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美联社 印度警方质询西藏精神领袖

核心提示印北喜马偕尔邦警察总署D·S·明哈斯署长说,警察和税务官员正在追踪在上密院发现的约77.7万美金的来源;该寺是17世噶玛巴邬金听列多吉的住寺。

原文:Indian police question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来源:美联社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9日
译者:David Peng


印度达兰萨拉(美联社)—— 印度警方周六说,当局正在调查印北一个寺庙大量资金的来源,该寺庙是藏传佛教第三大活佛的驻锡地。

印北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警察总署署长D·S·明哈斯(DS Minhas)说,警察和税务官员正在追踪在上密院(Gyuto,又叫噶陀寺)发现的约77.7万美金的来源;该寺是17世噶玛巴邬金听列多吉(Ugyen Thinley Dorje)的住寺。

在近两打外国货币中,包括大量的中国人民币,明哈斯告诉美联社记者。

外交政策 埃及:为了自由而斗争

核心提示埃及人正走上街头要求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美国挡了他们的路,那将是美国的耻辱。
原文:Egypt's Struggle For Freedom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Yasser El-Shimy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7日
译者:小米(@xiaomi2020)



点击这里查看译者转载《外交政策》图集上的47张埃及抗议现场大图。

一句经典的阿拉伯成语是“洪水始于涓滴”。对于整个中东的自由建立的公民来说,突尼斯就象是一系列倾盆暴雨中的头场阵雨。两个星期前,没有人能够预测突尼斯的本·阿里的压制性政权会被推翻。今天,整个中东的公民和官员们谈论的都是“突尼斯起义”什么时候,而非会不会,在埃及重演。埃及是中东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数十年来,埃及人都在和威权体制作斗争,这个体制的特点就是压制、腐败、政治和经济上的停滞不前。(展开查看更多时事评论)

点击这里查看译者的土豆视频频道转载RT的最新消息,1月28日,埃及政府向示威者开枪。


2011年1月29日星期六

外交政策 奥巴马的国情咨文应谈而未谈的十个问题

核心提示周二的国情咨文很有可能是一个关注国内问题的演讲,但如果奥巴马政府准备认真考虑外交政策,他可能会想看下《外交政策》的备忘单。

原文:10 Global Issues Obama Won't Talk About But Should
来源: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
作者:ELIZABETH DICKINSON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4日
译者:SM
校对:小米(@xiaomi2020)


图片说明:1月18日,美国的特警Rodney Irby在亚利桑那的Tohono O'odham Nation看守缴获的大麻毒品。摄影:John Moore/Getty Images

墨西哥:可以说,美国最重要的外交政策问题不是伊朗或阿富汗或中国---而是邻居墨西哥,一个在过去五年里由于毒品肆虐导致将近35,000人死亡的地方。自从2006年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对毒品联盟开始打击,墨西哥已有所转变——但并不一定是变得更好。美国很深地卷入到这场冲突之中;美国的毒品需求拉动了墨西哥的毒品交易。甚而更直接的,墨西哥冲突中90%的枪支被认为来自于美国。

目前为止,巴拉克?奥巴马政府集中精力管理美国边界周边的安全挑战,对墨西哥提供了军事援助,以帮助制止美国枪支流入南部。去年五月,白宫又宣布额外的1200名美国士兵将被派往驻守边境。奥巴马已经访问过墨西哥,他的国务秘书,希拉里·克林顿也是,她周一就在墨西哥。

外交关系学会 采访易明 如何评价胡锦涛的对美国事访问

核心提示外交关系学会中国专家易明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次成功之举。奥巴马政府明确地表达了对人权的积极关注,也为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其他方面则突破不多。

原文:How To Gauge U.S.-China Talks
来源:CFR(外交关系学会)
受访者:易明,斯塔尔高级研究员,外交关系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采访者:Bernard Gwertzman, 外交关系学会顾问编辑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0日
译者:iFreedom(@ljqu)
校对:小米(@xiaomi2020)


