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11月30日星期三

中国立场博客:现在和天安门前夕的相似之处

核心提示:如果历史留下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如果怨愤程度已经太强,则仅靠铁拳是不能取胜的,一旦有了合适的催化剂,那些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们要聚集起来是很快的。

原文:Parallels between now and the prelude to Tiananmen
作者:在北京的自由撰稿人,推号(@ericfish85)
发表:2011年11月27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64.jpg?w=614【原文配图:1989年的大学生抗议现场。】

在今年初,北京偶然出现过想要开始一场"茉莉花革命"的企图,不过可笑地失败了之后,关于中国的革命时机是否成熟的讨论就流行了起来。多数人的结论是时机未到。但是看来不过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起义看起来还不是迫在眉睫,但今天的情况看起来和1989年的天安门抗议之前的状态很有几分相似。于是我列出了下面这个此时和彼时的几个对比点:

腐败

彼时:中国(PRC)一直都有腐败,但改革开放让腐败更容易,也更显眼了。在80年代,取消了许多价格管制,但没有取消所有的。一些短缺商品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可以以人为的低价进货,然后再到市场上以高价出货,赚取巨额利润。因此,很自然地,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就更加有权有势。这种机会的不平等和明显的滥用权力对那些受到影响的人来说显而易见,也是导致天安门抗议的直接原因。[1]

Gini_since_WWII.svg

现在:你可以点击这里(大图)看到一幅随着时间变化,中国的基尼系数的展示图。(0是完全平等,1是一人独掌所有财富)。在1989年,这一系数仅在0.36左右。那一年这一系数急跌,但从那之后就一路高企,达到了0.47――而0.40就是危险线了。中国的一党专制资本主义和天安门事件以来的经济增长已经造就了大量的腐败,让有权势者的财富可以呈指数级增长。这在地方官员非法征地,不给足补偿,为城市(和给出高额回扣的开发商们)融资的时候体现得最明显。最近的调查显示这种征地纠纷发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偏袒、贪污和机会不平等在某些方面比天安门时期要好,但在许多其他方面则恶劣得多。

媒体

彼时:八十年代的中国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从未碰触过的题材,甚至涉足了腐败案件。单篇的文章或一档电视节目就能在大学校园中激起激烈的政治讨论。1988年在CCTV播放的纪录片《河殇》微妙地批判了中国文化,并引起了全国性的辩论。当抗议开始的时候,媒体大量报道,甚至对示威学生报以同情。这些因素都让知识分子们关心的许多话题得以传播,并让想法接近的活动家们可以聚集起来。

现在:虽然1989年之后官方媒体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自此之后就没有被动摇过――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手机、博客和微博都让当事人可以直接报道――那些普通人之前闻所未闻的事情也可以被传播。而象韩寒这样的博主对这些话题发表的网络政治评论与八十年代的《河殇》等节目起到的作用类似。

教育失败

彼时:文革之后,大学重新开始招生,而且是迈向更好的生活的敲门砖。但是,八零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朝着市场导向推进,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发现教育没有让他们在新的商业领域有更大的优势。1988年,大学生在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则发现,私人企业更青睐在企业内部有良好关系的人,而不是分配给他们的尖子生。

现在:自从天安门以来,教育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情况又一次地接近1989年了。过剩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而如果不上大学,前景也好不到哪儿去。许多人批评大学体系是无用的,很大程度上都关注理论,而没有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实际的指导。随着劳工工资的增长,中国在供应链上逐渐上移,这样才能保证就业率。一些人认为在目前这种思想受到压抑的氛围中,要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创新和合作其实是不可能出现的。

通货膨胀

彼时:1988年的通货膨胀是令人吃惊的18.5%,而放松价格管制意味着涨价的传言则引起了挤兑和抢购潮。[2]

现在:通货膨胀在5.5%左右,从七月的6.5%的高位回落了一些。现在没有天安门那个时候糟糕,但是食品更贵了,房子就不用想了。有3200万的适婚男人无处觅妻,那些想买房(还有车)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只有这样才在婚姻市场上有竞争力。穷人中的穷人只能节衣缩食,否则就入不敷出。

党内派系斗争

彼时:天安门时期,党内明显出现了赵紫阳、胡耀邦等"改革派"和李鹏这样的"强硬派"的分裂。这种分裂在数日后导致了镇压。抗议者们看到了这种分裂并能嗅探出[党的]弱点,而这又让他们进一步胆大起来。

现在:在天安门之后,党已经学会要在公众面前保持团结,让派系之间的斗争,甚至是党内存在派系的情况都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一时期已经结束,以薄熙来的左翼和汪洋的右翼已经将对对方模式的批评公开化。而中国的大量公众也表达了对这种分歧的兴趣(或了解),但是当派系们进一步强化影响力的时候,公民们可能要开始选择站在谁的一边。

银行体系出现裂痕

彼时:在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银行向市场大量放贷。可以预见的是,许多贷款变成了坏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厂是不盈利的。[1]政府在1988年叫停了贷款,紧缩了现金流――许多这样的紧缩措施可不温柔。

现在:同样的情况,然后再放大数倍,现在中国的GDP已经是1989年时的七倍有余。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是,中国向经济注入了$5860亿进行刺激。在2009-2010年,中国的银行放出了总计$2.7万亿的贷款。现在,这些刺激计划在让经济恢复的方面看起来很有用,总是如此……直到这些贷款开始变成坏账。

最近《The Street》上有这么一篇文章:中国传来的经济新闻是足以结束一个时代的令人震惊的消息。庞氏骗局、僵尸、表外报告、次级债和黑社会式的放贷;高企的通货膨胀、缩水的资产价值、增速放缓――林林总总。加上政府插手市场机制,官员的知情不报,中国看起来正在制造经济风暴。"温州最近出现了数十起老板为了躲债而逃亡的事件――这可以被看做是更大的危机到来的前奏。清华的经济学者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他不敢肯定明年的权力交接之前不会出现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

天安门时代和现在的主要不同点:

民族主义和物质富裕

自从天安门事件以来,政府已经相当成功地向青年人教会了民族主义,并把他们培养成只要一谈到民主或人权,就是西方想要颠覆中国的阴谋。今天境况相对不错的年轻人看起来也对电玩和流行明星更感兴趣,而不是政治。与1989年相比,整体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毫无疑问是提升了。(虽然有些研究认为他们并不更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生动荡,]他们失去的会比在1989年时的要多。

政府高度敏感,并且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中共掌握的技术上的技巧可能被可能出现的革命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超。政府有能力监控并立即镇压异议者――这种能力每一天都在提升。如果他们真的受到了某一场突然爆发的运动的威胁,他们可以临时关闭手机通讯、微博、甚至是整个互联网――正如2009年他们在新疆所做的那样。今年年初企图进行茉莉花革命的时候,北京就对任何威胁――真实的或想象中的――都下了重拳。他们也非常小心,不让任何他们不能控制的大型集会发生;而1989年胡耀邦的葬礼成为了天安门抗议的最后的导火索。

结论

考虑到现在和1989年的众多相似之处,再来一场革命看起来是可能的。如果历史留下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如果怨愤程度已经太强,则仅靠铁拳是不能获胜的,一旦有了合适的催化剂,那些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们要聚集起来是很快的。

唯一可能能制造出类似于胡耀邦之死这样催化剂的,就是受欢迎的领导人温家宝了。不过,如果这种事发生的话,党会非常小心;而仅仅是这个可能还不够。这个[催化剂]得是一件大事,并直接影响到了大量的人。

一件与腐败或官员无能相关的大规模的灾难可能能起到这个作用。今年早些时候的温州动车相撞和去年的上海大火让许多人愤怒,并对安全产生了担心。它们不够大到可以引发起义,但是这是逐渐消耗了人们的耐心的腐败和政府试图掩埋真相的许多"稻草"中的两根。如果出现诸如核电站泄露,大规模的公众卫生事故或大坝溃堤之类的事,就有可能压垮骆驼了。1975年,河南的"板桥溃坝"让171,000人丧生。如果人们认为那是毛时期的政府无能的体现,一位官员说,现在中国每年平均还是有68起溃坝。

