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08/31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谢振清花了12年时间办起了红星私立民工小学,然而政府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把它拆成一地砖头。China Takes Aim at Rural Influx 
《每日野兽》艾未未:北京是座双重城市,一座是钱和权,他们不在乎与谁为邻,他们不相信你;另一座满是绝望。我看见人们坐公共汽车,我看着他们的眼睛,他们没指望了。他们不可能相信能买房。他们来自很穷的山村,从来没有电,甚至连厕纸都没见过。 Aiweiwei on Beijing's Nightmare
《卫报》中国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判一名格尔登寺僧人11年徒刑。新华社报道,该寺僧人仲周,在他的弟子和侄子彭措自焚后,藏匿11小时,导致彭措死亡。 China jails Tibetan Buddhist monk for 11 years
《卫报》在中国东北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埋一周的22名煤矿工人获救。Chinese miners rescued after seven days trapped 
《国会山》美国保守派国会议员利用五角大楼有关中国军力的报告,批评奥巴马总统裁剪军费的决定。Lawmakers criticize defense cuts after report on China's military buil 
《华尔街日报》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称,不要迷信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会很快超越。Rodrik: Don’t Count on China, Other Emerging Markets Taking Over 
《布鲁金斯中国》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中国、五角大楼和中国的军队现代化 Different Audiences, Different Purposes 

【国际外交】
《外交政策》在9/11事件10周年纪念日,本文归纳了10件比9/11更重要的环球大事。阿拉伯之春排名第九,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和金砖国家的崛起。The Black Hole 
《纽约客》金一南将军指前中国核工集团总经理康日新是间谍。我担忧的是,围绕着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中国核跃进的技术和管理,如果其拥有政治经济大权的大老板为了钱就能出卖商业秘密,他的手下会愿意干些什么?China’s Nuclear-Po 
《纽约时报》越南正在拥抱旧敌,同时希望不要激怒强邻中国;在人权和政治权利方面与美国仍有摩擦;越南需要整治腐败,同时改革教育系统。Vietnam Embraces an Old Enemy 
《悉尼晨报》一份维基解密电报显示,中国和台湾在岛国瑙鲁大把撒钱,秘密收买当地政客。China, Taiwan buy influence with secret payments to Nauru politicians 
《菲律宾问询报》在周四首次访华前夕,总统阿基诺三世称,他有信心马尼拉和北京能够缓和西菲律宾海(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同时发展更成熟的关系和更紧密的经贸联系。President Aquino upbeat on eve of Chi 
CSIS 中国的新巴尔干战略 7页的PDF 原文下载 原文简介 
《布鲁金斯中国》79页的研究报告 中国和海湾的能源关系——以石油为中心 China–Gulf Energy Relations 英文简介 原文全文  (支持合作翻译,请来信)
CNN 叙利亚示威者喊着“我们需要国际保护”的口号上街游行。连叙利亚亲密盟友伊朗和真主党都劝大马士革政权尽快改革。Middle East allies call for Syrian government to reform 
CNN 尼泊尔选举毛派巴特拉伊为2008年共和之后第四位国家总理。尼泊尔正面临挑战,制定共和宪法,各政党已经两次宣布推迟宪法截止期限。本周三新的期限即将来临,预期将第三次推延。Nepal elects Maoist prime m 
《商业周刊》哈扎尔结束绝食,印度国会议员誓言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治理腐败。India’s Hazare Ends Hunger Strike as Lawmakers Back His Demands 

【经济金融】
《纽约时报》中国银行正在积累问题:坏账,资产负债表背后的风险,以及可能被要求接管倒闭的小银行。Problems Building for Chinese Banks 
《经济时报(印度)》2011年上半年,中国基金公司损失1254亿人民币。China mutual funds lost $19.6 bn in H1 on stocks: Report 
《商业周刊》嘉汉林业总裁兼创始人陈德源宣布辞职。6月2日,著名的中国概念股终结者Muddy Waters指嘉汉林业是个庞氏骗局。Chan Exits Sino-Forest 22 Years After Tiananmen ‘Ni 
《商业周刊》要么产业升级,要么关门,中国制造业面临抉择。习近平承担着完成中国经济转型的任务。China Faces Upgrade-or-Die Deadline as Labor Supply Dwindles 
《华尔街日报》钱进钱出:中国央行最近悄悄地收紧银根,但到期债券也会给市场增加一些流通。此外,中国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热钱流入,还是个疑问。Money In, Money Out: Explaining China Central Ba 
CNN 一份维基泄密报告显示,自从苹果开始与中国的造假者搏斗,向中国政府施压,他们进展缓慢;专家认为,打击盗版不是中国政府高优先级任务。WikiLeaks cables detail Apple's battle with cou 

【生活百态】
《波士顿大图》飓风艾琳(44图)
《每日电讯》日本前田建设公司要求2700名员工一律留短发。短发不需要吹风机,也会用更少水,这样节省电力,对环境好。Japanese company orders 2,700 staff to get the same haircu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经济学人》中国的军事实力――披着羊皮的现代化