外交关系学会中国专家易明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次成功之举。奥巴马政府明确地表达了对人权的积极关注,也为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其他方面,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次访问未能取得任何突破,不过,也不应当期望能取得突破。易明说,白宫因“向中国说明改革人权政策的道理”而获高分,胡锦涛在记者会上承认“关于中国的人权事业,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不代表中国的“政策转向”。在北韩问题上,中国的政策也没有什么转变。尽管中国国内存在争议,是否应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美国、日本和南韩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异议杂志 诠释当代中国的抗议

核心提示当今中国发生的抗议都会遭到和“八九六四”同等的镇压吗?有些抗议是与过去一脉相承的;有些则发生了变化。从2010年的劳工抗议、2008年的《零八宪章》运动、08年的西藏抗议和09年的新疆抗议、中产阶级的邻避运动看中国政府如何区别对待各种抗议。


原文:Interpreting Protest in Modern China
原载《异议》杂志58期 pp.13-18
作者:Maura Elizabeth Cunningham & Jaffery N. Wasserstrom
译者:匿名



注:题头图片是2010年10月24日宝鸡的反日游行中出现的“抗议高房价”的标语。图片为译者所加。

当美国的左派——只是就此而论的话还包括中间派和右派——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当代中国的抗议议题时,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常常回想起1989年那场悲怆的剧变,这场运动以四、五月份由学生领头的鼓舞人心的游行发端,以六月的大屠杀结束。虽然如此,他们有时却忘了在充满了奇迹与悲剧的那一年,一些参与了此次抗争并为此承受了最多苦难的中国人并非学生。

他们中有些人是年轻的教师,比如现在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身份蜚声全球的刘晓波,但在当时他只是中国的文学批评领域里的一颗新星。刘晓波被学生运动分子的勇气所鼓舞——一些记者、教师和教授也同样如此——因而加入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学生队伍里。刘晓波很快就发出了整个运动里最富激情的声音,他呼吁人们保持克制;他还极力劝说大部分的激进学生不要再进一步,以免把当局逼到死角,让它很难在谈判中作出可能的承诺,即便这种局面也会被认为是局部胜利。最终,刘晓波成为了在6月4号凌晨时分最后一批撤离天安门广场的抗议者之一;当军队正在向邻近的长安街上的公民扫射时,他以中间人的身份和军队谈判达成了协议,为许多和他一起留在那儿的学生提供了一条走出广场的安全通道。他之后因为被控为学生运动的幕后“黑手”而被关进监狱,那是他第一次、但并非最后一次,成为良心犯。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悉尼先锋晨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头四分五裂的猛兽

核心提示政治宣传和捞取个人利益似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存在的首要目的,备战御敌则是其次。
原文:China's military a fragmented beast 
来源:悉尼先锋晨报
作者:John Garnaut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8日
译者:antipodalviews
校对:小米(@xiaomi2020)


四川地震发生之后,我在灾区看到一名下半身被两块汽车大小的石头压住,上身倒挂的男子。我对他说“救援队一定会来抢救你”。他说他感觉自己已经死了。

从倒塌的房屋废墟中,还可以听到其他幸存者求救的呼声传出。但是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呼救声越来越稀落。面对官方媒体全天马不停蹄地报道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抢救婴儿的光辉事迹,我却苦苦思索为何动员数以万计的军人救灾,却忽略了大量运输军车会把当地唯一一条进入灾区的公路堵塞,这其中道理何在?

就在前一天,我的中国同事亲眼看到几名身着军装的人在开怀大饮趁火打劫得来的啤酒,还把偷来的袜子往自己裤兜里塞。还有同事曾看到一些解放军军官在指挥拍摄录像,还细心地把尸体地排列成背景图像。他们看到解放军战士从温家宝总理身边和官方电视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前急匆匆地奔跑而过,赶往模拟现场“求援”。而此时此刻,数以百计的老百姓正被埋在地下,绝望地等待他们伸出救命之手。

外交政策 讽刺就是好!

