心提示:为了维持她这个独特的地位,女王学会了如何保持一种微妙平衡。如果她表现得过于疏离,她会失去臣民的欢心。如果她表现得太随和,她将失去女王的神秘性。

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2

今天的【荐译】我们测试了用G+上的+1功能让读者为荐译内容投票,我们准备承诺对每天“最受欢迎原文”一定翻译,不过总票数要超过10,欢迎读者们到G+(xiaomi2020#gmail)上参与投票,欢迎译者到G+上查看结果和留言与读者们互动。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 受伤的巨人

核心提示:萨科奇总统致电胡锦涛主席请求中国拯救欧元,象征着大国关系的三个历史性转变:欧洲统一计划的脆弱和危险、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没落时代的开始。

《今日美国》中国以流行文化战向西方进攻

核心提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合作开发的“光荣使命”游戏是从模拟射击训练改编而来,这也是一款由国家支持的希望能弘扬中国文化的“严肃游戏”。和娱乐类电视节目一样,电玩市场也是了中西流行文化战争的前沿,不过,观众和玩家们还不一定买账。

俄罗斯《晨报》 中国将继续供养西方

核心提示:中国在龙年需要解决的事情不少,既有自己的问题,也有别人的麻烦。由于粗放式发展和大量"坏账"的增加,中国经济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冠决全球,而且是西方的主要债权国。最终,将欧元区拉出债务泥潭的可能恰恰是中国。

詹姆斯敦基金会 巴基斯坦不稳定的部落地区如何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

核心提示:在喀什发生爆炸后中国政府据称调度了至少20万安全人员,在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地区追捕维族恐怖分子,超过14万联合部队目前在阿富汗搜捕。中国还在修改反恐法,可能允许在海外实施军事干预。

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赫芬顿邮报》 中国2012:牛年还是熊年?

核心提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和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这两位投资界的大腕对2012中国经济前景各发表了截然相反的看法。罗杰斯认为尽管房地产业困难重重,但中国经济整体依旧活力四射。查诺斯尤其对中国的整体房地产也和部分银行忧心忡忡。

《纽约时报》毛泽东的魔咒,以及打破它的必要性

核心提示:毛泽东和秦始皇一样,相信严峻刑法才能制服人民。但是暴政是行不通的。宗教社会学家罗伯特·N·贝拉(Robert N. Bellah)认为,要建立起全社会真正的自由,连接起中国传统的道德架构,中国必须首先打破毛泽东的暴君魔咒,重建民间宗教。

《卫报》 中国的摩天大楼热“可能预示经济崩溃”

核心提示:从历史上来看,在信贷放宽、土地价格上涨和过度乐观的时候,不时出现摩天大楼建设热,但往往在大楼完工时,经济已陷入衰退。

《朝日新闻》 问答白石隆:东亚会有灭顶之灾吗?

核心提示:北朝鲜的金正日之死,增加了东亚地区局势的不透明度。而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中国也将于今年更换最高领导层。今后,东亚秩序将发生何种改变,是否会进入流动变化期,日本在其间应如何行动?《朝日新闻》就此采访了日本亚洲研究的第一人——白石隆先生。

《日本经济新闻》台湾总统大选,向选民发出最后呼吁

核心提示:台湾大选即将投开票。马英九强调自己通过改善对华关系等政策使台湾熬过金融危机的经济运营能力,大打防御战。蔡英文则提出从党内外广纳人才的"大联合政府"构想,凸显出其欲消除对华政策引发的担忧的姿态。

《南华早报》 美国非同寻常地介入台湾选举

核心提示:尽管美国把自己定位为台湾的主要保护者,还向台湾出售武器,但美国也担心,台湾政坛的任何巨变可能都会导致台海冲突,从而使自己卷入与中国的冲突。

布鲁金斯研究所 中国不是前苏联

核心提示:今天,冷战已成往事,因此,任何美国政府,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不应该再把中国视作敌人。中国的确是一个困扰,一个问题,但绝非敌人。美国没有理由与北京对峙,倒是有很多理由去实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合作战略。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1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译者时评】谁在制造敌人?

核心提示:胡锦涛在《求是》2012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虽然让国际媒体有些诧异,但大体还算波澜不惊。因为今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融合已经不可逆转,在有所了解之后再要"妖魔化"对方就不那么容易了。但针对国内的娱乐和网络空间的收紧仍然压缩了我们的自由。【译者时评】是由译者成员根据平时了解的信息,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出我们的观点,版权采用cc3.0协议,欢迎注明来源转发。

《亚洲时报》胡锦涛警告继任者要注意“和平演变”

核心提示:胡锦涛在即将离任之际重提"和平演变"的威胁,可能是提醒继任者,同时表明自己在任时保持了"颜色"没有改变,是一大功绩。如果他是想发动一场"文化战"的话,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今天,包括党员们在内的很多人对这种运动都没有兴趣。因此即使胡锦涛想这么做,做起来也很难。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外交官》杂志:中国在2012年面临的十二个挑战

核心提示:《外交官》杂志预言2012年将会影响中国的十二个重大挑战。内部不稳、领导层更替、外部形势、房价、地方债务、南中国海等尽在其中。

《华尔街日报》 西藏的反抗对中国和达赖喇嘛来说都是难题

核心提示:北京近几个月来开始在全国范围取缔宗教活动,还提醒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信教。宗教问题专家认为,近些年来共产党官员中信仰宗教特别是佛教和基督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政府担心这一趋势有朝一日可能会颠覆他们对党的信仰。自焚者大都是崇敬达赖喇嘛的新一代年轻藏人,但他们的行为却违背了达赖喇嘛所倡导的和平抗议。

《路透社》美国是如何巧诱缅甸走出孤立的

核心提示:缅甸的将军们在寻求一个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机会。一个惹上麻烦的美国人在2009年5月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当时他正试图游过仰光的英雅湖完成营救昂山素姬的"神圣使命"。

《纽约时报》 更多僧人为抗议北京而自焚身亡

核心提示:自从2008年导致19人死亡的民族骚乱以来,中国中央政府严厉压制西藏的宗教激进主义。有同情藏民的分析人士称,最近的僧人自焚事件充分说明,镇压未能平息藏民对更多宗教和政治自由的要求。

路透社:美国保持中立,但密切关注台湾的关键投票

核心提示:两岸冲突也会将美国牵连在内。美国和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不过美国法律要求美国向台湾提供自卫的必需武器。美国对台军售是北京和华盛顿的一个长期摩擦点。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10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华尔街日报》:台湾选举特色是防弹车

核心提示:台湾政治由狂热的集会所驱动,在集会上,政治人物需要与支持者密切接触,无论是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毫不犹豫地走到人群中,只是偶尔使用防弹车。

《外交政策》 2012年的十大風險

核心提示:歐亞集團的一份報告列出了2012年可能發生的十大風險。包括反恐的終結、群龍無首的時代、歐元區前景不明、美國大選、北韓怎麼演變等等。

《南华早报》 “活佛”自焚身亡

核心提示:1月8日,一名藏族僧人在青海省自焚,成为近一年来在中国大陆自焚的第15名藏人,引发了数百名藏人上街游行。

《朝日新闻》 中韩协调的背后是对美意识

核心提示:启动中韩FTA谈判对中国来说愈发重要,原因除了美韩FTA外,还有美国牵头的TPP。在中国看来,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牵制中国崛起,拉拢日本,并主导地区经贸规则的制定。

西班牙《国家报》 插电城市——上海

核心提示:中国人已在全国掀起一场有关污染危害和空气监测数据的论战。近年来污染导致患癌人数激增,但政府却不愿公布有害可吸入颗粒的数据。意识到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上海已经向建立电动城市迈出了第一步。