核心提示: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针对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对中国军力增强的长期趋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不安。

原文:Modernisation in sheep's clothing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孟常翻译

20110827_ASP502.jpg
【原文配图】

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针对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领导人依然将重心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避免与其他大国产生冲突;然而另一方面,报告暗示,这种态势可能并不会持续太久。(根据五角大楼的详尽描述)随着其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有足够的资金也有潜在的动机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篇报告充斥着外交辞令式的圆滑腔调,尽管从中国当局的角度来看,这种圆滑还远远不够。该报告对中国军力增强的长期趋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不安,而最近几个月,该问题上一些引人关注的动向似乎也在佐证这一点:五角大楼12月宣称,中国在DF-21D反航母弹道导弹上的研发进度比预期要快;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一月访问北京期间,(中国)新的隐形飞机歼20进行了第一次飞行测试;而本月,中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改造自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尚未命名)。

对于这些特定的武器,五角大楼没有显得戒心重重。它认为DF-21D导弹仍在研制中,而并没有附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于12月宣称的该导弹已具备"初步作战能力",与此同时,报告说,歼20很难在2018年之前如预期般达到"有效地作战能力"(它认为中国还不具备高性能的喷气发动机生产能力)。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建造出由相应技术支撑的"多功能"航空母舰,但是中国想要达到跟他们(美国)抗衡的"最低作战能力",则还需好几年。

但是,中国正在以稳步地迈向现代化军事实力缩小其在该领域的技术差距,五角大楼指出,它(中国)的一些邻国担心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会使其表现出更傲慢及强硬的姿态,尤其在领海权纠纷问题上"。这个国家在军事领域的不透明助长了该地区对其意图的关注和担忧。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迈克・谢弗尔(Michael Schiffer)告诉记者,中国的(军事)实力将"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和不安"。

如之前的此类报告一样,这份军事力量的罗列将使中国自称的"和平发展"的调门减弱。去年的报告未曾提及的一点是,海内外对于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及在国际上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了更多的期望。五角大楼表示,这引起一些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担忧,事情正呈现出他们无法掌控的趋势,但是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们正推动展现"更强硬"的姿态。

如果有谁质疑中国和平崛起的诉求,中国就会愤怒以对。对五角大楼的报告,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认为是"谎话连篇",基于"胡乱猜测以及不合逻辑的推理"。显然,中国当局认为严辞厉色有助于说服世界相信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意图和诉求。

相关阅读:


《卫报》中国警察可能”将可以在不告知家属的情况下扣押嫌疑人“

核心提示:人权组织谴责允许警方在没有通告亲属的前提下关押嫌疑人六个月的提案

原文:Chinese police 'to detain suspects without telling families'
作者:Tania Branigan 发自北京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cys.tony翻译

Chinese-police-esvort-mur-007.jpg
【图:中国警察在一次公开宣判中押解罪犯。警察们可能将获得特殊权力,可以将嫌犯关押在秘密地点。图片来源:China Pix/Getty Images】

根据国家报纸对一项正在计划中的改革的消息称,中国警方将有权在无需告知当事人家属拘捕理由和拘禁地点的情况下扣留犯罪嫌疑人,最长可达半年之久。

人权活动家以及法律学者警告说,这项修正案将本就令人担忧的监禁居住的做法赋予了合法性,而这条法律最初的目的是给予犯罪嫌疑人比正式法律更轻一些的惩罚。

今年,在最近一次针对活动家、异议者和律师的打击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关押在由警方选定的秘密地点。他们被以监禁居住的名义关押达数周甚至数个月。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警方必须告知嫌疑人亲属相关情况,这大概是因为它假设他们被监禁的地点是自己的住宅。相比之下,如果是拘留的话,警方必须在24小时内告知嫌疑人亲属,并且在拘留的30天内寻求检察官的许可。

这项改革是提交给全国人大――中国的立法机构――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的一部分。

纽约大学法学院的中国专家孔杰荣(Jerome Cohen)教授说:"被提交的'改革'旨在使这个明显不公平的,警察国家的做法合法化,并且让刑事诉讼法的其他部分成为无意义的装饰。"

他认为在1996年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则下,警方被明令禁止在除了嫌疑人的住宅以外的地点关押他们。

孔杰荣说:"这是一个在专制制度下有修改法律这种风险的典型案例,问题是,警方希望利用每一轮法律修订的机会让他们的随意之举合法化,而且在办案过程中他们对那些限制他们的法律法规本来就视而不见。"

尚在草拟中的法案还未公布,但是《法制日报》的报道称:在危害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或者重大腐败案件中,如果在家监禁会影响调查,警方将有权以"指定居住"的名义关押犯罪嫌疑人。这项决议仍然需要更高级官员审批。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的案件中,如果警方认为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会妨碍调查,他们有权不这样做。学者们说,这样含糊的标准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专家们认为,监禁居住法在过去一直都被滥用。