核心提示毛泽东如何使中国人失去幽默……互联网如何逐渐找回中国人的幽默


原文:Irony Is Good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ERIC ABRAHAMSEN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2日
译者:iFreedom(@ljqu)
校对:小米(@xiaomi2020)


“社会主义好!”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之初的口号,但如今它是否已沦为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反语?一个会思考的人怎能真心接收这类丝毫不加掩饰的说法,甚至都不会扬扬眉毛,或者默默地嘟哝一句“真的”?六十年之后当中国政府称达赖喇嘛称为“人面兽心的恶魔”时,中国人为什么不觉得好笑?

简单地说,讽刺就是字面意思与其含义之间的差异,是说者与听者互相使的一个会心的眼色。这种心有灵犀的交流采用的语言能引起内心深处的反响和联想,以此表达一套共同的经历和信念。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清楚地表态,除了党和人民之外就没有其他共性了;除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之外就没有可以分享的语言了。中国政府花了几十年的心血,确保公共舆论里的“公共”的意思就是“政府所有”。

译图更新 突尼斯的革命 & 回顾中美关系33年

最近更新的译图  RSS:https://yyii.org/feed/


波士顿大图 突尼斯的革命[共40图]




说明: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突尼斯一系列的街头抗议终于扩散到了这种程度,总统本·阿里首次宣布他不会寻求连任,并且在1月14日逃离了该国。本·阿里之前统治突尼斯长达23年。现在突尼斯已经成立了联合政府,但是示威者们仍在街头,呼吁要清除所有本阿里在宪法民主党(RCD)的旧部。示威者们因为高企的失业率、通货膨胀以及腐败而感到失望,这促使他们在一起突发事件之后走上街头,一位名叫默罕默德·布阿齐齐(Mohamed Bouazizi)的年轻的突尼斯人在警察驱赶了他的小摊之后愤而自焚,布阿齐齐后来终于伤重不治。这里是在过去几个星期内突尼斯发生的政治动荡的一些照片集锦。(共40图)

图片回顾中美关系的33年 [共30图]


http://media.yi-zhe.com/pic/2011/01/Sino-US_Relationship_30_years/Sino-US_Relationship_30_years_01.jpg

说明:中美关系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真正的外交到底是怎样的?身为P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桌子下面的交易“都包括什么,但是通过回顾33年的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谁是比较好的演员。:P 以下就是30张囊括了中美关系关键时刻的图片,你会把”影帝“的桂冠颁给谁呢?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

华盛顿邮报 当胡主席下周到访时,奥巴马打算跟他讨论人权

核心提示经过磕磕绊绊的一年,尽管冒着可能进一步破坏中美这个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危险,下周,奥巴马总统仍计划将工作重点重新放到关注中国压制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记录上来。

原文:Obama prepares to engage China on human rights as President Hu visits next week
来源:Washington Post 华盛顿邮报
作者:Scott Wilson 华盛顿邮报撰稿人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5日
译者:David Peng
校对:老杨


经过磕磕绊绊的一年,尽管冒着可能进一步破坏中美这个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危险,下周,奥巴马总统计划将工作重点重新放到关注中国压制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记录上来。

去年秋天,奥巴马在联合国将人权提升为他的外交政策的一个指导原则。此后,他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与中国领导人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损害他在其他方面与中方的合作,包括伊朗和北朝鲜问题,以及重振世界经济。

在一个层面上,美中关系正处于良好的状态。自从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时代开始,美国历届总统一直致力于让中国融入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国就其本身而言,它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分分合合。现代中国的教父邓小平指导北京采纳了韬光养晦的战略并在对外关系上与华盛顿达成了默契的联盟。这种双重策略的综合运用似乎显得很明智。

政府高级官员们说,总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使用那些对他的前任们来说还不存在的工具,更好地与中国人民直接对话。

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

[视频] 纪录片中国三部曲 一个世纪的革命

导演: Sue Williams
类型: 历史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US
语言: 原音(英语)中文字幕
官网: http://www.ambrica.com/chinatrilogy.html


豆瓣评分:9.1 但是加起来也只有5000多人说看过,这样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纪录片,尽管也是有选择的角度和素材,但真不应该只有这么少的人看。我们推荐的上个星期的《周末观影》的两部纪录片分别都有80万和60万的下载量,这一部《中国三部曲》的信息量和收藏价值还要大于那两部,没有看过的开始下载吧!