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俄罗斯之声电台 中国上空的自由之风

核心提示:党和国家对出现了数百万感受自由和民主精神的私人企业家的社会进行严格控制迟早会激化中国政局。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顺利地在这些"小红旗"中间走过又不触动它们?这是一个极为棘手的任务。

《每日电讯报》习近平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控制

核心提示: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控制。胡锦涛等高层领导也作出了加强文化控制和意识形态宣传的指示。

法新社:决定台湾选举的是经济,而不是对华政策

核心提示:此次台湾选举可谓是2004年以来变数最大的一次选举。北京会密切关注周六的选举。虽说台湾民众可能在逐渐对中国大陆失去兴趣,但如果反过来说大陆也在逐渐对台湾失去兴趣,那就不对了,特别是在最高层。

《南华早报》 两个城市加入北京对外国人征税的行动

核心提示:根据新税法,外籍员工和他们的雇主必须每月缴纳社会保障基金。公司表示,新税法含糊不清,缺少细节,会给在大陆做生意增加额外的负担。

《卫报》阿坝藏人自焚以要求达赖喇嘛回国

核心提示:就在中英双方展开关于人权的对话的几天前,新的藏人自焚事件在四川发生了。虽然达赖喇嘛已经谴责过自焚行为,但北京方面仍然指控他在暗中鼓励。

《纽约时报》 台湾选民准备投票,两岸关系仍然是个问题

核心提示:美国对选举没有公开表明其倾向,不过在私底下,一些政府官员对马英九主要对手蔡英文有点忧虑。55岁的蔡英文所在的民进党传统上支持台湾独立。在过去,推动台独激怒了中国,令美国很是困扰。

《华尔街日报》 台湾选举:国民党利用寺庙网络

核心提示:台湾总统选举已经迫在眉梢。两党的战略分析家宣称他们差不多都放弃说服独立选民,主要精力集中在确保原有支持者坚定投票。两党都在使用宣传的惯有手段。不过民进党擅长举办集会,而国民党则精于利用幕后操纵这些网络。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9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代周刊》:不独不统

核心提示:地球上这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没有投票权,马英九和蔡英文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台湾。决定者是该岛的选民。北京必须理解并承认,它必须应对的不光是台湾的一两个政治人物,而且还有2300万人的价值观和愿望。这就是民主。这就是自由的力量。

《南华早报》: 更多货船在缅甸受到袭击

核心提示:大陆媒体说,武装分子5日早晨在袭击4艘船和一艘缅甸巡逻船时发射了两颗高爆炸炮弹。此次袭击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湄公河安全的担忧。

2012年1月9日星期一

NPR 单人独骑的商业计划

核心提示:Adam Humphreys,一位自由艺术家在中国大使馆签证受挫,他与中国领事馆的官僚作风所做的斗争,启发了一门全新的生意。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商业周刊》书评:从人吃人、糟糕的统治、毛时代幸存下来的中国人

核心提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解密中国经济》一书中审视了中国在过去30年间是如何取得年均9.9%的增长的。中国"渐进双轨式"改革收窄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鸿沟,使得跨越成为可能,这与前苏联和东欧在1990年代实施的"休克疗法"形成鲜明对照。但林毅夫并未深究政治层面的因素,仅仅是以实证的态度分析经济的因果关系。

发表时间:2012年1月5日
作者:James Pressley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校对
 
inNY1Pfoh4O0.jpg 
【原文配图:《解密中国经济》封面。】
 
iz4qFgNOOSDQ.jpg
【原文配图:《解密中国经济》一书的作者林毅夫。】

(彭博社)1月5日。在谈及从计划经济转向开放市场的跨越时,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你不能分成两跳去跨越一个鸿沟。"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建议是,在跳之前先看好间距。
 
在《解密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中,他这样写道:"如果鸿沟太深太宽,想一步跳过去无异于自杀。"该书虽有爱国情结,然而不失冷静地审视了他的祖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是如何取得9.9%的年均增长率的。

林是中国新生代学者的代表人物,也是拥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国际政策制定者之一和一位坚定自我肯定的人。他对祖国取得的成就充满自豪,但也清醒地坦承其失误,由此出发,他纠正对中国过往的误解并展望未来。他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国迅速摆脱贫困中学到很多东西。
 
本书是以林毅夫在北大教授的课程为基础,它并没有对中国经济的"奇迹"作出定论,也没有深入探究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的政治层面。
 
我们从书中看到的是实证性地分析经济历史的成因、绩效,从局内人的角度论述直到19世纪仍主宰世界经济的中国为什么会远远地落后于西方,而到了现在为何又强势回归。

孔子与饥荒

中国为什么与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原因并不完全明确。按照林的说法,中国对官员进行严格考试,这种考试极为看重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经典,使得雄心勃勃的智者们几乎没有时间学习数学或者进行科学实验。
 
更无法理解的是毛泽东政权带来的各种灾难。林毅夫以一种不偏不倚的冷静来对待这些政策灾难,其中最著名的是1959-1961年间的农村大灾难,按林毅夫的计算,由此引发的饥荒令3000万人死亡(按照其他人的说法,也导致了人吃人惨剧的发生)。
 
林毅夫排除了那种归因于恶劣天气或者管理失误造成收成剧减的假设,引入博弈论来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府渴望利用规模经济,在1956年鼓励创立农业合作社,口号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随着产量的增加,国家推动建立更大规模的公社,食品按照需求而不是按劳动表现来分配。

收成剧减

随后政策在1958年变成强制性的,排除了退出的权利。这改变了局面,林毅夫说:退出的可能性保护了勤劳的劳动者,抑制搭便车的行为。当这个权利被剥夺之后,偷懒的人占了努力工作的劳动者的便宜,于是后者迅速减少。生产率直线下降。
 
所有这些发生在中国试图大跃进成为发达工业经济体的时候。这一赶超努力被证明毫无作用,因为它与中国的比较优势背道而驰,林毅夫说。比较优势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题。重工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而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毛时代的中国情况恰好相反:资本稀缺,劳动力充足。
 
中国确实在60年代成功了试爆一颗原子弹,在70年代发射了一颗卫星。它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活水平低下;国有企业效率极低,需要大规模的保护和支持。林毅夫毫不讳言这一遗产的影响延续到今天。

意外的繁荣
 
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在1978年采取了发展战略,发掘中国的比较优势。邓小平的政府试图获得广泛支持,并与万恶的"四人帮"拉开距离,所引入的市场化改革无意中鼓励了农村家庭自行承担收益和损失。
 
农业产量迅速上升,政府在1985年将市场导向的政策扩展到城市。剩下的就是经济史了。
 
与1990年代撼动前苏联和东欧的"休克疗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人选择了林毅夫所称的"双轨渐进式道路"。私有企业被放开,进入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竞争, 但同时继续支持国有企业,保护它们免于破产和出现严重失业。林毅夫说,中国没有试图仅仅一步就跨过深渊,而是促进增长,使得距离"变窄变浅"。
 
腐败、低效
 
林毅夫并非捍卫国有垄断企业,他描述了国有企业如何滋生腐败和扭曲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他说,国有企业占据了银行贷款的80%,令私营公司很难获得融资支持。
 
当论及今天的全球经济失衡时,林毅夫并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与其指责中国的出口导向性增长和币值低估,不如指责美国金融体系的去监管化和美联储在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之后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不管怎样,这让两个国家联手共建"中美国"(Chimerica)。
 
这是我所读到关于中国经济最好的一本书,即使它有那么一点修改历史的成分。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应当明智地留心林毅夫那些如何让国有企业恢复活力、远离蛀虫的建议。这些恐龙会接受治疗而无需经历阵痛么?我有那么点怀疑。

《解密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由Stephanie Wang译自中文,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330页,定价27.99美元/17.99英镑)。
 
联系本文作者:jpressley@bloomberg.net
 
联系本文编者:mhoelterhoff@bloomberg.net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朝日新闻》社论:领导人更替之年,要拿出国际社会的长远构想

核心提示:2012年,美国、俄罗斯、中国、韩国、法国都将迎来领导人换届。世界正在变化,人民需要能够把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全球领导人。哪些人能不负众望?