然而都灵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弗洛拉・萨皮奥博士(Flora Sapio)说,监禁居住被用来对付异议者是一个新出现的现象。他针对最近的修订建议发表警告说,如果这项修正案被确立,它将"更加正式的巩固警方的权力"并且批评此类失踪事件变得更为困难。

香港的独立人权研究者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告诫说,这个修订案仍处于草拟阶段,并且有可能包含有对这一做法的限制,但是这个做法仍然想对"人们抱有高度怀疑的做法进行危险的合法化。"

学者们赞扬了这批修正案中提升了个人权力的保护力度,至少书面上如此。这些提案包括禁止使用通过酷刑获得的口供,并给予那些被强行拘留的精神病人进行司法复查的权力。

人权观察组织的林伟(Nicholas Bequelin)说:"如果关于监禁居住的规定获得采纳,这似乎是一桩让公安改善刑事诉讼法的交易。"

"在一些敏感案件中警方将几乎不受约束,令人担忧的是,这是一种有策略的支持……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

司法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无人发表评论。

中国数字时代:独立候选人梁树新未能通过提名

核心提示:中国的独立候选人在提名阶段即遭到打击。

原文:Liang Shuxin: Independent Candidate Disqualified from Preliminary Round
作者:China Digital Times
发表:2011年8月2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有超过100位独立候选人宣布竞选当地的人大代表,并使用微博和社交媒体来赢得人们的支持,例如中国最出名、最活跃的博主之一,李承鹏。但是,由于政府迅速、坚决的制止,两个月后,他们中仅剩寥寥数人执意要迈出通向选举的第一步――正式登记成为提名候选人。

梁树新是一位坚持走下去、并试图通过登记的例外。他生于1976年,是广州番禺区丽江街道的居民。他是一个草根基金"微基金"的发起者和行政主管。微基金最近开始在贵州省运作一个为农村儿童提供免费学校午餐的项目。如下方传单所示,梁的竞选口号是"选个街坊做代表",配以一张他在当地菜市场提着菜的图片。梁主要的竞选承诺是在街区附近建一个便宜的开放菜场,因为旧的市场已经被拆毁,而超市又太贵了。

lsx.jpg?w=440&h=644

8月18日,丽江街道委员会突然公布了一份选举资格要求,限制候选人必须为非共产党党员和女性。梁"碰巧"是男性并且是党员。第二天,这个禁令在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后被删除了。

lsx_1.jpg?w=440&h=589

8月24日的午夜,丽江街道委员会最终公布了初步候选人。这份名单本应在当天的工作日结束前公布。尽管梁符合条件,他不在名单上。根据选举规则,8月24日是所有街道委员会公布候选名单的最后一天,有10人以上提名的每一位街道参选者都有资格成为初步候选人。梁声称他有19人提名并出示了证据。正如先前的限制所说,两位初步候选人都是女性和非共产党党员。

独立候选人的主要平台是微博,在那里候选人可以与支持者和反对者公开交流。下面条推特是这种交流的例子:

"梁树新:你要我滚到哪里去?@现役魔法使:滚,稳定的中国不需要你这样的神经病。"

lsx_2.png?w=477&h=620

(本文感谢Sandra Hernandez所做的编辑工作。)

中国见红博客: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和失灵的教育体制

核心提示: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巨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总是挪用教育资金。到中国偏远地区支教的外国博主亲身经历了中国乡村教育的窘境。

原文:The state of rural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broken educational system
作者:Tom(@seeingredchina)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MZ老道“翻译

昨天我们看到的是一所广西乡村学校现状的一手信息,今天我们站在更开阔的角度,来看看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以及一些体制问题。连国营的《环球时报》都说,《知识不再能改变命运》。

事实与数据

目前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本科的四年教育

china_teacher_education.png?w=239&h=109
【图:2003年乡村教师文化水平 
原文配图,由译者志愿编辑汉化】

这些统计数字还没有反映全部的问题,要知道这个图表并没有把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开对待,而中国东部要比西部富裕得多。以我在广西的学生为例,他们的老师没有一个接受过本科教育。小学老师的教育背景就更差了。这就意味着这些乡村的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在起点上就落后很多。

乡村学校还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china_rural_education_equip.png?w=465&h=116
【图:2008年城市和乡村学校的设施对比 原文配图,由译者志愿编辑汉化】
   
这意味着在课堂上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讲解。没有那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学生只会感到课堂空洞乏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17%的小学和15%的中学都没有图书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省份的高考的英语平均成绩只达到了重点大学入学要求的一半。

另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每一个乡村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身体体罚,而这些老师却很少因为这种行为而被惩罚,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国农村的不当体罚》中所写的那样。