不过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场来得不巧的金融危机,类似于前文提到的金融危机是在许多人预测之中的。对80后和90后的孩子们来说,生活已经相当不易了,而他们又是在经济安全被视为当然的环境中长大的。现在就业市场在萎缩,耗时耗力、价格不菲的教育常常是无用的,性别不平衡让很多男人只能打光棍。更糟糕的是,2010年的工作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是5:1,而到2020年的时候,这一比率会是3:1,这是《时代》杂志所称的"中国的人口定时炸弹"。对许多独生子女来说,这意味着要在经济上和体力上赡养两位父母,同时还要承担世界上负担最重的房产。

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让许多投资于此的"房奴"们血本无归的话,他们可能就会一夜之间对政治非常感兴趣了。而如果出现金融危机,就可能出现和1988年非常相似的挤兑和抢购潮。Fitch已经预测了,到2013年年中,有60%的可能性会出现这样一场危机。如果比这个时间点再早一些的话,那么就会正撞上权力交接之时,那也是党最脆弱的时候。

我要给出一份标准声明,网络警察们或愤青们请阅读:我不希望发生起义。我甚至不愿冒险对此进行预测。预测中共何时垮台会让你看起来象是个傻瓜(请看:章家敦)。而就算起义真的发生了,也不等于党就不能存活。但是的确开始出现了许多裂缝――金融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这么说是比喻,也是现实。威权政府的"北京共识"引领了经济增长,这已经让党把需要解决的合法性问题拖延了整整22年,但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经济增长总会减缓,合法性问题必须解决。如果是我掌权的话,我会更关注那些根本性问题,在没有金融或政治影响的时候就去为权利被剥夺的人们舒压,而不是一味致力于铁腕统治。

出处(木有链接)

[1] Silenced Scream: a Visual Histo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Protests. Donna Rouviere Anderson, Forrest Anderson. p. 1
[2] Dingxin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acgo Press, 2001. ISBN 0-226-982600-2. pp.127.

相关阅读:


相关音频:

《经济学人》中国女性――天空无限宽广,但并非置身天堂

核心提示:中国女性从响应"顶半边天"的号召开始就投身于和男性同台竞争的职场,但她们的压力在于社会/男性依然期望她们能同时持家。如果必须牺牲,则女性的工作还是要让步。

原文:Women in China The sky's the limit But it's not exactly heaven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2011年11月26日
由"译者"志愿者Koala翻译

20111126_SRP010.jpg
【原文配图】

Pully Chau 在一家大的国际广告公司的中国办公室工作了八年从未得到一次加薪;总有一些原因。她说,"我不至于傻到不会这么想,如果我是一个白人男性,是否情况能好一些。"她徘徊了一阵,因为她喜欢在一家中国知名的公司工作,并希望学到一些东西。最终她忍无可忍,接受了在另一家西方广告公司draftfcb的工作,现在在上海总部担任大中华区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她刚过五十岁,魅力四射,自信满满,精力充沛,可以随意挑选工作。在中国,给女性的机会很多,她说——但是经商的话,还是男人做更容易一些。

中国女性占总人口的49%和劳动力的46%,比许多西方国家的比例更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毛泽东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妇女能顶半边天,"他把她们看作是一种资源,并发起运动让她们走出家门去工作。比起其他东亚国家,中国被普遍认为对待女性更加开放,台湾其次,韩国随后,日本则在这方面最差。中国女性期望能被认真对待,如同一位北京的女投资银行家所说的,"我们不是惯于顺从的。"

年轻的中国女性从乡村成群结队地涌入繁荣沿海地带的电子工厂,生活枯燥,但赚的钱远比他们父母曾经梦想得更多。其他的进入国内外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几乎和男性相等。一旦通过了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系统的洗礼,她们便希望开始职业生涯,并顺着职业阶梯步步高升。机会就在那里。20-first是一家帮助公司平衡高层性别比例的咨询公司,它的经营者Avivah Wittenberg-Cox指出,与众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已经在高层管理者中拥有了更高的女性比例。

女性人才的供应很充足,位于北京的麦肯锡在中国最资深的合伙人,Jin Yu说,但一旦开始过滤数量就会降下来。她也同意中国公司在培养有潜质的女性领袖的方式上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中国的国家体制也是同样: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最高决策机关)最近的会议上选出的204名委员里,仅有13名是女性。

国有公司的工作很受中国女性的欢迎,因为在基层岗位上这些职位相对轻松,与私营企业相比工作时间短且较为固定,但保守的观念使得很少有女性进入高层。Wendy(化名)是一位四十多岁、拥有MBA学位的资深职业女性,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这个国家最大的综合石油天然气公司里担任高级职务,但仍然抱怨女性在她的公司和她的行业里受到歧视。她不得不时常去像利比亚、苏丹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出差,并且抱怨因为工作的需要,她最近离了婚。她说,要保住在像在她这样一个职位,"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在离婚之后,她申请了时间压力相对较小的底层岗位,以便能够花更多时间陪她12岁的女儿。但是她已经在为她的下一个学位而学习,并计划等到她的女儿再大一点就送她到英国学习,然后自己回到一线工作。"中国女人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她说。

许多有抱负的中国女性都认为给跨国公司工作更容易。Iris Kang是瑞辉制药公司的新兴市场业务的部门主管,她曾经是一位国有医院的医生,但在访问尼泊尔之后她对资本主义体制产生了好感,并决定跳槽到私营企业。她说比起中国公司,跨国公司里面性别歧视更小,她的公司里女性高管越来越多。

她(Kang)的经历又是一个自我不断提升的故事。在进入私营企业后不久,她就取得了上海中欧国际商学院(中国最高级别商学院)的在职MBA学位,并在去年又加了一个制药学的硕士学位,与此同时仍然带领着瑞辉120人的团队工作。正如Kang女士所说,要在中国做一个成功的女人,"你需要比男人更优秀。"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女性企业家。中国有相当多的女性企业家,据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说,最新数据是两千九百万,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她们之中有一些非常富有:去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的14位女性中有7位来自中国,其中女房地产巨头尤为显著。中国的快速增长使得新起步的机会非常多,同时没有成熟经济体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和西方国家的财政问题。

很难想象这些中国女强人们怎样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照顾孩子,但实际上她们大部分都能做到这一点。她们有权享受(但不一定总能得到)三个月的带薪产假,大部分在假期之后会返回工作之中。祖父母的积极参与让她们能够轻松一些,这是她们相对于西方职业女性的一项优势。在传统的中国,老一辈在孩子成长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至今仍是如此。刚出生的孩子往往被送到祖父母那里生活几年,或者祖父母住到家里来以便照顾孩子。如果祖父母不能帮上忙, 保姆很多,雇佣成本也不高。

大部分女性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想要钻空子并不难),还因为再多一个就太难照顾了。即便只照顾独生子女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养育孩子俨然已成为一项劳神费力的麻烦事。

20111126_SRP001_0.jpg
【原文配图:处处尊贵】

培养"小皇帝"

从幼儿园(或许是周一至周五寄宿制)开始,这一级的教育已经很贵了:最好的幼儿园已经被大量超额预定,尽管是国营,还是会听到家长被要求缴付多达20万元(32000美元)"赞助费"的事情。在孩子被策略性地送进最好的学校之后,还要盯紧家庭作业,并接送孩子参加诸多的课外活动。这样带一个孩子几乎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而在决定孩子能进入哪所大学的高考来临之际,家长的这种努力又将达到顶峰。