译文:领导人更替之年:要拿出国际社会的长远构想
时间:2012年1月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2012年,大家熟识的世界领导人队伍可能大换血。

美国总统奥巴马面临连任挑战,而在中国,中共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有望升任党总书记。俄罗斯总理普京力争重返总统宝座。法国总统萨科齐迎来连任之战。禁止总统连任的韩国,则将选举李明博的后继人。

各国内政均错综复杂。

内向的陷阱

在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在中国,贫富差距被拉大。在俄罗斯,反对12年强权政治的声浪日益高涨。在法国,经济恶化引发一系列排外动向。在韩国,现有政党受到指责,草根派欲一跃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

不论是哪个国家,都在经受变革的洗礼。经济危机环环相扣,割断社会纽带,网络开启的舆论空间开始撼动现有秩序。现任领导人是否连任仍是未知数,领导人更迭则可能加剧政治混乱。

在选举和政府交替时期,各国政府往往致力于对内宣扬政绩,变得内向。混乱时代是否会加剧这种倾向?值得担忧。

冷战落幕和前苏联解体已过去20年。从经济潮流和信息流动看,世界已连为一体。

发端于希腊的经济危机和全球温室效应表明,国家无法解决的课题堆积如山。经济萧条和失业对策以往仅靠国内就可解决,如今则离不开国际合作。那种求助于现成的"一揽子政策方案"的做法已经失效。

一个时代行将落幕,但新时代却迟迟不肯显现。我们处于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危机之中。

我们先要明白一点,时下的问题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时代,树一个容易引起仇恨的"敌人",然后群起攻击的政治把戏将泛滥成灾。

创造新的共处理论

在美国,保守草根运动茶党敌视整个联邦政府,支持者渐多。在中国,每当政府和军队在领土问题和海洋战略上采取强硬姿态,就有一批年轻人为此狂热不已。

渲染仇恨的言语此起彼伏。有人借助民族主义转移国内视线。仇恨和恐怖容易传染。我们要对这种恶性连锁反应心怀戒备。

世界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取悦狂躁民意的言语,而是一种契合历史转折的共处理论。

那么过去人类是如何熬过一场场危机的?

在那场帝国主义列强厮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终战前夕描绘了一幅蓝图。他提出了民族自决和成立国际和平机构等"威尔逊十四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不扩大领土和贸易机会均等等支柱成为战后构想的基石。

单施蛮力孕育不出新秩序。历史表明,那种描绘世界蓝图的理论不可或缺。

去年逝世的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有"梦想家"之称。"梦想家"指预示并构建未来者。乔布斯将富于魅力的创新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新商品,赢得了公众的芳心。

虽然领域不同,但世界领导人需要的,难倒不正是这种素质吗?

不论一个人身居地球的哪个角落,都会追求一些东西。

最低的生活保障、言论自由、不受宗族和宗教歧视以及不在战争和暴力中失去生命。

所有国家的公众都明白一点,单凭一己之力没法达到上述底线,世界的命运相互联系,难以割裂。

世界领导人要汇合人们的愿望,并提出新的国际社会构想。

其实,单个应对方法已随处可见

举例而言,我们要扩充应对新现实的多边协调机制,其征兆在二十国峰会上可见一斑。还要完善危机管理机制,防止核武器扩散以及领土问题引燃国家之间的仇恨。

很多国家已就上述对策达成共识。

目前欠缺的,其实是世界领导人以富于魅力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说服公众"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前进"的能力。

这不就是政治世界需要的"梦想家"吗?

今年是世界领导人换届之年,希望各国对上述构想展开论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每日电讯报》 我们在东方的朋友

核心提示:缅甸领导人没有去巩固与中国这个雄心勃勃的超级大国之间的联盟,反而选择重建与西方的关系

译文:我们在东方的朋友
时间:2012年1月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William Hague, the first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to visit Burma since 1955, with democracy leader Aung San Suu Kyi yesterday - Our friends in the East
【威廉·黑格成为1955年首次访问缅甸的英国外交大臣,昨天他会见了昂山素季。照片:欧新社】

如果中国以为它近年来的崛起会将盟友拉入自己的轨道,那么缅甸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意外。缅甸领导人没有去巩固与北边这个雄心勃勃的超级大国之间的联盟,反而选择重建与西方的关系:昨天,威廉·黑格成为自安东尼·艾登正式访问缅甸以来,首位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

吴登盛总统的态度转变之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单是近3个月来,缅甸已经释放了成百上千的政治犯,并让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成了合法的反对党。他的动机是复杂的,不过重新平衡缅甸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其中之一。继续走过去的老路会让缅甸与西方隔绝,并让它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的援助与投资。直截了当地讲,缅甸有可能成为这个大邻国的经济殖民地。吴登盛总统去年9月曾作出重大决定,不让中国修建一条耗资23亿英镑的水力发电大坝,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决定表明了他的意图。

缅甸向西方倾斜的意愿标志着对中国来说一种令人忧虑的势头。从印度到韩国这个巨大的弧形范围内,中国的每个邻国都对它表现出了疑虑,也表现出了与美国加强关系的新意愿。对此,奥巴马总统作出的反应是重新思考美国的防务政策,让本国的军事力量关注太平洋地区。北京的战略家应该作出充分的自我批评,弄明白中国的崛起为何会引发邻国如此大的不安。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外交》双月刊 中国的巴基斯坦难题

核心提示:通过这种传统地缘政治棱镜,可看出北京与伊斯兰堡的关系似乎牢不可破。但是北京不再能奢侈地只通过单一透镜观察事物。它越来越要平衡政治、特别是金融风险与利益。

译文:中国的巴基斯坦难题
时间:2011年12月4日
作者:Evan A. Feigenbaum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中国常常被称作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朋友"——战略伙伴、可信赖的贸易和援助来源,伊斯兰堡最密切的军事同盟。巴基斯坦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形容两国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钢还硬,比蜜还甜。"9月份,他对来访的中国公安部长孟建柱表示,"你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他继续说,"你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你们的安全就是我们的安全。"

但在北京看来事情是否如此简单?的确,中国的钱流入西方的钱不敢涉足的地方。但是,中国并非无知觉地在冒险。实际上,中国的钱不成比例地流入无风险或少风险、能带来可预期回报的投资中,即使这种回报不大。另外,至少部分中国公司被证明愿意在他们对风险的感受上升时放弃投资。例如,9月份,报道称,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大型私营中国矿产公司在重新评估了投资和安全风险之后,放弃了计划中的在巴基斯坦信德省投资190亿美元建造煤矿及电力化工厂的计划。

实际上,北京投资算计越来越以下列三种风险的复杂平衡为基础:地缘政治、政治和金融。

地缘政治风险(不仅仅是中国与印度的对抗)长期以来让北京坚定不移地支持伊斯兰堡。两国友好关系满足了中国4个战略目标:保证了中国西部省及亚洲大陆边境的安全与稳定;将中国贫困的西部省固定在跨境经济活动网中;把印度约束在次大陆,预先阻止了大陆规模的对手出现,阻碍了印度在东亚更密集的安全活动;确保没有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能以中国为代价在亚洲大陆推动其利益,例如进行军事部署或长期存在的安排。