体制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资金的匮乏。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的4%用于发展教育(世界平均水平是7%),但是很多省份根本达不到这种低标准。从80年代到90年代,国家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而当地政府则负责校舍的建设。实际上,当地政府却转移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那些他们认为能给政府带来更好的回报的项目上,这一情况现在仍然存在。乡村教师经常面临工资发不出的情况,他们经常领到一些土特产,比如烟酒之类来顶替工资,他们只好转手倒卖。好的老师都尽快逃离,能走的都走了,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情况很清楚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建设校舍的职责也被提到了国家政府层面负责,国家的资金开始趋向于更加平均的分配。各个省也要在资金扶持方面更偏重于贫穷地区。

但是,主要问题依然存在。很多贫困县的教学条件还是受到资源紧张的限制。在乡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占到教育预算的80~90%以上,剩余不多的资金还要用于教学设备上。这就导致(在乡村)到处都是破旧的学校,那些老师在这破旧的学校中用四处讨来的粉笔和黑板擦在黑板上授课,而那些所谓的黑板实际就是木板刷的黑漆(我知道这些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img_8483.jpg?w=640&h=480
【原文配图】

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想象乡村地区能赶得上城市地区的水平。中国必须重新评估政策,否则数百万偏僻地区的学生将看不到未来。

相关阅读: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译者访谈No.5】婚姻法与中国的两性关系(上)

核心提示: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与过去的主要区别在哪儿?中国的房产与婚姻结合得这么紧密说明了什么?郭美美事件反映了中国女性的什么问题?已经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在中国未来数十年的两性问题上会产生冲击吗?本期的译者访谈与大陆媒体人、时评人彭晓芸女士和两性专栏作家黄海涛先生探讨以上话题。音频同步放送,此为文字誊本的上半部分。

本期Podcast音频节目可以在iTunes商店中搜索"译者"收听或订阅,或直接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下载或收听本期音频节目(需翻墙)


【译者访谈No.5】 婚姻法与中国的两性关系(上)

yizhe_radio.pngYZ:各位听众,大家好。这是译者访谈的第五期,今天的话题可能和以前有些不同,更贴近于个人生活、情感生活,也是我们第一次做这个主题的访谈。今天我连线的,一位是正在台湾作访问学者的大陆媒体人、时评人彭晓芸,晓芸你好,对大家打个招呼吧!

PXY:大家好!译者的读者和听众,你们好!

HHT:还有一位是艾晓明老师的学生,现在在《南方都市报》专门写两性评论专栏的黄海涛。海涛你好!

YZ: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正在热议的新出台的婚姻法的第三次司法解释,这一次的司法解释在社会上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很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婚姻当中的地位,和一旦离婚之后能得到的补偿,关于这一点,各方发表的意见形成了一些交锋。两位好像也都很关心这个话题,我看到你们分别发的评论和微博中都谈到了这个话题。晓芸你先来谈谈谈你对这方面的了解。

PXY:我原来在微博上谈的我并没有深挖具体的文本细节,如果很认真地讲,《婚姻法》中的一些文本不是太大的问题,比如说厘清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区别,这一点我本来就没有太大异议。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的背景――中国社会把婚姻、爱情、家族关系、还有著名的"丈母娘逼买房"这些社会背景之下,似乎会呈现一个不是太明朗的状态。比方说,结婚的时候没有明确地婚前协议;离婚的法律支撑、法律援助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如西方那样的,对儿童的抚养、和对女方的抚养[的条款]。在中国社会来讲,中国从"毛主义"以来所谓的绝对"男女平等",造成了一种误解。

如果是这种的话,我担心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配套的社会福利、和配套的完整的对婚姻关系的契约精神来配合的话,就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对女性和儿童权益的忽略;照顾到"产权清晰",我觉得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我觉得它有一些偷懒,它希望把这个问题简化到最简单的方式,包括原来的名字上面登记的是谁,到时候就归谁,这种比较简单的做法,也许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纠纷之后,可能反馈到立法层面和司法解释层面的时候,相应的法官或者法律学者倾向于作出适应这样一个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麻烦的解决方案出来。我对这个解决方案本身的也未必是真的是为了打击丈母娘[/婆婆],我不相信会立法时会有这么高的道德诉求,或者说对性别问题的公正有这么强烈的关注,我不一定相信这个,我更相信它是有点偷懒……

YZ:就是化繁为简,也有很多评论中提到中国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非常大,这样"一刀切"之后,不管是城里的房子,可能有几百万,还是农村的房子,可能只有几万块钱,它的标的很可能非常不一样,但是在这样"一刀切"的法律之下,一下子就简化掉了,"快刀斩乱麻"地给判掉了。这是晓芸的观点,不知道海涛你是什么看法?其中大家争议最多的是父母在给子女婚前所购房当中,如果房屋的契约上没有写,比如说儿媳的名字的话,将来这个房子视归儿子一人所有,这条争议特别大,海涛你的意见是什么?