让中国女性的生活更加艰难的是,中国男人仍然期待她们能同时持家,不管她们是否还有一份工作要做。这包括了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所以这一切并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告一段落。这种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观念在毛泽东时代以前就存在。许多中国男人心理上难以接受能赚钱的妻子,如果需要让步,一般都是妻子要放弃工作。过于强势的女性可能首先就很难找到老公。甚至连出色的中国女强人们,现在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Sylvia Ann Hewlett 和 Ripa Rashid 在新书《赢得新兴市场的人才之争》中指出,"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一概念曾经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诸葛虹云女士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私营电视台蓝海电视(Bon-TV)的CEO,她说,对于一名女性来说,不工作已经越来越能够被接受,如果她的老公有一份好工作,或者她自己有钱,她就可以做一个全职太太,不用担心受到社会的非议。据诸葛女士说,这是过去几年里中国社会自由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在大城市里,未婚同居已经能被接受,离婚更加普遍,同性恋也不是什么大事了。但是未婚先育仍然较不寻常,这是因为官僚化的复杂手续相当惊人。

相关音频:

No.5 婚姻法与中国的两性关系(上)嘉宾:彭晓芸、黄海涛

英文中國郵報 美國尋求和亞洲之星結盟

核心提示:儘管美國政府受到預算問題困擾,歐巴馬總統仍然進一步介入亞太事務。雖然中國領導人看起來鎮定自若、據理力爭,中國內部的不安卻是明顯的,《人民日報》旗下的官方報紙《環球日報》最近頻頻做出強硬表態,令人納悶,何謂和平崛起?

作者:秦家聰
日期:2011/11/22
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的行程反映出美國在亞洲事務上介入得有多深,同時也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儘管受到預算問題困擾,美國仍會進一步介入區內事務。

這是一個重大轉折:華盛頓在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多年戰事中抽身之後,試圖搭上亞洲後起之秀的經濟便車。同時,華府也正勉力在一方面和北京維持正面關係,另一方面為區內對中國日益坐大感到憂慮的國家提供安全毯。

中國對這一廣泛戰略轉變的回應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區內的政治格局。現在說這是新一場冷戰是為時過早,但至少是有跡象顯示,東南亞國家得要選定立場。

歐巴馬總統的亞洲日程始於檀香山,他在出席本年度由美國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論壇之餘,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會晤。他公開斷言中國"已經長大",而且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七日之後,歐巴馬總統到印尼峇里出席東亞高峰會,並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密談。這一次,政治議題上了枱面。歐巴馬和一眾與會領袖都不管中國的反對,堅持要討論南中國海的問題。

在兩場峰會期間,美國領袖到訪澳洲,並宣佈在該國擴充美軍軍力。他對澳洲國會說:"美國在區內的長遠利益要求美軍長期在區內駐留。美國是個太平洋國家,我們是會一直留在這裡的。"

到目前為止,中國官方的反應尚算溫和。外交部在回應提問時並沒有對歐巴馬"長大成人"的說法動怒,而只是說中國的舉止負責任是否,應由國際社會判斷。

在印尼,溫總理說 "外來勢力"不應插手南中國海的紛爭,而有關紛爭不應在東亞高峰會上討論;然而此後,18與會領袖當中有16位無視中國反對,照樣討論有關議題。溫總理對此作出了恰如其份的回應。

這些國家不接受中國的立場,顯示了即使中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區內大部份國家在得到美國支持的時候,會願意和中國對抗。

要是美國從區內撤離的話,相反的情況也會成真。和中國相鄰的國家沒有可以挑戰鄰家巨人的條件。

雖然中國領導人看起來鎮定自若、據理力爭,中國內部的不安卻是明顯的。

人民日報屬下的《環球時報》發表幾篇社論,威脅會採取一系列行動打擊美國以及它在亞洲的支持者。

其中一篇在人民網上刊登的社論質問美國的經濟實力,令人側目的說:"中國所擁有的資源比美國還要多,要反制美國實現主導亞洲的雄心綽綽有餘。"

同時,文章警告,"要想在經濟上倚靠中國,但又想美國保障安全的那些國家將無地自容。"

上個月,該報對那些挑戰中國領海所有權的國家發佈了一篇措辭突兀的警告。它說:"要是這些國家不想改變它們對華的方式,那麼它們就要準備聽到大炮的聲音了。"

之後,它把目標轉為經濟戰爭。"中國是可以押後落實投資協議的。" 《環球時報》在一篇以菲律賓為目標的文章中說:"中國人可以不去菲律賓旅遊,中國應該減少從菲律賓進口。中菲合作有任何減慢都對該國構成長遠壓力。"

在懲罰菲律賓的同時,那文章說:"中國應該加強和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合作,讓它們填補菲律賓的真空,並從中獲益。"

所有這些文章的主旨是,中國應該把它新近的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實力,以資抗衡美國和它在亞洲的支持者。

所有這些令人不禁納悶,中國官員一度經常掛在嘴邊的承諾 "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現在都怎麼了?

印度ZeeNews 西藏:自焚事件不会触发中国之春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政府开始与达赖喇嘛进行真诚的谈判,并努力让他回归故土,中国将会看到藏族人对北京的态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少一些安全和监控,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可能会对局面有所帮助。

原文:Tibet: Self-immolation won’t trigger China Spring
作者:迪比亚什・阿南德博士(Dibyesh Anand)
日期:2011/11/19
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近几个月来,许多藏族僧侣和尼姑自焚,以抗议中国在西藏的统治。正如所料,愤怒的中国官员声称,抗议活动是由达赖喇嘛煽动的。

Zeenews.com记者卡姆纳・阿罗拉(Kamna Arora)对西藏问题专家迪比亚什・阿南德(Dibyesh Anand)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讨论了自焚事件背后的原因,并评估达赖喇嘛和中国的反应。

迪比亚什・阿南德博士是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是《西藏:地缘政治的受害者》一书的作者。

卡姆纳:藏人为什么要以自焚来挑战中国的政策呢 ?在这些藏族社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阿南德博士:藏人采取多种形式反对中国统治的抵抗,大多数波澜不惊,例如在经堂供奉被禁的达赖喇嘛照片,但偶尔也会汹涌澎湃,就像2008年席卷整个青藏高原的大规模抗议,或者是最近接连不断的自焚事件。

自焚事件应该理解为政治抵抗的延续,而不是与过去的彻底决裂。尽管这种抗议形式涉及对自己身体的暴力,它仍在藏族传统政治范畴内,避免伤害统治者,而是寻求提高意识,提醒中国政府和世界,藏族人民面临着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在这个地域,国家镇压的确切原因和形式不为外人所知,原因很简单 —— 中国政府不允许独立的新闻媒体,研究员或观察员介入。有限的信息暗示多种因素的组合,包括过度执行强硬政策,封锁表达异议的各种途径,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极端安全管理。

对藏族人而言,达赖喇嘛是一位宗教领袖,一位圣人。他是藏民族的象征。中国政府持续不断攻击达赖喇嘛,被藏族人视为轻蔑藏族生活方式,不尊重藏族人民的尊严。现在,如果一个藏人想抗议这种攻击,他有什么渠道吗?因此,在一个高度压抑的体制下,藏人绝望地想要突出他们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这两者制造了自焚事件发生的爆炸性气候。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中,自焚成为一个可以接受的做法,自焚者被视为烈士。在当前的背景下,除非中国统治方式发生改变,举行自焚抗议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以同样对方式走上街头,显示团结。

为了应对新的抗议事件,防止该地区的信息传播,中国政府似乎要实施更严厉的安全制度,当地的悲惨状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卡姆纳:该谴责谁?