[视频及时事评论]突尼斯 威权政权倒台的教训

核心提示如果一位领导人只是依靠“政绩合法性”作为掌权的主要依据的话,那么束缚被崩断的速度可能非常快。


以下是PBS电视台的片段,有清晰的示威过程、示威者被警察殴打、对部分示威者的采访等。
点击这里进入土豆观看本视频


本视频下载地址(直接右键单击下载):地址一(MP4格式 20.15MB)地址二(RMVB格式 14.97MB)地址三(FLV格式 15.1MB)

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PDF]经济学人 崛起的中国的危险 译文合集

核心提示《经济学人》2010年12月4日出版的杂志中关于《崛起的中国的危险》的特别报道,共7篇,分析了中国的军事进步、外交政策变化、中美关系、中国的亚洲邻国等多个方面。


原文:A special report on China's place in the world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2日
ECOCN译言网译者与独立译者NilBlue合作完成
校对及美编:@xiaomi2020



以下节选自刘擎发表在《东方早报》的《上海书评》文章《2010:西方知识界回顾》

英国著名《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12月4日印刷版)以罕见的醒目方式,刊登一篇长达十四页的关于中国的特别报道,并在12月2日的网络版上全文发布,引起广泛关注,《福布斯》等媒体网站迅速做出评论与回应。这篇报道的导引文章以“正在崛起之中国的危险”(The dangers of a rising China)为题,作为“封面故事”推出。但整个报道无意宣扬“中国威胁论”,而是力图深度分析“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原题为“A special report on China's place in the world”)。

点击这里查看或右键单击这里下载本期译文合集《经济学人 崛起的中国的危险》(PDF 1.83MB)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

卫报 下一世达赖喇嘛:中国如何抉择

核心提示什么力量让中国政府能够将分裂分子的灵魂在其再生时,转化为一个爱国的灵魂?中国手上有什么魔棒,能够修改灵魂,不顾他的前世所给出的指示,让他转世到国家选择的灵童体内?

原文:The Next Dalai Lama: China has a choice
来源:Guardian UK 英国卫报
作者:Dibyesh Anand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15日
译者:David Peng


对于任何现代世俗国家来说,跟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体系打交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个体系的历史比这个国家还长,拒绝发号施令,那就更困难了。想像一下,有这么一个国家,自称共产主义;允许普通公民信仰宗教,但却禁止执政党员信教;其境内有一群宗教信仰浓厚的民族国家主义者,他们的最高传统领袖在逃亡之中,被指为分裂分子。你可能猜到了:这个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到的这个族群是藏族;这个体系是达赖喇嘛。

让中国统治者难受的事实是,达赖喇嘛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政治和宗教领袖,他也是全球知名人物,以其普世价值观而闻名。十四世达赖喇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已经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

达赖喇嘛这一身份代表了一个延续数世纪的体系,他是观世音菩萨(Avalokitesvara)的化身,体现慈悲为怀,这也是藏族的民族精神。菩萨是已经得悟,却留在人间普渡众生的宗教人物。作为个人,现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带领西藏走出其在亚洲心脏的地理位置,传播到全球各地,他已经证明了他的领导能力。达赖喇嘛不仅帮助藏人在印度、尼泊尔、瑞士和美国创建了繁荣的流亡社区 —— 通过他的能力,他还结合了慈悲和跨宗教对话的普世价值,宣扬西藏事业,一手打造了藏人的国际知名度。

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

印度每日新闻分析 再度降临

核心提示因此,如果今年达赖喇嘛退出政治舞台,这儿不仅有很好的机构继续管理流亡社区,也将会有民主选举产生的成熟的政治领导人,推动西藏运动继续前进.