最近几年,这四个目标变得更加紧迫,增加了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的倾向。以保证中国西部边界安全为例。美国在阿富汗兵力下降不可避免地给中国提出严肃问题,即喀布尔是否有能力维护安全。这又会接着提出更大的问题,即巴基斯坦和中亚政府能否镇压极端主义组织和思想,这些组织和思想可能源自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渗透进中国边境。

北京还打算用伊斯兰堡把新德里赶出阿富汗及边境地区。因此,印度扩展与东亚的接触毫无疑问将加强中国向巴基斯坦倾斜的本能。截至现在,印度顶多是中国的三等战略担忧,远远落后于国内不安全及东亚沿海的挑战。不过印度的快速经济发展使它在南亚之外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已经成为亚洲强国及全球参与者。它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越南加深了防御关系,这四个国家都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越来越靠近美国。新德里还与韩国、新加坡及东盟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还与日本形成了全面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印度的战略延伸扩展,让它继续与巴基斯坦敌对,占据其外交,并把其精力拉回自身周边依然对北京完全有利。

通过这种传统地缘政治棱镜,可看出北京与伊斯兰堡的关系似乎牢不可破。但是北京不再能奢侈地只通过单一透镜观察事物。它越来越要平衡政治、特别是金融风险与利益。

中国国民近些年在巴基斯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袭击。北京在保护这些海外公民方面更加敏感——大多数都是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这点上,利比亚被证明是个分水岭,这是由于中国在当地存在的范围和程度。暴力的开始在中国引起了国家对海外公民责任的激烈争论。由于对国内观点及压力敏感,北京进行了最大规模的非战斗型疏散,通过包商船、包机、军机以及跨大陆客车从利比亚撤出了3.5万中国公民。中国海军还派遣了一艘军舰支持这一行动,这是前所未有的远距离行动部署。

这意味着,伊斯兰堡不能永远认为中国工人及资金在这些资产受到大规模袭击时会呆在巴基斯坦。北京无意告诉伊斯兰堡控制从巴基斯坦运作的反印度叛乱组织,例如虔诚军。但是对于杀死或者绑架中国公民的组织则是另一回事。中国似乎开始分辨并区别反印度代理组织与关注国内的组织,例如俾路支分裂分子或亲塔利班成员,他们可能对中国利益造成更切实的威胁。俾路支省已经发生了多次针对中国公民的袭击,包括2004年杀死3名在瓜德尔港工作的工程师的爆炸案及2006年胡布水电站附近公共汽车袭击。在对由与伊斯兰堡拉尔清真寺有关的成员进行的一场绑架做出反应时,北京对巴基斯坦军方施加了极大压力,要求其干预。

不过其投资风险,而非地缘政治及政治风险,才是更有可能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在巴基斯坦计算的因素。中国的钱通常跟着国旗,不过全球趋势意味着,北京对投资约束及宏观经济条件变得敏感得多了。人们通常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企业能比其西方对手承担更多风险,北京会为大多数其他政府及企业会规避的投资背书。不过随着中国全球延伸增加,其经济动机也对这些惯例进行重新考虑。

例如,中国在巴基斯坦的难题与其在欧洲面临的问题之间存在有趣的相似之处。在两起事件中,负债严重的经济积极寻求吸引北京大量投资资金储备的一部分——它拥有3万亿外汇储备。不过北京在将这些行动与它必须在国内解决的问题进行权衡。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越来越难在国内得到赞同。例如在微博上贴的一个精辟的发言(微博是中国版的Twitter网):"最好拯救(负债的)温州而不是救援(负债的)欧洲!"当中国真的在海外投资时,面临着要确保回报的巨大压力。

因此,巴基斯坦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限制增加比以前影响更大时,这些限制包括负债与GDP比率在2010年超过了60%;对债主痛苦的还本付息义务;大量财政赤字;两位数的通胀;卢比贬值;由全球农矿产品价格高企导致的贸易赤字恶化;最重要的是,缺乏可靠增长战略。中国金融家会越来越对在这种经济进行投资的回报表示怀疑。在这里,国内政治也在起作用。中国大多数人口被抛在了改革年代的增长奇迹之后,因此导致的收入与发展差距在经济和政治上是不可持续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已经试图将资源再分配给内陆欠富裕省份,这对政治稳定越来越重要。在巴基斯坦的公路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都与北京开发这些地区的努力有关。不过,这些项目越来越需要满足更高回报预期,与中国传统的低标准援助方式不同。

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所有这些计算方式变得多样化。中心问题在于,到何种程度,政治、特别是投资风险会开始让简单的地缘政治计算变复杂,这种计算长期以来导致北京和伊斯兰堡之间不同寻常的亲密。

不可否认,北京与巴基斯坦战略联系太深,在外交上太胆小,无论如何不会放弃过去的盟友。不过中国不太可能再会是如此慷慨的赞助人了。因此,它会不太愿意资助伊斯兰堡喜欢的野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开发计划。另外,中国未来经济活动本身的深度和广度不会产生迅速、可持续、平衡的巴基斯坦增长。长期来看,几乎无疑更为明确的是,和印度的经济合作——恢复传统地区关系及次大陆的自然经济关系——会变得更有决定性意义。

底线是中国不会单纯用借款、投资和新的自由信贷"救援"巴基斯坦,正如观察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关系恶化的评论人员似乎预期的那样。中国在该国的介入将密切反应北京自己的重点考虑事项与不断发展的风险评估。

从美国方面来说,它没能诱使中国对伊斯兰堡施加更大"压力",它可利用中国新的计算寻求关注经济和金融的补充方法。补偿利益,包括中国对抗美印合作增加的努力,仍将妨碍美国和中国在巴基斯坦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反印及主要在克什米尔的军事组织上。不过两国经济威胁评估重合得越多,北京和华盛顿就越能将对巴基斯坦"稳定"共同但抽象的利益转化成更互补的政策。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法新社:欧盟对中国两位维权人士陈卫和陈西入狱表示遗憾

核心提示: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表示对中国更加恶化的人权状况表示担忧,声明中还提到了倪玉兰。

原文:EU 'regrets' jailing of two Chinese rights activists
来源:法新社
时间:2012年1月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chenwei.jpg【左图为现年42岁的陈卫】自上周发生两起维权人士被捕入狱的事件后,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发言表示对中国维权运动状况恶化的担忧。

"阿什顿对去年十二月对中国维权人士陈卫九年有期徒刑和陈西十年有期徒刑的判决表示遗憾",她的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

欧盟首席外交官指出,紧随着以上判决,维权律师高智晟也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阿什顿同时提到维权人士倪玉兰的案子,特别是她现在虚弱的身体状况,"声明说道。

"欧盟正在关注中国的人权活动家处境日益恶化的情况,并将会继续注意这些案件。"

一地处贵州省西南部的法院声称资深维权人士陈西因被指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上周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这是2011年当局镇压异议人士判处刑期中最长的案例之一。
chenxi.jpg

57岁的陈西曾参与1989年天安门民主维权运动。

几天前,现年42岁的陈卫也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四川西南部一法院判处九年有期徒刑,他也是资深维权人士,但与陈西并非亲属关系。【右图为现年57岁的陈西】

《外交事务》程致宇: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已被戳破

核心提示:开发商用尽了所有的融资手段,最后还是绷不住降价了,买房者——很大程度上是投资客——虽然没有那么大的信贷压力,但是正是因为不是自住这样的刚性需求,他们没有胃口去买不会升值的房子,为了免于金融危机而投放的大量货币在寻找更多投资途径,讽刺的是,很多投入到了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打包的"私募基金"中,这可能形成中国版的担保债务,也就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原文: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May Have Just Popped
作者: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
来源:外交事务
时间:2011年12月18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ChinaBuild411.jpg
【原文配图:广州在建设中的公寓楼 图片来源:Slices of Light / flickr】