HHT:我基本上同意晓芸的看法,我觉得要理解婚姻法的第三次司法解释,要回顾一下第二次司法解释,看看和第二次司法解释有什么不一样?大家都关心婚后如何处理房产的问题,跟司法解释二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司法解释二还是基于"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原则,到了司法解释三是基于一种产权保护,对于所谓"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的理由。它是从夫妻共同拥有财产转向了比较产权明晰的夫妻之间的财产划分原则。

YZ:但是这种原则一旦出现了这样的调整,好象会对社会的伦理有比较大的冲击。比如这个司法解释一出来之后,就出现了这样的案例:嫁女儿的这方强烈要求房产证上要写上女儿的名字,否则就不嫁。这是很明确的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有就是有的女人会担心,在嫁过去几十年之后,房产证上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旦离婚的话就被"净身出户"了,所以有些女人在微博上说,"我们以后一定要自己赚钱、自己买房、自己生孩子、什么都不要管男人的态度,因为现在的法律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意见"。

HHT:我今天看到一个新的案例是南京的离婚案。这个案例比较奇特,因为它提起诉讼和裁决正好是处在司法解释三出台的前后,这个案子中离婚是因为老公出轨,在外没有别的情人,现在在跟太太打离婚。之前男方因为要分一半的财产,所以自觉得理亏,一直都低三下四,然后,司法解释三一出台――

PXY:――马上就挺直了腰杆。

HHT:太太就马上接到了律师信,跟以前的态度完全就不一样,语气也非常强硬,即使过错在男方,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解释出来,原来理亏的一方马上就挺直了腰杆。我相信这个司法解释三一出来,对伦理也好,对夫妻之间的契约关系也好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这个确实是马上就有了这样的案例。

YZ:马上就有了效果
PXY:立竿见影

HHT:其实我们所谓的法律层面之上还有道德层面,但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把婚姻拉低到法律层面来看,都没有想到道德层面,比如说夫妻之间的义务、道德义务,这个确实是冲击很大。

PXY:我想补充一下刚才海涛讲的"夫妻之间的道德义务",其实你可以撇开道德,中国社会的婚姻关系其实是过度的物质化,无论是在离婚方面切割财产,还是婚前女方要求必须要有房子,非房子不嫁,这是两个面向,实际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过度的物质化。中国的婚姻关系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有宗教精神,有一种神圣性在里面,这会导致一个问题,中国人其实并不习惯为自己的承诺或契约买单,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不是说离婚的时候如果分房子,或者说,过错方来补偿另外一方就是感情爱情和金钱不能撇开关系,其实进入婚姻关系毕竟和谈恋爱不一样,在进入婚姻关系之后,包括西方是在宗教背景之下的一种承诺,其实是一种契约精神,我们是在为契约精神买单,而不是为爱情感情买单,感情的确无法买单。好象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我们能够为契约买单这个事实。

HHT:从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过分物质化,其实我们看人类有婚姻制度以来,在我看来,这不是过不过度的问题,婚姻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联盟。古代在生产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一夫一妇无法通过独自的劳动生存下去,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经济的联盟,当然婚姻还有共同抚养小孩问题,它还是社会最基本的原子,但是好像恩格斯说的,一夫一妻制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因为两个人感情好不一定要结婚,如果两个人有感情,即使没有一纸婚约,我们也照样可以共同抚养、有很多等同于婚姻但是没有婚纸的方式来规范我们两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PXY:不需要介入法律层面

YZ:但是我觉得在中国会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孩子的入托……就别说入托了,就是上户口这个事情上,双方都一定要拿出十多个证件,包括结婚证、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如果很浪漫地说,"我们只要感觉好就在一起,不要管那些契约不契约的东西的话",好象往下走下去的话会非常艰难。

HHT:当然社会是保护这种异性恋婚姻的,整个社会都是一种"异性恋中心"的结构,所以它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这种处在霸权地位的一种家庭婚姻形式,所以可以给它各种特权,非这种规范之外的别的情感形式,或者"家庭"形式的权利可能都会被剥夺,或者处于弱势的位置。这样更多的人就会进入到这中霸权性的婚姻中。这事另外一个问题,我承认刚才你的说法,如果抛开反思婚姻制度本身来谈,两个人感情好不结婚是可能面临很多实际上的问题,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个司法解释三这样对财产、对房产的强调也可以看到婚姻制度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经济的结盟,让婚姻暴露了男女双方经济结盟的意义的一面。

【片花:谁分享了谁的月光】

YZ:这个我同意,因为每一次有关房产的新政出来,不管是限购令,还是别的什么,就会出现一堆"真离婚"、"假离婚"的案子。基本上房子和离婚案会形成某种有关联的联动,比如某个房产新政一出来,就会有一堆人赶着在某一个时间点去结婚,或者赶着在某一个时间点去离婚,这个就像你刚才讲的那样,这就把婚姻的经济联盟的一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HHT:是的,而是我有一个观点,我在给《南都》写的评论中有表述,其实是很多源头的问题搞不定,比如说房价高涨、妇女地位低,然后在末端的问题上要打击婚外的所谓"小三",要打击所谓的"骗婚",我认为是源头的问题搞不定,起码在城市中,房价成为约束很多人个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认为房价也束缚了很多女性,或者说男性,的一种可能性。