原文:The Second Coming1
来源:Daily News and Analysis (DNA)2生活版
作者:Lhendup Gyatso Bhutia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日
译者:David Peng


三个星期前,当温家宝大张旗鼓地抵达新德里时,一位小学老师,46岁的次真扬噶(Tseten Yang),正在噶伦堡(Kalimpong)小镇上攀登一座山。那天她正在发烧,但她可不打算错过每个藏人终生难忘的机会——亲眼见到丹增嘉措,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当温家宝在新德里签下贸易大单时,75岁的达赖喇嘛手边同样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他访问噶伦堡、沙鹿嘎拉(Salugara)和锡金(Sikkim)等鲜为人知的地区,举行法会,会见当地藏族居民,并帮助加强和保护当地藏人的身份认同。他的整个行程历时13天。“他来到这儿,带来了福缘,不然,我可能终生也不会见到他,“扬嘎说。“不仅我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我,对着我笑。”她甚至拍了达赖喇嘛的照片,现在她每天早上对着这些照片祈祷。

而达赖喇嘛即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退休’。

悉尼先驱晨报 良知资本主义,前景美好

核心提示尤努斯说“现代资本主义榨干了我们的精神”,社会企业则创造了重新找回这些精神并使之发展的空间。
原文:Wondrous vision of capitalism with a conscience
来源:悉尼先驱晨报
作者:Peter Hartcher
发表时间:2010年3月16日
译者:Antipodalviews
校对:@xiaomi2020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已有过了一次重大的突破。他创建的“微额信贷”彻底改变了“援助”的概念。这些小至20元的贷款让数以百万的农民摆脱了贫困。200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的他的努力。

今天,他正在极力实现第二次突破。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要改变资本主义,但并不是要摧毁它。“我没有要求割舍资本主义的任何一个部分。”尤努斯在上周访问澳大利亚时说,“我正在做的是为它增加一点东西。”

是什么呢?我猜想是一种实质。尤努斯要赋予资本主义灵魂。

悉尼先驱晨报 中国策略,温故而知新

核心提示那些在堪培拉和华盛顿的残酷现实主义者们应该更加仔细地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内部路线,才能预测北京的未来举动。
原文:Look to China's past to understand its tactics
来源:悉尼晨锋报
作者:JOHN GARNAUT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8日
译者:Antipodalviews
校对:@xiaomi2020


配图:@xiaomi2020 来源:网络

中国态度固执,坚持与北朝鲜团结一致,加上其在东南中国两海问题上咄咄逼人的立场,让日本、南韩甚至越南感到危机四伏,纷纷躲到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

借用一个革命的词汇,中国共产党在这上面犯了一个“左倾错误”,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从这个错误中走出来过。中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抢步出头,将建设“统一战线”和盟友的重要性置之脑后。这是战术性的失策。

中国领导们现在意识到了,自己国家的强硬态度让南韩乃至整个地区焦虑万分。如果继续让势态恶化,实乃不识时务。上个月,中国高级外交官戴秉国在一次外交政策内部检讨会上提出,中国现时在国际舞台上需要更加注意“谦虚谨慎”。

2011年1月10日星期一

中东在线 中国的朝觐外交

核心提示近来,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发展壮大——这一关系起源于共产党在中国掌权数年后建立的“朝觐外交”。

原文:China's Hajj Diplomacy
来源:中东在线(Middle East Online)网站英文版
作者:Alain Gresh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31日
译者:David Peng


配图:@xiaomi2020 来源:网络

阿卜杜拉·卡里姆·雅库布(Abdul Karim Yaqoub)是沙特中国工商理事会年轻的常务理事,目前在上海大学撰写有关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关系的论文。他拥有沙特国籍,但却是一名华裔:1949年,就在毛泽东的军队兵临城下之际,数百名中国穆斯林移民到沙特阿拉伯,而非台湾。上世纪三十年代,居住在东土耳其斯坦(现新疆)的中国穆斯林,已经为了躲避战乱而移居到麦加和麦地那。

共产党在北京上台后,通过“朝觐外交(hajj diplomacy)”,利用宗教与沙特建立了联系。在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29个新兴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创建了不结盟运动;沙特王储(后来成为国王)费萨尔(Faisal),和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同意让中国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此后,每年都有几十位中国穆斯林去麦加,直到1966年中止,是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旨在消除“传统价值观”。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视频]纪录片 劫后天府泪纵横 & 北京大不同



HBO拍摄的关于川震的纪录片,催人泪下,曾提名去年的奥斯卡外语片奖(536MB) 高清种子地址:ed2k://|file|China_Unatuaral_Disaster.mp4|562310435|42534844C1E43DEEF8AA7E5979CD52B5|/ 
直接下载地址(右键单击保存)