阿南德博士: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一个复杂的机构网络统治。与通常的迷思相反,中国共产党并非铁板一块,在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方面,存在多种因素。无论主要问题在于地方官员操之过急,或是北京整体的西藏政策使然,我们无法否认,中国在藏族地区面临着信誉危机。中国惯于指责达赖喇嘛是西藏的所有问题的万恶之源;而这与他们自己的态度自相矛盾,他们否认有任何“西藏问题”,认为藏族是中国伟大祖国的快乐一员,达赖喇嘛只不过是一位无足轻重的人物。

鉴于中国自上而下的系统,人们不禁要问,最高领导层是否听得到对西藏政策的真实评价。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媒体能够让更多中国人知道西藏发生的悲剧。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煽动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反西藏的敌对反应。

卡姆纳:除此之外,藏人还能怎样挑战中国的政策 ?

阿南德博士:人们很容易接受这一叙述,藏人别无选择,只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流亡西藏活动家和他们的支持者传递的主要信息。但这只是全貌的一部分。西藏境内的藏人对中国的态度,从合作到反感态度不一。在中国体制内工作的藏族人并未出卖他们的人民或文化。许多人贡献卓著,以保护藏族宗教和文化的生存。他们被迫以更有创意的方式生存,同时更具颠覆性。在中国境内生活的藏族人,也常常遇到汉族人的种族主义和歧视性做法。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藏族人不懈地努力,使整个制度更加公平和公正。他们不挑战中国,但是寻求给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带来真正的和谐;这种和谐基于民族尊严,而不是多数民族大家长式的。他们的重点是渐进改变。因此,这种用自焚抗议的激进形式既非必然,也不可取。

让我澄清一下,为什么这是不可取的。一些流亡藏人指出,突尼斯一个年青小贩自焚引发了现政府严重丧失合法性,是为阿拉伯之春肇始。这是一个错误的例子。如果自焚事件引发构成政府执政基础的人群进行道德反省,它可能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西藏自焚事件中,由于中国政府审查的所有信息,而汉族人对藏族人的态度从种族沙文主义到大家长主义,很少有中国人将接二连三的死亡事件归咎于中国政府。相反,如果他们得到了有关抗议活动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对此感到好奇:他们认为这些藏族人过于笃信宗教,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有多么不公平,他们会认为为政治目牺牲生命无法理解。

卡姆纳:你对达赖喇嘛对自焚事件的回应满意吗 ?

博士阿南德:达赖喇嘛对自焚事件的立场是明确的。过去,他曾表示过反对。对于最近发生的事件,他重复了他的态度;但到目前为止,达赖喇嘛避免敦促境内藏人不要放弃他们的生命。(译注,就在此文发表之时,达赖喇嘛在接受BBC采访中指出,他不鼓励喇嘛自焚的举动,质疑自焚没什么用。)这是可以理解的的,如果他做此呼吁,那些非常尊重他的激进活动家会深受打击。我们应当看到,达赖喇嘛力主中间道路,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未能取得任何具体成果。即使他这样呼吁,而自焚事件就此停止,中国政府将声称,这是达赖喇嘛在背后策划一切的铁证。而如果自焚事件继续,北京会说,这证明达赖喇嘛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就个人而言,我已公开表示,即使冒着疏远追随者的风险,藏传佛教领袖们义不容辞,应当请求藏人,不要采取这种危险的牺牲方式。这是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看到噶玛巴敦促藏人,如果藏人放弃生命,斗争将无法继续。因此,噶玛巴只不过是公开说明了达赖喇嘛的一贯立场。因为两者的观点相近,媒体应停止渲染两位高级流亡宗教领袖之间的差别。如果这种抗议形式继续,达赖喇嘛应重新思考何者更加重要:是尽快劝阻他的追随者放弃自己的生命,还是强调这一苦难的原因 - 中国的高压政策。这些抗议拷问着流亡社区。由于中国的政策有可能会更加严厉,如果运动的目标不是玉石俱焚,而是西藏人民的未来,自焚抗议是否有效?

卡姆纳:中国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西藏自焚事件?

阿南德博士:首先,中国必须承认,假装西藏没有问题是站不住脚的。然后,北京应该思考,在半个多世纪的所谓“民主改革”后,为什么尊重和崇敬达赖喇嘛的藏人与日俱增?那些生长在中国体制下的年轻藏人,往往对这个制度更加疏远。为什么?这是因为,虽然就绝对数字而言,他们可能看到中国统治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是相对于其他族群,他们觉得被歧视。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们感到尊严被践踏,金钱和经济发展买不到藏人的忠诚。如果中国政府开始与达赖喇嘛进行真诚的谈判,并努力让他回归故土,中国将会看到藏族人对北京的态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少一些安全和监控,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可能会对局面有所帮助。

《外交学者》中国明白什么是自由吗?

核心提示:中国因为达赖喇嘛在新德里讲话而取消了与印度的边界谈判。这表明中国政府根本不理解民主社会的基本原理:政府无权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作者:David Cohen
日期:2011/11/30
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据尼廷・格哈尔本周末的报道,由于印度未能禁止达赖喇嘛出席新德里的国际佛教徒大会,中国已将国务委员戴秉国本周赶赴德里进行另一轮边界谈判的时间推迟。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和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出于"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而取消了出席佛教徒大会的计划。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还有40名本应出席的中国学者也取消了出席计划,但仍有几名学者"穿越火线"现身大会现场。

此类事件总是在中国频频发生,据报道中国政府还向组织者施压,希望他们取消整个大会。
现在的中国貌似根本无法理解构成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要素,比如言论自由。说到几年前赖昌星的案子,一位加拿大官员引用麦健陆的《十亿消费者》中的话说:"他们永远,永远,永远也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可能去操纵结果,就算是朱镕基或最高领导也不能。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就是不相信我们不能告诉我们的法庭该怎么做。"中国这次跟印度闹得有点过了,最近甚至把印度对中国的战略性担忧仅仅视为印度对自己的嫉妒而已。

类似此类的事件毫无疑问展现了共产党官员们守着自己的"天朝上国"闭目塞听的形象,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这现象背后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邓小平之后,中国还没有过哪位北京领导人在国内拥有足够强硬的实力,以至于可以不在乎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只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在中国,除非当政的某人特意作出指示,否则它是不会忽略掉类似这种纯粹巧合的小事的。――并且,比起冒大险去尊重什么印度的言论自由,重新安排一次会议要容易得多,毕竟这会早晚都要开的。

当然,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在这种"心理战"中获胜的几率也不是没有――奥巴马在成功会见胡锦涛之前,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和达赖喇嘛见面。

华尔街日报 配得上太子党的豪宅

核心提示: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吸引中国游客的一个新景点,是曾庆红之子所购置的价值3240万美元的豪宅。为了改建这所宅院,他和市政委员会打起了官司。

原文:A Home Fit for a Princeling
作者:DINNY MCMAHON
日期:2011/11/26
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PARTKIDSside
【这栋物业俯瞰澳大利亚悉尼海港,为中国前国家副主席之子以3240万美元所购。】

除了可爱的考拉熊,悉尼歌剧院以外,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现在有个吸引中国游客的新景点: 前国家副主席儿子名下的,价值3240万美元的豪宅。

这栋豪宅坐落在一座小山里, 在一面高高矗立的砂岩墙上, 俯瞰着悉尼海港。房子有100年历史,号称拥有全翡翠城(译注:悉尼的美称)最好的景观。而它所在的Wolseley路,在金融时报的一项调查里,名列世界第九最昂贵的路段。

曾伟现年43岁,他父亲曾庆红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根据政府房产数据库和其他确认文件,这套房子是曾伟与妻子蒋梅在2008年底买的。

房子买下来的第二年,他们申请将旧房子推倒,计划用500万美元去重建他们的全新豪宅,这同时也跟当地议会开始了持久的拉锯战。(来自当地政府的文件,和一个跟踪澳洲房产价格的商业数据供应商的资料显示,这房子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市价超过3000万美元。)

然而由于邻居们的反对,重建计划不得不一改再改。最终当地法庭批准了这项工程,条件是他们撤销两个层叠泳池中的一个。在原计划里,房子的前面会有两个错落相连的泳池,由一道瀑布相连。