YZ:对,"房奴"就是最简明的说法,一生都为了房子所困。

HHT:是的,他们被这个绑定之后就没有办法探索一些另类的两性之间互动的可能性,我认为这是本末导致的一种做法,在我看来是这样。

PXY: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先撇开那种不管是最高的的也好,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要好,我们把这些比较极端的、边缘一些的东西去掉之后,来看一下基本面上的情况。如果从亲密关系的选择上来讲,那肯定是精神的亲密关系要优于这种所谓的基于经济需求的"需求共同体",就象刚才海涛讲的那种经济联盟,它是基于抚养小孩这样一些经济上的互相承担的一种分工,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分工和共同抚养的一种基础,家庭作为这样的社会单位,除非你不在这种单位里面,你真正选择一种个体化生存,能够选择个体化生存的女性显然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基础和地位,有一定的个人能量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包括抚养小孩,但是大部分的,我们必须考虑到立法的背景和整个中国社会的背景,我们的社会背景是一个……比如说我们的税收制度不是家庭制的,我们的税收制度是个人制的,其实中国社会反而是在物质上很推崇个体化,在精神上又很欠缺社群意识、团队意识,夫妻之间的契约精神……这方面反而比较欠缺。物质上的过度的个体化,跟联盟精神的缺乏,和遵守契约和忠诚这方面的匮乏,导致了在处理物质问题的时候,会呈现这样一种争执不下,很难达成妥协的状态。刚刚除了你们讲到的利用最新的司法解释,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我刚刚看到一条,北京也有,这种司法解释出来之后赶紧去利用它,赶紧去获得个人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在这儿都企图去获得个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YZ:有的时候人们说物质和精神上两个层面的不要混在一起,实际上它是一个互相加强的过程。我认为是这样,比如说家庭破裂了,双方在情感上也可能都已不堪重负,可能对感情都不再相信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见到的,财产分割也好,联盟协议的达成也好,全部都是赤裸裸地讲利益的,所以很多经过了几次婚变之后,不管男女女方,他/她的心路历程都会变成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是靠不住的,只有抓住了房子、抓住了钱之后才能靠得住;反过来,当有一些过来人再一次把这些所谓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或者是传递给跟他/她有类似经历的同伴,这时候他/她就会更加强调物质。

PXY:"不管爱你不爱你,如果是和一个有房子的人结婚,那么最后好歹还会留下一套房子。"

YZ:这个就变成相信爱情的人越来越少,相信物质的人越来越多,当一个对情感还比较有憧憬的男生或女生,当他/她去追寻爱情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传授这样的一种经验,就是说"你现在的心智是受蒙蔽的,你一定要抓住一些实在的东西。"――而且是和他/她越亲近的人,比如说他/她的父母才越会这么说――这样就很难让一批年轻人培养起一些比较好的感情观,让他们经历挫折之后还能够相信未来还会有更美好的情感可能。

所以就有了一句流行语,就是,什么事情发生了――"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我又不相信爱情了",很少有人说,"我又相信爱情了"。

PXY:这呈现的是中国社会物欲高涨以后的精神空壳化,但是精神空壳化是不是能够靠看似简单的"一刀切"来解决呢?我觉得未必,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上有点颠倒次序的感觉,我们没有在一些更根本的,比如说税收和福利制度方面首先保障到妇女儿童的权益之后,再来谈这种――无过错离婚。其实西方也有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离婚不一定有明确的过错方,不一定有明确的"第三者"出轨,西方会更倾向于是如果有出轨,也就是对婚姻不忠诚的过错,他们愿意进行很大额的赔偿。

YZ:对,就好像老虎・伍兹的案例。

PXY:其实也可以女人赔偿给男人,如果女人出轨的话,但关键在于次序的颠倒导致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方面其实比较粗暴,这种粗暴会把女性群体的处境推向更为极端的趋势,我不认为这可以提高她们的独立性和道德上的悟性,她们可能会通过别的办法,就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样,她们会想别的办法,比如说逼迫让这种经济联盟的关系,她们可能会在婚前作出婚前协议,你不得不去面对这个问题了。中国人可能很避讳面对这个问题,但是假设是愿意作出界定明确的婚前协议的话,我倒觉得这好过婚后扯不清的状况。这个司法解释可能和实际操作中女性一方、弱者的一方可能会漫天要价,不管是律师要好,司法方面的裁决者也好,法官们如果没有对婚姻的契约关系、精神层面、和契约层面这种价值体系的话,他们会觉得你们这些漫天要价的弱者也让人很憎恶,这个司法解释就希望"我就要把它往回扳一点"。我不知道海涛怎么看。

HHT:你说的这种情形我觉得也可以预料到,本来女性在很多的方面面临财产不平等,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假设的情况针对的都是城市女性而言,比如说婚前大家去做财产公证,如果我们看看中国农村的情况,跟城市不太一样,在农村女性在财产的继承权上就不平等,男人比女人更容易继承财产,而且大部分的农村女人从事的是无薪无酬的家庭劳动,所以离婚对她们而言不仅是失去房子,有可能会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其实离婚率是比较低的,相对城市,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方面是……