“国家地理”拍摄的《两兄弟中国历险记》系列纪录片之一 《北京大不同》(846MB),经济繁荣下的北漂生活
VERYCD上的介绍与评论 
高清种子地址:ed2k://|file|National_Geographic_Lost_In_China_Boom_In_Beijing.mp4|888053956|C6456CF5FE7EBA1139C5C5137BD1B0EB|/
直接下载地址(右键单击保存)

版权声明:请支持正版,勿在公共场所放映,仅用于学习交流目的。

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外交政策 马利德:关于中共的五大迷思

核心提示马利德点评西方读者对中国政治所抱有的五大常见错误认识:“中国只是名义上的共产主义国家”、“党控制着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会推翻党”、“其他国家希望复制中国模式”和“党不能永远统治下去”。


原文:5 Myths Abou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刊
译者、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译言网的“同来源译文”


“中国只在名义上还信仰共产主义罢了”。

错。21世纪的北京,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商厦人潮涌动,如果列宁此时复活,只要看一眼就能认出,今天统治中国的中共就是一个世纪之前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者们设计的组织的翻版。任何人只要需看一下党的组织结构就能发现:共产主义和列宁主义仍然保留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

当然。中国很早就摒弃了共产主义经济制度中僵化的中央计划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有商业头脑的国企,它们与活跃的私营领域共存。然而,即使有了经济的自由化,通过中共对“3P”的控制——人事(Personnel),宣传(Propaganda),军队(PLA),中国领导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政治上的高度领导。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齐泽克:中国泪之谷

核心提示齐泽克:中国采取了我们的资本主义模式,我们将采用它的专制统治吗?


本文的初译由Clement HU提供,特此鸣谢!

原文:China’s Valley of Tears
来源:In These Times
作者:SLAVOJ ŽIŽEK
发表时间:2007年12月3日
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其他“同来源译文”


图:北京人骑车经过新中央电视台大楼。

当资本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西方的观察者都会问,政治上的民主(作为资本主义的“自然伴生品”)何时才会到来。然而,当我们仔细看清中国的现状时,基本上很快就会打消这种希望。

现代中国,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东方专制的扭曲版本,而是一个欧洲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翻版。在近代早期,大部分的欧洲国家离民主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那时候,如果它们是民主国家的话(如17世纪的荷兰),也只不过是有财产的自由主义精英的民主,而不是工人的民主,而当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条件就是由野蛮粗暴的国家独裁者提供并维持的。这一点与今天的中国非常相似。过去,中国合法化了各种剥夺老百姓财产权的野蛮暴力,使普通老百姓成为了无产阶级,然后,国家再对他们制定规则,教育他们适应新的辅助型角色。

[视频]说唱新闻:史上最强军事文件泄密(阿桑奇友情出演)

原文:Rap News 5: News World Order
来源:说唱新闻(Rap News)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中文字幕:@xiaomi2020


在Youtube上被热播40多万次的说唱新闻第五集:新闻 世界秩序


点击这里进入土豆看:



本视频下载地址(直接右键单击下载):地址一(MP4格式 221.11M)地址二(RMVB格式 124.4M)地址三(FLV格式 27.26M)

经济学人 双侨记

核心提示在中国的西方高管比在海外的中国国企高管要过得滋润。


原文:A tale of two expats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29日
译者、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参考消息》上的节译和ECOCN上的“同来源译文”


我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为我开车的司机极力刹车,但还是太晚了,车子撞上了一辆摩托车。两车相撞后,摩托车主竟然奇迹般地没有受伤。他从地上爬起来,大声嚷嚷着说错不在他。毕竟,谁不会时不时地在走错路的时候不顾盲点,疾驰着来个掉头呢?