长期以来,年长的那位曾先生一直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一个得力副手,也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任期五年,直至2007年。在此前,他也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最高领导,决定着政治人事升迁。

他儿子和儿媳的财富来源至今无人知晓。蒋女士现年39岁,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在电视台短暂工作后,开始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人和集团工作。根据在香港上市的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的年报披露,她是"负责协助执行董事制定本集团的策略" 的董事。报告还说,公司为她支付了817,000元人民币 (约合128,000美元)。

蒋女士和曾先生还是一家澳洲注册公司(Fruit Master International Ltd.)的董事,但公共文件并没有泄露公司职能,它的会计也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这家公司的其他四个成员包括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人和集团主席戴永革。他在妻子和他的妹戴秀丽的协助下创立了人和集团。这位霍金斯太太(戴女士)现在是英国居民,名列《福布斯》英国富豪榜的第十五位,财产达22亿美元。

本文作者无法通过曾先生的律师和建筑师,或者悉尼Fruit Master公司的会计联系曾先生。人和商业的媒体代表也说,他们无法为这篇文章联系蒋女士。

[译注参考资料:2007年,曾伟,从事石油贸易,夫人蒋梅,原为央视《影视同期声》节目的主持人。据媒体报导,2007年,曾伟移民澳大利亚。2008年,斥巨资3240万澳币购买悉尼的一处房产,是Point Piper区的著名豪宅Craig-Y-Mor,创下了澳洲房产销售价格的第三高纪录。此夫妇在2005年购买了利物浦( Liverpool )街价值$100万澳元的公寓,曾伟以其妻子的名义购买。(来自维基百科)]

[译注参考资料:曾伟和蒋丽参考图 ]

[译注参考资料:别墅参考图,图一图二]

相关阅读:

《悉尼晨锋报》热得发烫的房地产市场

雅虎/法新社 中国官方就自焚事件指责藏传佛教喇嘛

核心提示:中国宗教官员称达赖喇嘛身边的高级佛教僧侣利用极端主义教诲,促使喇嘛们自焚。

原文:China official blames Tibetan lama for immolations
作者:法新社北京撰稿人
日期:2011/11/25
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Nine Buddhist monks and two nuns have set themselves alight in ethnically Tibetan parts of southwest China this year
【一位藏传佛教僧人走过中国四川省一所寺院门口】

国家媒体在周五报道,一位中国宗教官员称达赖喇嘛身边的高级佛教僧侣利用极端主义教诲,促使喇嘛们自焚。

今年,在中国西南的藏族地区,已有九名僧人和两名尼姑在抗议宗教镇压的活动中自焚。
 
多位自焚者来自阿坝县的格尔登寺。自从五月份一名叫彭措的僧人自焚后,引发了大规模抗议,这里实际上已经被封锁。

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的《人民日报》(译注:凤凰网链接),引用阿坝宗教局领导的说法,这是一名1959年逃到印度的高级佛教喇嘛所煽动的疯狂的抗议活动。报道引用宋登达尔基(Song Tendargye)的说法,这名僧侣“宣扬自焚是‘民族英雄’和‘自由斗士’从而煽动佛教徒自焚”。

报道中没有提到这个喇嘛的名字,但是说他与西藏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很亲近。

Self-immolation protests in Tibetan area of China
【地图显示四川省藏区,最近的自焚事件发生于阿坝自治州阿坝县格尔登寺和甘孜自治州道孚县灵雀寺附近。】

这似乎是指格尔登活佛,他在1959年反对中国在西藏的统治起义失败后,和达赖喇嘛一起逃到印度北部小镇达兰萨拉。
 
上个月,北京称达赖喇嘛在自焚事件的立场是“伪装的恐怖主义”,并说他“宣扬这一问题以煽动更多的人这么做”。

达赖喇嘛在中国的藏族地区受到敬仰,最近他说这些自焚者很勇敢,但对自焚作为形式的反对中国统治的效果存疑。

本月早些时候,格尔登活佛华盛顿告诉美国国会委员会,藏人在中国缺乏自由。他说大多数的藏民在中国“生活的环境像是被软禁在另外一个国家”。

许多在中国的藏人指责政府颁布的法令压迫藏传佛教,侵蚀藏族文化,越来越多汉族人的进入历史上的藏族地区。

中国驳斥这种说法,说藏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并指出有大量的投资用于发展,说它带来了现代化和更好的生活。

 

赫芬顿邮报:中国的世纪?还差那么一点

核心提示:超级大国要同时具备超强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而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尤其欠缺,其文化难以和别人相融合。
原文:A Chinese Century? Not Quite
作者:Tom Doctoroff
发表:11/28/2011
译者:@xccds (blog: 
由译者志愿者校对

Wang_Guangyi
【编辑配图:王广义的“大革命”系列之一】

狭义上来说,超级大国拥有军事力量,能迫使世界默许其霸权(例如苏联)。其次就是那些经济超级大国,他们影响着资本流动和全球经济增长率。当他们之间发生对抗时,全世界也随之震荡。最后还有一些软实力超级大国,那些“拥有”普世价值的国家。

美国的长处和短处

2011年7月的时候,德国报纸记者Die Welt就美国债务上限的争执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美国所引发的二十一世纪危机可能会使这个二十世纪的主导力量逐渐衰败。”他的观点虽有所偏激,但提醒了我们世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中国崛起,国内政治纷争,物欲横流使得美国失去了方向感,我们希望这些都不是永久性的。即便推迟债务削减而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但人口增长和高人均收入能确保经济持续得到支撑。虽然美国的国家地位在多极化世界中有所削弱,但目前其军事预算是中国的八倍,这将继续巩固它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美国的价值观,而非政治制度,数代以来有着全球性的吸引力。个人主义——建立一个社会,其中每人都能自由定义自己——并不是普适的。但尊重普通人的尊严让所有人都为之向往。标志性的美国品牌,如耐克和可口可乐,如同希望的风帆将永不落伍。美国流行文化不会受到挑战。超级巨星,如迈克尔杰克逊,Lady Gaga,约翰尼德普,安吉丽娜朱莉,他们都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一种超越文化的抱负。

中国的软实力差距

中国无疑将演变成一个经济超级大国。在几十年之内其经济实力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受到限制,但总的消费能力将是巨大的。中国的工业触角将会无处不在,传统中医将变得越来越流行;大学生们都将去学习汉语。

但中国不会轻易地获得人心。中国人是民族中心主义者。不论用何种方式,他们本能的狭隘地捍卫自身利益,这是令人不快的。

首先,对于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间受到的外国欺辱,这个国家保留了深刻的记忆。当有任何国家“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时候,刺耳的愤怒就会爆发出来。

其次,在紧要时刻,政府露出流氓作风,利用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本地区骄横跋扈。中国与日本和印度的外交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仍然易怒并存在不安全感。长达数十年的领土争端得不到解决。

第三,虽然中国社会比几年前更为文明,日常生活仍是激烈竞争的状态。对于不能直接控制的实体,中共拒绝授予任何权限,因此慈善机构很不发达。家庭得不到法治的保护,所以人们往往以邻为壑。任何偏离主流的人,例如弱智或精神病患者,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一概受到社会排斥。随地吐痰和在公共场合打嗝是家常便饭。在拥挤的电梯和飞机中,手机用户从来不控制自己的音量。

第四,中文是一种书面和口语形式完全无关的语言,它仍然是一个排斥外界的领域,一个有着围墙的花园,它使每个人都望而却步、备感挫折,除了那些最为自律和坚定的外国人。每个汉语字符都需要死记硬背,每一句话都必须符合结构。

何时成为超级大国?