PXY:女性的依附关系更强

HHT:还有这种经济的状况,两个人如果分开生活可能就会更艰难,另一个对女性来讲根本不可能有城市女性的独立可能性,因为她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司法解释出来之后,也要考虑这种城乡的差异性。中国是这种城乡二元对立的体制,出来之后本来处于弱势的农村女性来讲,可能更加不利。刚才晓芸说的在时间上不对,这个顺序倒了,确实我是比较倾向于这种看法。

PXY:你要反对我才对,不要老是同意我的看法。

YZ:没关系,你就讲你的观点就好,没有必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HHT:整个司法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婚姻法是处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的一环,不可能说抽出一句条文来单独地看,但是我们刚才看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晓芸讲到的税收,还有就是应该看福利,妇女在福利方面,连"同工同酬"都做不到,还有一些女性因为性的关系,就是因为要怀孕生孩子就不好找工作,在劳动力市场上薪酬比较低,让很多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依附于男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当结构上本来女性就处于不公平的位置,要在个别条文上说是保护了男性或女性一方的个人财产,这其实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很虚伪的所谓的"司法公平"。

(未完,见下

【译者访谈No.5】 婚姻法与中国的两性关系(下)

核心提示: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与过去的主要区别在哪儿?中国的房产与婚姻结合得这么紧密说明了什么?郭美美事件反映了中国女性的什么问题?已经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在中国未来数十年的两性问题上会产生冲击吗?本期的译者访谈与大陆媒体人、时评人彭晓芸女士和两性专栏作家黄海涛先生探讨以上话题。音频同步放送,此为文字誊本的下半部分。

本期Podcast音频节目可以在iTunes商店中搜索"译者"收听或订阅,或直接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下载或收听本期音频节目(需翻墙)


【译者访谈No.5】 婚姻法与中国的两性关系(下)

yizhe_radio.png(接上期

YZ:我想接着海涛讲一下女人的福利的这个部分,在中国是非常单薄的,这点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的话可能会体会不到,我们在国外有时也会和别人做一些辩论,有人说中国是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地方,因为女人受到同等的教育,而且从来都被教导说"男人能做到什么,女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反过来讲的话,中国社会中,女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比如前一段时间也是很热的话题,也是就是郭美美的事件,但是我们不是谈论她们和慈善的关系来谈,而是从中看出女人的地位,因为郭美美和她的母亲,她们构成的是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从郭美美出生之后她基本上都是不是由父亲照顾,而是她单亲的母亲来照顾的。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来中国社会对于一个单亲的母亲带一个女儿这样的家庭是非常严苛的,首先他们会认为你们不应该有很强的经济来源,如果你们的生活不清贫的话,那么一定是有另外不正当的路子――不正当路子其实也有很多条――但是舆论基本都会聚焦在说"你们是在出卖色相,如果不是你母亲在做二奶的话,就是你自己在做二奶,如果不是干这种事的话,你们是绝对不可能买得起一个或者两个名包的。"这种舆论反过来也可以看出来女人单靠自己的能力,要在中国社会中生活得好的话其实是很难实现的。这件事就反驳了前面所说的"男女很平等,所有男人能做到的女人都能做到"的观点。晓芸你觉得呢?

PXY:我一直在微博上、推特上讲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是一种被恩赐的平等,所谓毛所说的"妇女顶半边天",一下子给你一种貌似同工同酬的就业机会或者条件,但是实际上自下而上的价值观方面并没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这种进步是很缓慢的,这导致女性的生存就被当作于必须依附于出卖肉体、色相,她们的生存是不能靠个人独立,尤其是假设背后没有一个男人的话,这就是刚才你说的,在单亲家庭中,不管它现在披露出来是私生女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中国社会本来就无法想像女性的生存背后没有男人做靠山,习惯了这种想象,具体到过郭美美这个案例来讲,我不敢下结论,因为她背后太复杂了,我一直都看不明白,这个连续剧一直到现在的第四季、第五季我都看不明白,你刚才讲到的这些因素,作为价值观因素提出来的话我认为没有问题。可以作为社会上的价值观的预设立场的偏差。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追踪她背后的东西,跟当时郭美美身份上存在的虚假或欺瞒的引子有关系,所以我也不完全谴责媒体是不是去挖她背后的东西,这可能是需要澄清真相,但是过度的谩骂,由此变为对女性群体再度的妖魔化、污名化我就不同意了。

YZ:郭美美在接受郎咸平采访的当天正好是穆巴拉克也在受审判,我就对比了一下两边的评论我就发现中国人对于女人的批评要比对一个老人要严苛得多,有一个人如果他是老人不管在前面70多年犯下了什么罪,可能下令已经屠杀了多少人民,我们认为他的罪已经很重了,但是好像在中国舆论圈和媒体圈就因为他已经很老了、躺在病床上了,就可以对他心生怜悯,在另外的角度上来讲,一个女人不管她的罪名有没有坐实,仅仅是因为她表现出来比较虚荣和贪财,然后生活又没有那么清贫,那么对她的舆论评价就会非常严厉,各种各样的难听的话都会出现,什么骗子、"官妓"等等,海涛,你有没有觉得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什么现实?