分析师们多年来一直对迫近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发出警告,然而预期中的价格下跌,也就是泡沫的破裂,却迟迟没有发生——直到现在。就在两个月前出现了很有说服力的一幕,上海的开发商把开盘不久的豪华公寓售价降了三分之一。刚刚以全价购房的业主们成群结对的聚集到售楼处要求退款。一些愤怒的投资客开始撒野,砸碎窗户捣毁样板间。

上海业主们绝非变得越来越恐惧的唯一的一群。骤然的大幅降价席卷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据房地产中介公司链家地产的消息,北京新房价格仅在11月份就下跌了35%,自由落体式的下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另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估计开发商在北京的存量房已经等于22个月的销量,上海的是21个月。包括地方土地所有者、中国的投机商和国际投资客在内的群体现在开始担心这么大幅度的折扣就像今年早些时候提到的那样,预示着本世纪最大的泡沫已经破裂了。这将不仅给世界上最有前景的经济体带来严重的后果,也势必波及全球。

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是否现有的投资者——那些持有已售出但无人居住的公寓、别墅的人——将加入抛售潮,这可能把房地产市场从撤退期转为崩溃期。

由于缺乏退出途径,未来的前景尤其黯淡。如果中国投资人感到恐慌急于退出的话,他们会发现在一个开发商竞相打折的市场中很难找到买家。未来的三个月将成为中国投资人的分水岭。几年来这批人一直有充裕的现金却缺少投资渠道。相对于推进更加平衡的基于消费者的经济模式,在北京,由技术官僚执掌的整个政府更醉心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他们让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持续了太长时间,当不得不采取行动时又缺乏能够给这个行业降温的公信力。这个失败将威胁该国持续的经济崛起。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7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卫报》:中国又有两名藏人自焚,他们呼吁允许达赖喇嘛回国——仍是阿坝地区的藏人,一死一伤

詹姆斯敦基金会:最新一期《中国简报》PDF);文章包括:"用乌坎模式管理未来骚乱的前景并不美妙"、"巴基斯坦不稳定的部落地区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舰载机项目的问题和前景"、"新设的部门和研究中心显示中国军方对未来的担心"等

《纽约客》中国来信:中国的文化战——在苏联倒台20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重提抵御西方文化进攻。他们担心的可能是"人民的民主意识在变革的社会中越来越强烈"。

无用之木博客:如何输掉一场文化战争——胡锦涛的言论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于社会失稳的焦虑。他们想自上而下对文化加以控制,但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文化的改变来自草根大众的创造力。

亚洲学会:胡锦涛会怎么看3D版的《泰坦尼克》?——他的前任江泽民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但胡是不是会把它也当成文化侵略呢?

《金融时报》:中国工人与购火车票之灾——农民工的一封公开信暴露出中国铁道部管理能力之低下。网上预订火车票成了好事变坏事的典型例子

路透社独家:中国考虑设立新的"超大"能源部——国务院在2013年将会有大的调整,其中设立新的统筹一切能源形式的能源部正在考虑之中。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于美国国防战略转向亚洲,中国保持冷静——但有些中国学者担心美国的新政策会导致长期战略竞争

 

【国际外交】

《卫报》:中国综合征决定了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奥巴马不想打一场新冷战,但是铁心要阻止中国寻求霸权的行为

亚洲前哨:越南和印度联手抗衡中国——随着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其他国家也开始寻求建立新的盟友关系。越-印南海合作就是针对中国的一个举措。

 

【经济金融】

法新社: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缩小——由于受主要出口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国2011年的贸易顺差比上一年减少12.6%,为1600亿美元。

《商业周刊》:中国联通将提供免费iphone 4s,用户只需每月付286元的月费

 

【生活百态】

《纽约时报》:五角大楼向华裔美军士兵陈宇晖的家属通报他被战友和上级虐待致死的细节

《纽约时报》:一位亚裔美军退伍军官反思美军的体罚传统,认为美军强调服从上级,忽视军官责任

 

帮助“阿拉伯之春”收尾 ——“美国进步中心”提出的五条政策建议

核心提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这名突尼斯的街头小贩曾有一份工作,但不是"正当的工作"。现在,对千百万和布瓦吉吉类似中东和北非人来说,拥有"正当的工作"是促进当地的民主改革、社会稳定和防止冲突的保证。

原文:Helping Complete The Arab Spring:5 Ways to Promote 'Just Job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作者:Sabina Dewan
发表:2012年1月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complete_arab_spring_onpage.jpg
【原文配图:一名埃及妇女坐在开罗的一家受欢迎的市场前面。美国和欧洲在帮助中东和北非的时候要把着重于制造正当的工作上。图片来源:美联社/Amr Nabil】

还记得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吗?这名街头小贩,由他而起的"阿拉伯之春"运动颠覆了突尼斯几十年的独裁政府,点燃了埃及、巴林、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的革命火花。推进这些国家革命运动的共同原因是就业岗位的严重缺乏和普通民众缺少改善生活的机会。

就像美国和欧洲正致力于创造就业岗位,振兴经济一样,增加就业必定也是对中东和北非援助工作的中心。失业率高居10%以上——妇女失业率超过16%、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5%——没有足够的"正当的工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社会的稳定。"正当的工作"就是包括了可以组织起来,集体讨价还价,有合适的报酬和经济上的机动性等劳工权利的工作。

中东和北非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要么变得更加自由、公平和安定,要么深陷冲突、暴力和动荡的泥潭。中东和北非在地理政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确保这一地区走上良性道路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正当的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措施来帮助这一地区创造"正当的工作"。

帮助当地政府建立能创造正当工作的经济战略

伴随着高失业率的经济增长是数十年来这一地区的经济特征,"阿拉伯之春"表明了中东北非的普通民众已经不能再忍受这种状况。这些国家正努力前行,它们必须得有一个经济战略,并以之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欧美应该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当地政府以它们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为主,制定全面的经济战略,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释放民众的潜能,促进经济公平、均衡的增长。

支持公共领域的就业和公共建设工程项目

在中东北非,迅速创造正当的工作是一项紧迫的挑战。欧美正探索在当地迅速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办法,公共领域就业和公共建设工程计划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尽管我们处在一个经济紧缩的时代,发达国家都在缩减公共开支,但是公共领域就业和公共建设计划,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最直接途径。

以贸易来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

如果利用得当,贸易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有效工具。但是,如果贸易的好处被少数人据有而不是人民大众,将会加剧社会的不均等。欧美不仅要将贸易作为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法,而且还应该确保当地政府有能力建立和实施良好的劳动标准。在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求职帮助、基本养老金计划等领域给予当地政府以帮助,确保民众能从不断做大的经济蛋糕中分得一份。

加强政府能力来支持中小企业

只有私营经济发展好了,就业问题才能解决,贸易、出口才会发展起来,经济才能多元化增长。欧美应该支持阿拉伯国家制定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应该调动资金支持小型企业的发展,就像对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借款保证来刺激信贷一样。

确保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议价权写进法律

工会作为至关重要的社会机构能够协调劳资双方关系。它能动员劳工,培养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促使政府制定政策时考虑到劳工的需要。这些国家正在建立新的政府和宪法,欧美应该建议将自由结社权写进法律。劳工运动及其所需的动员、代表和协调等工作将会有法律的支撑,劳工权利的争取将会更有效率。

以上所说的五条政策建议,展现了就业、经济机会、民主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这名突尼斯的街头小贩曾有一份工作,但不是"正当的工作"。对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和数百万中东、北非人来说,这种差别关系重大。"正当的工作"是促进民主改革、社会稳定和防止冲突的保证。