尽管对世界很着迷,但中国人不容易融合进来。中国力图保持开放,例如双语路牌,对英语的热爱,稳定的贸易关系,在金融危机期间有建设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感情上,整个国家仍孑然而立。信息被政府所控制。防御的本能不利于自由和方便的思想交流。外国人被彬彬有礼的猜疑对待,直到能建立信任。收购西方公司的制造商难以整合国内和国际的管理团队。中国国家控制的英语新闻媒体在全球不断扩张,但其广播内容是如此的沉闷,国际观众并不热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尽管其规模和雄心使人印象深刻,但也充斥着婆婆妈妈的陈词滥调,从庆祝中国的荣耀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说教。

中国利用其他文化资产的能力是无可匹敌的。它的高速公路是仿照美国的,主要的门户网站是照搬西方网站然后进行了本地化。共产党本身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以检查国内缺陷(例如糟糕的企业管理,易变的财务透明标准)。但是,除非被视为“安全”,外国人仍然面临着尴尬的沉默和僵硬的笑容。国家层次的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将成为经济超级大国。一山将有二虎。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辩论室: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了?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11/29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卫报》:中国警方传唤艾未未的妻子——路青被警方盘问三个小时后获准离开警察局。艾未未称他的两名助手最近也受到警方审问。

美联社:中国诊所使儿童感染上肝炎——河南马桥一家诊所因重复使用注射针头而使当地儿童中爆发丙肝疫情

《商业周刊》:中国不许美式学术自由走出大学的课堂——霍普金斯大学和南大合作办学25年来,从未出版过学术期刊。一位美国学生去年才发现这是为什么。

赫芬顿邮报:中国的世纪?还差那么一点——超级大国要同时具备超强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而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尤其欠缺,其文化难以和别人相融合。

《外交学者》:中国明白什么是自由吗?——中国因为达赖在新德里讲话而取消了与印度的边界谈判。这表明中国政府根本不理解民主社会的基本原理:政府无权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Sascha Matuszak身在牢笼——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外国人,读了廖亦武的《走出中国》之后,联想起自己和周围中国朋友常常有的逃离欲望。他甚至已经为自己设想好了若干条撤退路线(没有一条是正经途径)

《外交学者》:为李源潮说两句——作者介绍了现任中组部负责人李源潮的经历和政绩,认为他比李克强更适合接替温家宝出任下届总理,尽管这种希望非常渺茫。The Case for Li Yuanchao

《纽约客》:洪博培・中国・熊市——前美国驻华大使在竞选辩论中的一句话,在中国引起不小的波澜。尽管人们有不同理解,但所有人都会同意,互联网一代将给中国带来改变。

亚洲前哨:香港的“非选举”——唐英年和梁振英角逐香港特首之争被人称为猪与狼的对决。两人都得到北京的认可,也都没有什么令人惊喜的亮点。他们与北京的关系一般,因此不会让中央更加青睐香港

《战略研究期刊》:太空-中国的战术前沿——过去十年中国在侦查卫星方面取得令人惊异的进展。这份26页正文的PDF报告介绍了有关情况

 

【国际外交】

《卫报》:中国退出援助组织——中国表示,加入全球发展合作组织,对别国提供援助的时机还不成熟。(不会是校车捐赠事件的后遗症吧?)

 

【经济金融】

路透社分析:中国加入世贸十年后,日子不再一帆风顺——加入世贸组织无疑令中国极大受益,但今后它在世贸内将面临更多纠纷。

辛迪加项目:中国熊市不会很猛——中国财经专家余永定撰文从房市、地方债务和地下借贷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走向,认为不太会出现硬着陆。(该网站也许很快会有中文译文出来)

 

【生活百态】

周游世界博客:南非人在中国——中国人往往把国籍和人种混为一谈,因此这位南非来的白人在中国不得不为自己的身份大费口舌。开始时汉语不好解释不清,等到他的汉语足够好之后,却失去了辩解的动力。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11/28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外交政策》:玻璃房子里的生活——记者来到艾未未被严密监视的创作室对他进行采访。另有一组艾未未在软禁中的照片

《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名思想家名单及介绍。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人是艾未未(第18)、贺卫方和俞可平(并列第19)。

艺术信息:比利时艺术家威姆 德尔瓦谈为什么他的朋友艾未未应该停止抱怨

法新社:中国官方就自焚事件指责西藏喇嘛——中国宗教官员称达赖喇嘛身边的高级佛教僧侣利用极端主义教诲,促使喇嘛们自焚。

中国立场博客:目前的中国与六四前夕的相似之处——茉莉花革命在中国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仅几个月后,形势就越来越让人想起六四前夕。

《外交政策》连续第三年向多位全球思想家发出问卷调查。这里是它所得到的答案,其中最后两项是关于中国的问题。

每日野兽:不给中国学术自由——美国一些优秀的大学计划到中国开设分校,但是学术自由问题是最大的困扰。这些学校最终很可能不得不做出妥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南大的合作就是一例。

《纽约客》中国来信:中国的荒诞主义者——如果请你来选择中国青年身上体现出来的矛盾之处的最典型代表,你会选择薄瓜瓜,还是选择韩寒?

《大西洋》月刊:见见红色王子和公主——专栏作家继续深挖薄瓜瓜和他女朋友的故事

《华尔街日报》:配得上太子党的豪宅——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吸引中国游客的一个新景点,是曾庆红之子所购置的价值3240万美元的豪宅。为了改建这所宅院,他和市政委员会打起了官司。

《华尔街日报》:中国总理介入校车安全性的争论——上周五辽宁一辆校车翻车导致35人受伤之后,温家宝表示要采取措施保证校车安全。

NPR: 中国所构成的网络威胁是一场至关重要的间谍游戏。译言网已有译文可以参考

《外交学者》:正在褪色的中国镀金时代——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快速进步。但它是否会重现美国镀金时代的问题?译言网已有译文

 

【国际外交】

东亚论坛:美国和中国对东盟扮演各自的角色——中国是最大的财主,美国有最强的武力。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他们希望中美两国最好各司其职。

《外交学者》:该轮到中国出招了吧?——美国在东亚峰会上偷袭并孤立了中国。如果中国要找回面子,必须把握好与美国竞争,但不能吓坏自己的邻居

《洛杉矶时报》:法国人害怕欠中国人钱——法国政界左右两派的人都担心,一旦中国出手挽救欧洲,法国就会失去部分主权

《外交政策》:Facebook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吗?——扎克伯格计划进入中国市场,这将在政治或其他方面为脸书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华盛顿邮报》:中国副总理与缅甸军方首脑见面,讨论湄公河安全问题——此次会谈选在希拉里访缅之前,这个时机不免令人遐想。

《卫报》:中印两国因达赖喇嘛在新德里发表讲话而起纠纷,取消了边界会谈——这是两个崛起的大国之间发生的最新碰撞。

《华盛顿邮报》:中国与印度跳起了危险的包围与反包围之舞

《每日电讯报》:中国向马其顿捐赠校车,引起百姓的辛辣嘲讽——到星期一为止,微博上的有关评论达到50万条。

 

【经济金融】

《洛杉矶时报》:对中国经济作出崩溃预测成了时髦——曾经毫无节制的乐观情绪正在消失,各种迹象显示将由大问题出现。

《商业周刊》:经合组织称中国经济前景受房地产风险影响——副总理李克强暗示,即使销量下降,仍将继续限购。

《纽约时报》:中国的出口形势预示亚洲经济前景不妙——中国出口产品中用到很多从日韩等国进口的部件。如今它出口不振,那些国家也会受影响

《纽约时报》:中国开始调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此举意在报复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制裁。

 

【生活百态】

Chinashmina关于中国的最佳(英语)博客——对于想要了解在华外国人博客的读者,这是一份很好的指南。作者评出了关于中国不同领域/主题的最佳英文博客。其中综合类的最佳博客是“中国见红”。

《纽约时报》:一位海归工程师的牢狱之灾和进退维谷——从美国归来的胡志诚因经济纠纷而入狱,如今出狱很久却不被允许离开中国。

《华尔街日报》:中国禁止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广电总局周一发布通知,从明年开始实行这项禁令。据说这样有助于高雅节目的播放,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国家利益》:品酒与寺庙:中国的啤酒、佛教和旅游业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生活方式和工作同样重要——他们不把工作看做是一切,裸辞也无所谓。