中国人对待生命安全的态度经常令国外的外派经理们倒抽一口凉气。“这真是个问题,” 上海一家西方化工厂的经理说。“在工厂里你制定了各种严厉的工作准则,但是一旦工人们踏出工厂的大门面对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氛围。如果你让谁系上安全带,他们都会嘲笑你。”

但西方外派经理在中国的日子可比他们的上一代要好过得多。他们不用再挤在乏味的旅馆里,忍受毛时代的餐饮和服务标准。如今能供他们消费的东西几乎应有尽有:蛋酥和寿司,带花园的西式别墅,还有著名的私立学校供他们的孩子就读。(英国两所贵族学校哈罗学院和达利奇学院在北京都有分校。)

外交政策 胡锦涛想知道什么?

核心提示《福布斯》杂志最新评选的全球最有权力的人——胡锦涛以他庞大的党政机关和能力想知道些什么呢?我们不妨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一下。

原文:What Hu Jintao Wants To Know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 Thomas Fingar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日
译者:xccds1977
校对:@xiaomi2020


去年十一月份,福布斯杂志将胡锦涛推选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相关评论]。可能有人会对这一排名或是大胆断言吹毛求疵,杂志声称胡锦涛只手便可“令河流改道,新城建造,关押异议人士和审查互联网,这些举动都不会受到官僚系统的干预”。但还是把这一排名当作时代的标志吧:中国已经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心,而且无疑胡锦涛与此关系重大。经过八年执政,胡锦涛成为世界上最富经验的领导人之一。他掌控着庞大的党政机构来收集、评估和提供所需信息。表面上看,2011年胡锦涛需要知道的东西同美国或德国首脑是相似的。但是,将他与相提并论是错误的。画家Saul Steinberg曾为1976年的《纽约客》杂志画了一个封面,以说明曼哈顿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模仿这种手法来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说明胡锦涛所关注的问题。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

[说明:以下是作者模拟胡的口吻所说的话:]

2011年1月6日星期四

伦敦书评 齐泽克评《党》一书——“你能给我儿子找份工作吗?”

核心提示齐泽克:“党宣布自己就是那个‘秘密’,如同国王宣布自己穿着美丽的新装。”

原文:Can you give my son a job?
来源:伦敦书评
作者:Slavoj Žižek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1日
译者、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一位台湾网友的初译,如需署名,请联络


本书信息:
书名:《党:中国共产党统治者的秘密世界》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作者: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出版社:Harper
页数:302页
定价:$27.99. Allen Lane; £25.
亚马逊地址:Amazon.com, Amazon.co.uk



传记作家威廉姆·陶伯曼(William Taubman)将赫鲁晓夫于1956年谴责斯大林罪行的讲话,评为“使苏维埃政权和他自己落入永无翻身之境”的政治行动。虽然这种判断为纯粹投机之举,但这一讲话的还不止如此,这不仅仅是某种难以从政治策略上合理解释的过份鲁莽。这一讲话摇动了绝对权威的领导教条,程度达到令所有的政治精英们都陷入了暂时性崩溃。有十几名忠诚的斯大林追随者因赫鲁晓夫的讲话而变得失常,甚至需要医疗救护。其中,波兰共产党的强硬派总书记贝鲁特(Boleslaw Bierut)便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斯大林主义的模范作家法捷耶夫(Alexander Fadeyew)亦在数天后开枪自杀。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要指出这些死者都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恰恰相反,他们当中有大多数都是对苏维埃不抱幻想的残忍的操控者。他们之所以倒下,全是因为那个作为支撑着他们持续无情及权力之争的“大他者”(Big Other)1的“客观”幻象瓦解了。一直以来,他们都躲在这个“大他者”的后面,凭藉它来代表他们信仰(共产主义)。但现在这个替代品四分五裂了。

洛杉矶时报 和谐尚未成功,中国仍需努力

核心提示在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在与日本和其他外交失误之后,北京正在试图修复与其邻国和西方的关系。

原文:China has a lot of peacemaking to do
来源:洛杉矶时报
作者:Barbara Demick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23日 5:19PM
译者:xccds1977


最近数月以来,因诺贝尔和平奖上的公关失败和一系列的外交失误,中国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现在中国政府正希望恢复其受损的形象。

美国白宫在周四宣布,奥巴马总统将在明年1月19日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计划中包括了官方宴会和在总统椭圆办公室中的会晤。中国已经弱化了对朝鲜的公开支持,敦促平壤方面接受核查并不再对韩国作出进一步的威胁。