本文作者Sabina Dewan是美国进步中心全球化和国际就业的主任,主导"正当工作"项目。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印度教徒报》 中国义乌政府警示印度商人“不可靠”

核心提示:对于义乌的印度人而言,最近两位商人的遭遇引起了更多恐惧;大多数人感觉当地商人和政府联系紧密,不知道未来发生类似纠纷时,是否能够得到法律或警方的保护。

译文:在中国的贸易城市,纠纷和紧张导致印度受到猜疑
时间: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The Korgan Hotel in Yiwu in southern China, where two Indian traders were held in detention for two days. Photo: Ananth Krishnan
【南部中国义乌的库尔感大饭店,两位印度商人就是在这被扣留了两天。照片:Ananth Krishnan】

当地商人说,当地政府最近警示印度商人"不可靠",再加上西亚地区公司资金紧张导致贸易纠纷大量涌现,中国规模最大的贸易城市之一弥漫着猜疑和紧张的气氛。那些资金紧张的西亚公司中有一部分是由印度人开设的。

义乌地方政府开设的一个网站上个月警告说,"许多印度商人卷入了纠纷",此前一名名叫阿里的商人欠了145名商人1600万元人民币,逃离中国。

该网站说,他在9月到12月之间订了3000万元的货物,随后就不见踪影了。

这件事后,警方向商人发布警示,要求"小心印度商人"。当地政府还列举了一个案子,两年前,两名印度商人持旅游签证,携带价值280万元的货物离开中国。

最近几周里,两名印度商人——据媒体报道为一名也门人所雇佣——被愤怒的中国商人绑架,进一步凸显了紧张气氛在这个无法无天的贸易城市中不断酝酿,几百名在这里经商了几十年、很少惹事生非的印度商人因此前途未卜。

近几个月来,义乌许多当地企业也因为阿拉伯之春动荡后西亚地区的订单减少而受到影响。中国商人说,许多西亚地区的公司关闭店面,应付货款累计达数百万美元。有些公司是由印度雇员打理的。

一位中国商人说:"生意减少了20%到30%,所以大家心里的火气比较旺。"

虽然这两名印度商人被私自绑架,受到虐待,但义乌的许多中国商人并不同情他们。在义乌当地商人经常访问的一家网站,一个讨论最近这起事件的帖子说,多数贸易纠纷追根溯源都是印度人和利比亚人惹出来的。

这里的印度商人说,政府根据几起纠纷就发布警告,制造了毫无根据的偏见。

一名来自新德里的商人说:"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都有好人坏人。"他在义乌工作已有8年时间,自称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许多向印度供货的中国出口商也经常销售劣质商品,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与我合作的许多中国人都是诚实和可靠的。"

忠告


最近的案件之后,北京的印度大使馆发布一则告示,告诫印度人不要在义乌做生意,警告他们"如果出现贸易纠纷……印度商人有可能会被中国商人非法拘禁和虐待。"

印度贸易商说,他不确定当地政府会如何应对该则告示,害怕这会进一步加深双方的猜疑,而不是弥合分歧。然而,印度官员说,告示是必要的,印度官方强调,这种非法胁迫和绑架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两位印度贸易商被当地商人扣留,因为他们公司的老板,据说是也门人,留下一千万未付货款逃走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周三说,这起纠纷"仅仅是个案",中国希望印方应"教育引导印来华商贸人员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诚信履约。"

对于义乌的印度人而言,两位商人的遭遇仅仅引起了更多恐惧;大多数人感觉当地商人和政府的联系紧密,不知道未来发生类似纠纷时,是否能够得到法律或警方的保护。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金融时报》 金正恩必须证明自己

核心提示:朝鲜已承诺将在今年迈入"强大且繁荣的国家的大门"。"繁荣"是不可能的。这个国家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挨饿,电力网奄奄一息。向外资敞开水闸门,即便向中国的投资敞开,也可能引发破坏稳定的社会转变。

译文:金正恩必须证明自己
时间: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作者:Christian Oliver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kim jong-eun pworld

曾亲自指导过数百部影片的电影迷金正日得到了一个他一直渴望的大团圆结局。如果我们相信官方剧本的话,那么,他是在不知疲倦地为朝鲜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因过度劳累而撒手人寰的。

金正日自己曾经做过的噩梦要比这更为凄惨。他曾向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坦承,他担心他的子民可能会与美国人和韩国人一道用石头把他砸死。

尽管金正日躲过了这一血腥结局,但他的儿子和接班人金正恩肯定在担心他是否会如此幸运。

最近几周,首尔和平壤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强调,在金正日去世之后,两国针对彼此的政策将保持不变。但是双方的言辞并不能掩盖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已变得很不确定这样一个事实。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其新年讲话中重申了一项由来已久的提议:如果朝鲜放弃核武器计划,朝鲜仍然拥有"机会之窗":改善两国关系,获得4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朝鲜最不可能接受这一提议。它是在2006年通过核试验而加入核"俱乐部"的。平壤目前需要核弹这个彰显其国际重要性的主要工具来支撑经验尚浅的新领袖。事实上,金正恩可能很快就需要引爆另一枚核弹头,以表明朝鲜已掌握铀浓缩及钚生产。

朝鲜正竭力展示出一种一切如常的幻象。在上周金正日葬礼的整个过程中,他生前的一些军方要员站在这位接班人的两侧。如果我们还不理解这一精心编排,平壤后来宣布:世界各地"愚蠢的政客们"应该明白,朝鲜的政策不会改变。

然而,在这种言论的背后,人们不可能假装什么都没有改变。金正恩在不到30岁的时候突然被擢升,他不会享有他的父亲和爷爷所拥有的绝对权力。相反,他将通过一个委员会来领导混乱的政府。而在这个委员会中,相互争斗的将领们将争夺对他的控制权。

金正日可以威吓身边的人。就连金正恩的姑父兼导师张成泽都曾消失一段时间接受"再教育"。金正恩不会拥有同样的权威去惩戒张成泽或者父亲手下的高级官员。

金正恩是在一个由座座宫殿组成的梦幻般的气泡里长大成人的。在那里,他可以嗖的一声从水滑梯上滑下来,也可以在狩猎动物园里捕猎海豹。金正恩或许对这个国家以外的真正生活——和死亡——缺乏概念。他还会发现自己必须要依赖他父亲朋友们的政治判断。

不过,更大的威胁在于,金正恩必须证明自己。朝鲜已承诺将在今年迈入"强大且繁荣的国家的大门"。"繁荣"是不可能的。这个国家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挨饿,电力网奄奄一息。向外资敞开闸门,即便向中国的投资敞开,也可能引发破坏稳定的社会转变。

金氏家族一向能够迅速镇压饥饿人口的异见。当令人不安的抗议活动出现时(比如在2009年笨拙的货币改革结束之后出现的抗议活动),城镇间的相互隔离导致社区的抗议者之间无法沟通协调。但想要压制住这种不断沸腾的怒火,难度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朝鲜人有了手机的情况下。

朝鲜的宣传机器仍能鼓动起供给比较充足的平壤普通市民的热情,但要判断精英阶层的忠诚度却是不可能的。最近到访平壤的人注意到这个神秘的阶层正变得更坦率,开始说一些过去可谓是不可想象的"疯话",比如"如果这个(政权)垮台,你们会帮我们的,对吗?"