 

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路透社分析:危機給中國重新平衡經濟計劃投下疑問

核心提示:雖然要讓中國的經濟能夠重組結構,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是治本之策,但是中國憂慮增長的下滑可能造成的麻煩,也許會選擇按過去的渠道重新刺激經濟。

原文:Analysis: Crisis casts doubt on China rebalancing plans
作者:Lucy Hornby
發表:2011年11月24日, 3:58 am ET
本文由"譯者"誌願者翻譯並校對

16038088194c7fb478b8f36.jpg
【編輯配圖】

北京 (路透社) – 在一連串國際危機掏空中國的出口市場,讓中國感覺如最後的"不倒翁"時,它卻不得不改用自助經濟模式了。

可是,北京也許沒有時間給自己開出一個理想的藥方——刺激本土需求的計劃。

相反地,執政者也許會因為本土前景的大幅度惡化而急急忙忙采取行動,他們的選擇可能就錯在不問代價地求增長,而不是進行逼切需要的結構重組。

經濟顧問公司Dragonomics 的Arthur Kroeber 說:"我的擔心是,在細看那些數字時發覺它們和2008年初的十分相似,那可不是好事。"他斷言鋼材需求以及建築疲軟是中國出問題的征兆。

Kroeber 說:"他們看到經濟放緩了,便會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是會擱置所有重整結構的努力。他們對通過現有途徑維持增長的興趣更大一些。"

又或者,像副總理王岐山在今個星期說的:"不均衡的復原要好過均衡的衰退。"

說到工作和稅收,中國的私營機構是最具生產力的。在連續幾個月的信貸緊縮讓它們無路可走、以致不得不越發轉向地下貸款和高利貸的公司之後,銀行貸款已經在恢復了。

這星期,中國確認了它將會推出一個龐大的消費方案,以支持所謂的"戰略產業"。

中國采取的有可能刺激增長的其他措施包括:試行增值稅改革以及減免一些較小的公司的收費。這兩者都應該能幫助到私人企業。過去三年大型的國有企業成了焦點所在,私人公司備受冷落。

要求認真改革結構的呼聲不絕於耳。有時候發出這種呼籲的出處出人意料。顯要的報紙刊登由中國農業銀行的經濟師所寫的社論說,人民幣升值將有助中國改變其經濟模式,而另一個從工業部副部長則撰文說,海外危機將迫使中國工業提高競爭力。

成功通過談判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龍永圖向路透社記者說,省級領導支持經濟進一步開放。

先顧好自家後院

在國際上,人們預期西方的金融危機會打擊占中國GDP大約 15%、為沿海地區數百萬人提供就業的出口產業。

令人擔心的是,匯豐最新的采購經理指數顯示,盡管出口貨品的新訂單平穩,但整體訂單錄得一年半以來最大跌幅,意味著國內需求和出口一樣的令人擔憂。

據星期三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工業在11月的收縮幅度為近3年最大。

中國一直說它想把經濟重新定向到更為可持續的、由消費者帶動的增長。但是它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為避免經濟放緩而推出總額大約為65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則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那個方案把國家資產的一大部分轉到效率更低的國營機構手中。

在中國的投資回報跌得很快,另一個顯示推遲經濟重組只能勉強再多維持幾年快速的增長。

香港大和資本市場的高級經濟師Kevin Lai 說:"我想中國經濟真正的重新平衡要到三至五年之後才會見到。目前的增長基本是投資推動的。"

"要是投資比例接近50%的話,那就太高了。"

但推動需求是個長遠計劃。別的不說,要做到這個需要結構轉變,為私營機構提供更多空間,以及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健康保障,使得中國的儲蓄者願意花更多的錢消費。

中國中央銀行顧問李稻葵上星期在一個會議上說:"GDP增長的瓶頸不在於供給。中國經濟是貨品供應過多。不足之處是需求。"

這一次,中國確認了它在未來五年向戰略工業投入整整10萬億元(1.57萬億美元),當中大部分是企業開支和銀行借貸,而不是政府直接的刺激。

目標產業

目標行業包括替代能源,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業,先進材料,替代燃料汽車和各種節能環保技術——全部都是用來描述新的、更可持續的中國經濟的流行語。

但這筆錢究竟將用在哪裏,細節仍然不清楚。當中可能得到大份額的項目包括核電和鐵路投資,但後者由於鐵道部的高債務水平和致命交通意外而縮減了。即使中國最雄心勃勃的核投資也不需要這麽多錢。

可以說,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需要的是更多的競爭和保障知識產權方面的進步,而不是向有關系的公司強行註入現金。

過去的經驗提供了一個清醒的教訓。前幾年,中國熱切推動太陽能電力產業,以顯示它對新能源和本土工作機會的投入。但實際發生的情況是,由於國內缺乏對太陽能發電的鼓勵措施,大多數出產的太陽能面板銷往海外。

現在,海外市場已經疲弱,太陽能發電行業的產能過剩,價格暴跌。

(1美元 = 6.3608人民幣)

(駐北京記者Nick Edwards和Kevin Yao參與報導; Don Durfee 和 Richard Borsuk 編輯)

相關閱讀:

《卫报》:艾未未 - “每天我都在想,今天我该又被抓进去了。”

核心提示: 政府对艾未未的骚扰越多,他就越能成为中国活动分子的一个象征。 但他继续站出来说话还能说多久呢?

 

来源:Ai Weiwei: 'Every day I think, this will be the day I get taken in again...'

发表:20111125

作者:Tania Branigan

译者:译者志愿者

 Artist-Ai-Weiwei-in-his-B-007.jpg

 我不是为自己而发声。 每次我说话的时候,我就会想还有多少人虽然能说话,却根本没人能听见 “... ...艾未未。 

 

在京北艾未未的工作室那扇青绿色的大门外,警方设置的监控头最近捕捉到了川流不息的人潮画面:记者、支持者、艺术家们不断登门。 离他被拘留八十一天后被释放已经过了五个月。而在过去的两星期里,民众通过异乎寻常的手段对他表示了支持。但此时,艾未未也在恭候着其他(不善的)来者。 每天我都在想,今天我该又被抓进去了。

 “这也是他们 [当局] 有意制造的恐慌,不仅仅对我,而是对整个社会,对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他补充道。

几年前,这位著名的中国艺术家就在国际和国内的艺术世界享有盛名;尽管他那时已经咄咄逼人,但作为北京奥运鸟巢体育馆的合作设计者,国家媒体当时还是对他趋之若鹜。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和积极活动,引发了跟当局的冲突,并最终导致了今年的被拘留。 这已经成为当局今年更广泛的打击活动家、律师和持不同政见者行动的一部分。这场打击导致数十人被拘禁,更多人被骚扰、威胁或被施以其他各种限制。对许多人来说,他已经成为中国人权问题的窗口,一个超越了他个人的象征。

 “政府先让他‘失踪’,然后给他安上各种罪名,实际上向其他活动家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便你声名远播,在这里也没法保住你。中国维权网的王松莲说。另一方面,他这种反击的方式是非常聪明的,我想活跃分子们都被激发起来了。

 “其实这并不是关于我个人,现年54岁的艾未未说: 而是 [我的支持者] 以我为符号,去认知他们自己的生活形式:我只是这当中的媒介,这点我一直非常清楚。

艾在六月才结束了此前的牢狱煎熬,他瘦了许多(当时体重轻了近十公斤,虽然现在已经长回来一点了)而且显然,他比以前更谨慎了。

 “81天之后,我失去了很多能量,真的需要时间来恢复,无论精神和肉体,我都是很脆弱的,他承认。 我试图不做这么多了,因为我也觉得这不是我能玩的游戏,如果他们可以使你消失,为什么你还跟他们玩?这简直荒唐。