迈克尔格林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前高级亚洲顾问,现任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迈克尔格林说,“总而言之,胡锦涛需要一个成功的会晤”。但他又指出,“这可能只是中国的一种战术,而非坦承它需要妥协。”

作为一个领导者,中国安然度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却证明了它在外交方面出奇的失策。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构筑的是一个温和巨人的形象,其崛起只会使邻国更加富裕。但北京当局在国际舞台上自信行为 - 或者是批评者所认为的凶残举动 - 已经破坏了这个形象。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悉尼先锋晨报 全速前进 中国的领土野心

核心提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方面能力不断加强,北京已经不再需要韬光养晦,它正以实际行动显示自己的自信。

原文:Full steam ahead for China's territorial ambitions
来源:悉尼先锋晨报
作者:PETER HARTCHER,《悉尼先锋晨报》政治事务编辑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3日
译者:Antipodalviews
校对:@xiaomi2020


已故中国领袖邓小平曾用“韬光养晦”这个成语来敦促国人耐性等待时机到来。不过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现在的中国领袖们似乎认为养晦期已经结束。

中国正在坚定而且自信地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世界地位。他们把南中国海归为“核心国家利益”,就像台湾和西藏,宣称对其拥有不可协商的领土主权。中国在亚洲版图划上了一道红线,禁止任何人越界。

这一行为不仅使中国与五个自称对这片海域拥有主权的邻国发生了直接冲突,同时也被视为挑战了美国在此片海域的主导优势。北至台湾,西至越南,东至菲律宾,南至马来西亚和文莱,这片海域是全世界近三分之一商业船舶的必经之地。,中国自称是这里唯一的主权国。

由于这里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有的中国分析家称之为“亚洲的波斯湾”,潜藏的财富和冲突也正与波斯湾相仿。中国曾在2002年与其东南亚邻国签署了一项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领土纠纷的非约束性协议。中国政府的行为无疑是对这项协议的否决。

2011年1月3日星期一

译者访谈No.2 微博/围观能否改变中国?

核心提示12月18日 21:00-22:00 译者访谈第二期,与北大新闻学院教授胡泳老师谈“围观能否改变中国”,以下是本次访谈的MP3录音下载和文字稿。


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已经受访人确认。
访谈要点:

“围观”的语义从贬到褒反映了什么?胡泳:鲁迅曾经非常担心中国人的冷漠,而“看客文化”,也就是围观就反映了这种冷漠。但是从什么开始围观有了强烈的褒义色彩?这个语词的演变跟我们所处的技术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换句话讲,围观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某种“进化”。在这种进化过程中造就了某种程度上的“围观政治”。

“围观”是否改变了话语权的分配?胡泳:我强调围观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公共参与,它其实与通过参与达成共识或通过共识再采取决策和行动这些东西都距离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如果简单地认为围观就能够改变中国的话肯定是对中国的现实报以太过于天真的幻想。但是,反过来讲,我们不能够因此低估网络围观的意义,因为它降低了行动的门槛,导致很多人可以去表达一种立场、一种诉求,这种立场和诉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可以形成一个很大的舆论力量。另外,围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于哪里?所谓的围观,就意味着说大家彼此能够互相看见对方,互相看见对方是非常重要的。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依靠的是大量人群自愿形成的微动力:今天的中国的变革并不需要一种强有力的革命性的力量,它需要的是一种微动力。这个微动力为什么是重要的?因为,在过去,少数人跟大多数民众之间,中间的联系是断裂的,总会有一些少数的动力特别充足的人,他们会推动某个事情的前进,但是他们永远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大众总是不关心我们所做的事情,甚至在我们给他们争取利益的时候,大众也不关心”。而大众通常会觉得这些少数动力十足的人,他们太政治化了,可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我觉得,由于微动力的出现,会导致在这两者的断裂间架设起很多的桥梁,这就是微动力的作用。
本次访谈的录音下载MP3,点击
译者访谈:2010回顾——围观能否改变中国
收听,右键单击这里(MP3 60MB)下载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