面对这些吵吵嚷嚷,金正恩必须致力于让他的国家"强大"起来,而这正是最大的危险。这位"最高司令官"必须证明他可以遵照朝鲜的"先军"主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对此他心知肚明:他当上领导人后的首个重大视察活动就是去一个坦克师。

正在哀悼父亲的金正恩肯定是恐惧和悲伤掺半。中国和美国可以尝试用对话和粮食援助来安抚他。不过,根本上而言,他们必须做好应对一个混乱不堪的残局,因为届时这位走投无路、未经受过考验的年轻人肯定会感到,他必须为自己和他的国家的生存而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金融时报》增加最低工资并未让人高兴起来

核心提示:广东各城市宣布调整最低工资,但是工人面对飞涨的物价,并不高兴;而工厂主们显然更担忧订单下降,没活可干。

原文:Minimum wage hike leaves few smiling
作者:Enid Tsui
日期:2012/01/04
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http://blogs.r.ftdata.co.uk/beyond-brics/files/2012/01/migrant-workers.jpg

新年到来,中国南方的工人也似乎迎来了一些好消息。

先是深圳宣布,将最低工资标准从1320元(210美元)每月提高到1500元,全国最高。接着,一家广州媒体报道,广东省内各城市今年最低工资将上调13%

来自工厂工人的反应却是质疑和讽刺。

"如果物价上涨没那么快的话,我们一个月工资可以买100斤猪肉,去年是200斤。"一位新浪博主发文调侃。

"最低工资涨了,意味着工厂从我们工资中扣除的社会保险金也要涨了。反正我们是拿不到涨的这笔钱,大家都知道。"另一人说。

工厂主的反应,可以预料,更加消极。

"我认为,现在经济形势这么严峻,企业都在艰难度日,深圳毫不关心我们的死活,"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说。

广东官方尚未证实最低工资上调13%的消息是否属实,但是刘展灏说工资上调太快是不理智的,20113月已经上调过一回了。

"珠三角出口企业一年来的订单减少了30%。形势非常可怕,我希望在需求回升之前,工资不要上调。如果年底之前订单量还未回升,那么广东提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都无所谓了,因为很多企业都将停产。"他沮丧的说。

讽刺的是,香港的一家亲政府媒体,文汇报,称赞深圳的做法是为避免春节后的民工荒而未雨绸缪,因为中国春节即将到来,民工都将离岗回乡。

劳动力短缺是中国制造业的系统性特征,主要原因是人口老化,而年轻一代比起他们的父辈有着更多选就业选择。

但这不是工厂主时下最关心的事情,没活可干了,这才是最要命的,刘展灏说。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6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法新社:欧盟对中国宣判两名人权活动家陈卫和陈西入狱表示遗憾——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还对高智晟及倪玉兰的情况表示严重关切。

法新社:中国当局同意对艾未未税案进行复议——发课公司律师浦志强称政府有两个月时间复议。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发课公司准备打官司。

据一家基督教新闻网站报道,元旦当天有三名妇女试图在天安门广场自焚,另有多人在那里举行抗议被警方拘捕(尚无其他渠道证实)

《大西洋》月刊:每天500起抗议活动,为什么中国还能保持得住稳定?——虽然大家明白一党制是造成抗议的根源,但是一般不会明说

《大西洋》月刊:北京的"文化战"言论针对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未来

《每日电讯报》:习近平下令对学生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立场博客:关于"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控制"的思考——在合适的环境中,中国学生可以很有创造性。但是如果把观点当作事实灌输给他们,会打消他们寻找真理的思路。

高教内幕:关于中国政府资助的孔子学院进入美国大学的争论

《商业周刊》:中国将在美国开始24小时电视频道,国有媒体将文化送出国门——也许"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商业周刊》:中国的多难兴邦——对林毅夫《中国经济解密》一书的书评:林在书中解释了新中国经历的大饥荒、生产力下降和意外繁荣。

《环球邮报》:空气污染对中国的经济健康也是一个危害——污染除了对人民健康有很大影响,其处理代价也占到中国GDP3.3%

《华尔街日报》:北京终于让步——空气污染数据将公之于众。新华社称北京将在春节前开始公布PM2.5监测数据。

国家战略研究所:购买、建造或窃取:中国追求先进的军用航空技术49页正文PDF)——美国战略研究中心(CSR)主任撰写的智库报告,对中国军机技术进行了分析。

BBC美国的X-37B空天飞机针对中国进行间谍活动——据《航天飞行》杂志分析,这种美国的绝密级飞机与中国天宫一号保持着非常接近的飞行轨道。

 

【国际外交】

国家战略研究所:权力的矛盾:在脆弱时代的中美战略限制196页正文PDF)——另一份智库报告,分析中美各自的弱点对双边战略的影响

《外交政策》:大国游戏——现在到了美国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时候了,而消减五角大楼的预算对此毫无益处。

路透社特别报道:美国是如何诱使缅甸走出孤立的——还记得当年一位美国人游过封锁线想见昂山素季吗?故事就从那里开始

《每日电讯报》:我们的东方朋友——如果中国相信崛起就会吸引来盟友,那么在缅甸发生的事情说明中国需要醒醒了。

法新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因批评中国而受到华裔听众驳斥——在星期三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一位华裔妇女在当面向他提问时表示他对中国的贬低令人不快。

 

【生活百态】

NPR一个人,一辆货车,再加一个令人叫绝的商业计划——在纽约中国领事馆申请签证受挫之后,一位美国人把坏事变成了商机

《商业周刊》:中国的人口海啸——2009年中国有1.78亿人超过60岁。但是可照顾老人的机构只有270万张床位。巨大的落差对于未变富先变老的中国而言是个挑战。

NPR新龙年邮票被指"过于凶恶"——关于新龙票引发的争议,近期外电外媒多有报道。这是其中之一

 

《纽约时报》:一部幕后花絮繁多的史诗巨作《金陵十三钗》

核心提示:张艺谋的新作《金陵十三钗》对他个人而言,是想找到叙述南京大屠杀的新视角,并试图展现人性的多面;而对国家来说这是向外界软化中国形象的一招。不过,出演该片的美国影星贝尔试图探访陈光诚,以及他经历的"文化冲击",这些意外花絮倒让前两者黯然失色。

原文:An Epic Drawn From the Tears of Nanjing
作者:LARRY ROHTER
发表:2011年12月16日
本文由"译言网"上的"寂静河流"提供初译,"译者"的志愿者对本文进行了二次校对

25FLOWERS1-articleLarge-v2.jpg
【原文配图:贝尔和倪妮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一幕。】

当张艺谋要负责耗资数百万美元、声势浩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多达15000人的演出阵容和盛大烟火表演时,这位电影导演面对的是巨大的压力。为了舒缓消遣,他读了一本书。但这本小说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消遣,它的名字叫做《金陵十三钗》。

这个主题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很熟悉: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时候发生的大屠杀,死亡人数超过了20万。但这本书的主题并非人尽皆知,张艺谋很快决定把这本书拍成电影。

在纽约上月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道:"整个故事都是以一个13岁女孩的视角来讲述的,我发现这很令人感兴趣。我一直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但我看到的许多电视节目和纪录片都非常相似。总是一个套路,你没法跳出来。所以当我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看到了可以把我带向另一个方向的曙光。"

本周,张艺谋的这部名为《金陵十三钗》(英文名 The Flowers of War)的史诗巨作在中国进行了首映,周三的时候将会在美国上映;作为似乎是中国发起的意在给其海外形象活动涂上柔和色彩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也是一部奥斯卡外语影片奖的中国官方参选作品。但在出演该片的明星奥斯卡奖获奖者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在遭到便衣凶徒的粗暴对待之后,这部影片出人意料地陷入了当代政治之中。本周五,贝尔想访问一位名叫陈光诚的重要人权人士,这些暴徒据信是中国政府的警卫。