 “但是,即使你不说话,他们仍然把这些虚假的罪名强加于你... ...那么你会觉得,如果你不说话,那你就等于认罪了。这样我想双方都会非常失望。 他笑着说。

这些天睿智调皮的幽默已经少了,他的言论更为谨慎,但他还是说的比政府希望的多,而且他的支持者最近用行动说话的热情依然高涨。当局交给他一个150万英镑的税单,数万人出钱帮他支付首期,一些人往他工作室的墙内扔钱。 当警方以可能涉嫌色情犯罪对他的一张和四个女子的裸体艺术照展开调查后,支持者们又在微博或推特上放上他们自己的裸照。

 “我们正在一个很有限的空间里努力,在不知情的人们看起来可能很荒谬,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空间,他说。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通常都会感到无能为力。但如果他们认为还有一点点的力量,能给予支持和帮助来解决问题,那么社会才会真正成为社会。

不过艾也有忧虑,这既来自当局可能把对他的捐款定义为非法集资,也来自他的支持者不断增加的期望。 尽管他对拘留期间收到的广泛支持深感振奋,但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却让他难以承担。

 “支持者的一边将很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肩上,而我却不能真的帮助他们,我甚至难以自助;我的情况[处境]其实也相当不怎样 他评论说。

跟他说话这会儿,一条黑色的猎犬围着桌子嗅来嗅去。不难理解艾为什么这么钟爱他的许多宠物。 “我认为他们处在一个平行世界... ...但他们并不在乎。无论我进去还是出来,它们总呆在这里。

艾所唤起的激情和愤怒很容易让人过高估计他的影响力。 在中国的艺术圈子里,他已经声名遐迩,但他的名字离让中国人家喻户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已经激发起一些通常不作出任何政治表态的人,但那只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里的一小部分,更不用说全国其余的13亿人。

 他对中国前景悲观的观点也受到部分人质疑 。比起三十年或甚至十年前,人们已经能更自由地批评当局。个人自由实在扩展了不少,很多人也基本上默许了背后的潜在交易 —— 用政治限制交换经济繁荣。

但也有人跟他一样表达了对共产党高度集权的关注。当局郑重重申要控制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并努力收回处于萌芽状态的民间团体所开辟出来的一点点空间。 上周,中国著名的法律学者江平警告说,该国越来越像一个独裁政权。

但中国政府坚称艾的案件与人权无关,对他的拘留只是因为他逃税。有评论者说,西方媒体在吹捧他时,应评好好评估一下他的财务记录。 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可能,因为警察没收了该公司(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一切文档资料。 艾认为,税收罚款是政治报复或惩罚,而这笔罚款毫无事实依据。

 “调查艾未未 ——或者更准确地说,调查北京发课文化有限公司——是否欠税,这是合法的事情,一个香港独立人权研究员约书亚罗森茨魏最近写道

 “而对有关指控背后的政治动机提出质疑,也是合法的。因为这办案过程实在非同寻常,警察是在任何税务机关调查之前介入此案, 而实际上艾的失踪又是在几十件类似的拘留个案后发生的……连宣传机器都被动员起来抹黑他的名誉, 可见这里面的政治意味是毫无疑问的。”

据报道,艾在被拘留期间接受了五十次以上的审问,都是针对他的观点和维权行为,而不是他的财务交易。 他没有一一细说,只粗略指出今年春天以来,那些其他被拘留的人比他的待遇还要更糟。 根一些流出的信息,有些人被殴打,许多人被剥夺睡眠,被施压和威胁。有几个人还有明显的外伤,他的朋友说。

 “我觉得我已算是恢复得最好的一个。大约有一百人被关了进去,只有少数后来又开口发言。他们大多[似乎]永远被噤声。还有一些你可以看到的人已经彻底崩溃了。 艾说。

 “其实要恢复起来很难。你会变得不再无辜。某种程度上,你变得更加圆滑世故,而我觉得你并不该这样。我们都应该拥有更简单的幸福... ...而你的日子却是越发难过。

然而,他补充说:也许我还是从中得到了一点东西。也许你也开始明白,要态度鲜明地对待某些事情。

说到这,难免要与他父亲的情况相比较。 艾青是一个受尊敬的诗人,这部分解释了他的儿子享有相对的保护。当艾青被划为右派后,他遭受了多年的迫害。 他全身心的热爱着文学和艺术。但现实把他击碎了,他甚至几次尝试过自杀,在劳改营里长大的艾未未说。

 “我并不是为了自己发声。每次说话我都在想,多少人,多少代了,他们说的话却没人听得见。人们记得的最多只是代表他们的一组数字,有时甚至连数字都没有留下。

 “我觉得我必须对我的父辈负责,更要对下一代负责。

尽管如此,他坚持说,我并不是一个异见者” – 只是政府的行为让他被迫成为了焦点。

面对政治风暴,很容易让人忽视艾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现正在伦敦、柏林和台北展出,明年还将继续有瑞典、法国和荷兰的展览。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北京的画廊展出了他的一些过去的作品,包括在四川地震中死亡的儿童名单。正是为了调查这些死于豆腐渣学校的孩子名单,使他跟当局起了冲突。

朋友说他对外部世界同样持批判态度,比如他在2007年的作品《童话》,向德国运送1,001位同胞,不但为了告诉参与者世上还另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挑战了欧洲对中国的看法。

他的工作室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但对能否在艺术上取得更大成功,我真的不太关心,因为我从来不认为生活和艺术应该分开,艾说。 “如果没有对话,没有喜悦,没有愤怒,这还叫生活吗?

艾氏艺术的必然结果就是参与活动,而不是与活动分离:如果我是一个科学家,也许我会保持沉默 - 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找到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才是一切活动的核心

他补充说,一个专制的社会只能导致冲突。 很多人担心,艾会厌倦无休止的争斗,退而搬到国外。 虽然当局释放他的条件中包括限制他离开北京一年,但政府可能也会很乐意看到他离开,因为一旦批评家们移民出国,通常就会很快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说,他必须尊重家人的意见,但同时认为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这儿 很重要。

不过无论如何,他说中国总有比他更勇敢、更棒的年轻人,他们会有全新的想法。

 “这也令人相当鼓舞。其实这与生命力有关,这就是一个关于生命力的故事,他说。而不是关于我自己。

 

中国的其他五位异见人士

 

陈光诚

他是一位盲人律师,曾帮助那些遭受强迫堕胎的妇女维权而被以破坏公共财物和阻碍交通的罪名入狱。 去年释放后,一直在家里被软禁。尽管打手帮凶们极尽所能的殴打和骚扰,许许多多的活动者仍来到山东临沂,尝试探访光城所在的村庄来来表示支持。

 

刘晓波

去年,当诺贝尔委员会颁发和平奖给这位狱中的作家,北京非常愤怒  刘当时正因为共同撰写零八宪章,呼吁中国民主改革而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等罪名判处11年徒刑。 官员说,他是一个罪犯,不是异见者。

 

刘霞

这位诗人本来对政治兴趣不大,但她为丈夫刘晓波发声, 在晓波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后被失踪,外界认为她是遭到了当局软禁 。二月,她短暂地跟朋友在线上联系,说她是已经一名人质,没有人可以帮助她。

 

高智晟

虽然也曾被当局款待,但高律师最终激怒了他们,因为他代理了那些与被取缔的法轮功团体运动有关的敏感案件。 2009年失踪。去年,他曾经短暂离奇的出现过一段时间,并指责警方对他施加了持续的酷刑。

 

倪玉兰

这位律师由于住房维权与官方发生冲突,对抗导致她残疾和无家可归。 她也是今年春天许许多多的被拘留者之一,尽管其中大部分如今已被释放。倪和她的丈夫正在因 寻衅滋事等待审判。 人权组织表示他们越来越担心她的健康。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