与此同时,尽管张艺谋的一些早期电影被禁公开放映,他本人被指控与中共政权合作;当他同意导演奥运会仪式的时候也遭到了同样的指控。中国的博客作者们嘲笑其为"导演极权主义团体操的大师",他的"大作为浮华的国家仪式创立了标准",现在类似的批评又出现了。

但张艺谋暗示,现在在中国拍电影是一场复杂的猫鼠游戏,艺术家们经常需要在强大的共产党政权强加的限制中走钢丝。因为"政府占着所有的地盘"以及"电影在完成后必须经过审查",他表示,"在中国所有的电影都很难得到许可,而并不仅仅是这一部,"。

而且因为他是中国最知名的导演,拍摄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等名作,他的情况就特别复杂,他补充说。"如果你很有名气,受人瞩目,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你,他们就会对你的东西更严格——因为你比那些新导演更有影响力。"

这部《金陵十三钗》的成本超过了九千万,是当今制作得最贵的中国影片,它已经赢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60岁的张艺谋称他预见到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更加国际化的一个起点",曾扮演蝙蝠侠和以《斗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贝尔加盟该片,似乎也为这一进程涂上了象征性色彩。

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在逐利之战中变得“劲爆”,但面临审查

核心提示:记《非诚勿扰》等相亲娱乐类电视节目在中国荧屏上的诞生、走红及被打压。目前,它和类似的娱乐类节目可能会因为一个电话就被取消。

原文:China TV Grows Racy, and Gets a Chaperon
作者:EDWARD WONG
发表:2011年12月31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20120104230115_68284.jpg
【原文配图: 在中国电视台上,电视真人秀已变得日益普遍,但不时出现的不雅和过于物质化的镜头也引起了中国审查员的注意。】

【点击这里查看与原文同期配发的视频,同审查的一次约会——《非诚勿扰》台前幕后】

中国南京——王培杰对于如何打造中国最火爆的电视节目有一套简明的思路:以中国社会受关注的时新话题贯穿全场,让他们在舞台上互倾情愫,终至流行音乐节拍奏响和观众掌声响起。
男嘉宾纷纷不忘吹嘘他们的银行账户、房产和豪华轿车。女嘉宾则有着别致的曲线和优雅的装束,还会不留情面地将灯按灭。说笑间,各种各样尖锐的社会性议题开始涌现出来:婚前同居、赤裸裸的拜金或政府的一胎化政策。就算不总是那么开诚布公,这些问题也都是中国都市一族在身处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这个年龄段时难以避开的,

"通过这档节目,你可以洞悉中国的思想脉搏和追逐方向," 中国资深的电视制作人王培杰如是说。

该档节目名为《非诚勿扰》,曾在2010年上半年屡破收视记录,最高峰有5千多万人收看。最口无遮拦的参与嘉宾曾引发一片哗然——一位怀揣演员梦想的女士一鸣惊人地拒绝了一名想和她骑着自行车去逛街的男士,她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边哭吧 。"《非诚勿扰》也极大地吸引了海外华人的关注;一些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甚至拍摄了他们自己的版本。这一节目强化了该国的文化影响力,这正是中国领导人所孜孜以求的。

20120104230121_49052.jpg
【原文配图: 中国约会之夜。 在中国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里,一名嘉宾在约会失败后走下舞台。该节目已经变得更为温和了。 】

但是对审查者而言,电视真人秀实在是太真实了。节目将中国年轻一代的面貌袒露无遗,而且又涌出大量的类似节目,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威胁要对节目进行封杀。制作人随即开始对节目加以改造。他们希望藉由更年长的参与嘉宾来改进节目质量,还增添了第三位主持人,是一位来自江苏省委党校的略微偏胖的老教授。 "对于节目的措辞,我们已经有了进一步的限制,以杜绝会引发社会消极影响的相关言论,"这是在位于江苏省的一间控制室的一个早晨,45岁的王培杰这么说道,他看起来清瘦结实,后方是数十块闪烁着的屏幕。

《产经新闻》 中岛岭雄:台湾选战的核心

核心提示:台湾的未来对于日本和亚洲都极为重要,这不言自明。希望台湾民众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着眼于中台关系等外交、安保问题,在大选中做出明智抉择。

原文:中嶋嶺雄:台湾総統選の核心にあるものは
时间:2011年12月15日
作者:日本国际教养大学理事长、校长中岛岭雄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chn11121503050001-n1.jpg【左图为本文作者】

台湾大选将于明年1月14日举行投票,目前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的媒体战趋于白热化。上周笔者前往台湾,探望为接受大肠癌手术而住院的前台湾总统李登辉。

我国人民,产经新闻的读者中有许多人似乎都很牵挂李登辉的病情,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李先生11月1日接受了6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大获成功,他现在已经出院半个月,目前没有在接受化疗或放射性治疗,只是专心静养。

李登辉已有89岁高龄,但是仍然很关心世界大事,他说:"是上帝救了我。我担心马英九政府太倾向中国,日本的野田佳彦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悬而不决,对世界各国的情况,我仍然很关注。"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台独联盟)主席黄昭堂11月17日意外辞世,令李登辉悲痛万分。李登辉悼念黄昭堂的花圈上题写着"痛失良友"四个字,他对黄的情谊与政治立场无关,更多是来自于对黄的人格和包容力的赞赏。

作为"台独派"经常遭到中国政府批判的李登辉一贯主张,台湾已经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与黄昭堂等人的存在差异,但李对黄领导的"台独"运动表示理解。早在台湾"动员戡乱",也就是"军事戒严"时期,流亡海外的台独派学生还不能归台,当时李登辉每次见到我都会询问黄昭堂和许世楷(前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的情况。我与黄昭堂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同窗,2007年"亚洲公开论坛"期间我们邀请李登辉夫妻探访"奥州小道"时,黄昭堂也欣然同行。

黄昭堂辞世对于最大在野党——民进党所在的绿营是沉重的一击。不过,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蔡英文虽与国民党的马英九总统相比被称为"小英",但也相当骁勇善战,民调显示其支持率直追马总统。但就我在国民党原本占优势的台北市短暂停留期间所知,尽管宋楚瑜单独参选,马政府还是占据上风。

这样一来,最后一个月中国将如何动作、中台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就成为焦点。

1996年为阻止李登辉上台,中国进行了导弹试射演习来威慑台湾。美国则紧急派出两组航母战斗群,台海一度剑拔弩张。中国现在应该不会再采取台海危机时那样的行动。但对于视对台关系为最重要的对外战略,不断增强军力、尤其是海军军力的中国,还是丝毫不能大意。

中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所谓"九二共识"。马总统今年10月提出了与中国重新缔结"和平协定"的构想,力图维持中台关系稳定。

设立于李登辉时代的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的董事长辜振甫与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992年10月在香港举行会谈磋商两岸问题,"九二共识"被认为是当时双方达成的共识。关于共识内容,虽然中台都认可"一个中国原则",但在具体解释上,中方坚持字面含义,而台方则将其理解为容许"同床异梦"的"一中各表"。

2000年4月民进党陈水扁政府上台前夕,时任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陆委会)主任委员的苏起曾公开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但当事人辜振甫及李登辉都不承认。

辜振甫任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是台湾财界的领袖。他一直参与"亚洲公开论坛",每次见面笔者都向他请教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据他说,1992年李登辉总统的目标是实现前一年制订的"国家统一纲领",致力于制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规范台湾与大陆民众的经济、文化往来,当时没有提过"九二共识"的相关内容。

台湾的未来对于日本和亚洲都极为重要,这不言自明。希望台湾民众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着眼于中台关系等外交、安保问题,在大选中做出明智抉择。

相关阅读:

《日本经济新闻》台湾总统选举进入收官阶段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