HHT:我稍微回到前面一点,我觉得男女半边天这种说法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这种误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口号上,"妇女能顶半边天"当时有自己历史的条件,因为国家要动员大量的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在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大量的妇女被动员起来,但是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受害的首先也是,大量的下岗女工因为产业转型而失业,"妇女能顶半边天"更多时候是一种修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PXY]政治感召――当它需要你的时候,就用这种口号来感召;当它不需要你的时候,它说你是在为国家作贡献,你先下岗,被买断工龄,这有国家意识形态的运转在里面,在这个背景下来谈郭美美时间,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性别问题,也是阶级问题,因为中国的这种腐败政治跟新闻钳制,很多问题混在一块儿了,比如说郭美美事件,既有腐败问题、也有阶级问题,郭美美母女是女性没错,用阶级来说同时可能也是富裕阶层、中上阶级的女性,当我们面对很多情况被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要分开看,我对这个事情关注的还不是很多,我觉得还有大量的细节没得被媒体充分地呈现出来,单就性别议题来讲,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很多对于单亲家庭的污名化当然是值得反思的,但对我来说,更重要还是要回到社会制度设计层面上,也就是在舆论、新闻自由这种机制性的腐败存在的情况下,很多情况下又和性别问题掺和在一起的时候,我更关心的是前面的因素,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是否有充分的自由去挖掘真相,而且对腐败问题是否能够一追到底……

YZ:还有就是说,腐败问题就按腐败问题来看,而不是因为它涉及的是年轻美貌的女性就激发起了大众的"八卦"欲,如果没有这个作料放在里面的话,这个事件不会炒得这么热。

HHT:对,这个事情后来的发展某种程度上郭美美也利用了这一套男权中心的逻辑来为自己谋利益,后来她又成立了所谓"工作室",这种女性气质,所谓的"美女"其实也很会利用这套,[PXY]所谓的弱者形象,来为自己谋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非常警惕。

YZ:对,这是一个把女性物化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也很自觉地把自己物化,好象觉得说,"哎,这样,我正好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

HHT:对,在情形比较复杂的时候,还是要提那句老话,就是充分地知情,另外还是要看这个事情的发展来看她到底是怎样调用各种性别话语或阶级话语,甚至是女性如何利用自己弱势的位置来强化这套男权的意识形态,我觉得应该做批判地分析。

PXY:嗯,要分开看,不能一刀切地说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着这种母女的性别歧视。如果媒体能够恪守报道的中立性语言的话,我估计你指的这种主要是网民的狂欢。

YZ:对,主要是网民的评论。因为这个事件主要是在网民的口水中发酵起来的。

PXY:造成了一种过度的窥视,过度的语言上的羞辱。

YZ:对,而且这还是一种不自知的,比方说90%以上的网民,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提出,这样来谈论郭美美母女从"无罪推定"的角度上来说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不管男女的评论者,都觉得可以往她们身上扔石头。这个可能也是因为我们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会觉得这种差异比较明显。

PXY:对,缺乏一种比较谨慎的推论。

YZ:我们已经谈到了法律的方面和舆论的方面,可能中国女性地位的改变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但最根本的也许是从纯粹统计学的角度可以看到。比如说现在中国的男女比例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失衡,在某个县甚至达到了男女比是3:1,所以那里的60%未来的男人如果找本地媳妇的话就找不到了。我觉得这在未来可能会发生比较深远的影响。不管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还是现在的舆论态势如何,一旦真的到了女生这么稀少的程度,会不会发生什么比较大的改变呢?海涛你先来谈谈。

HHT:你说这个出生性别比失调一直以来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性别选择问题,因为重男轻女,但是刚才你说导致结婚的问题,导致很多人找不到老婆,我不太认同这个因果的说法,因为出生其实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权,是一种人权,不是因为以后要给谁做太太,满足某一性别的人,成为他们的配偶才配不配被生出来。

YZ:我更多地是觉得这是自然界的因果循环,因为有"重男轻女"的思路,才会让很多人做胎儿性别鉴定,鉴定之后又选择不要女孩,然后就出现了问题,当男人这么多,女人这么少的时候不是会很自然地把女人的地位抬起来吗?我觉得这是一种基本的平衡性,是一种自发的校正,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校正?

HHT:但是重男轻女一直都存在啊……[YZ:嗯,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之后,因为即使是超生,也不可能生很多了嘛。所以这种性别选择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片花:女人分享了男人的月光】

我最近看到一个材料是来自福建,它的出生性别比达到你刚才说的3:1,三个男孩才有一个女孩,但是福建的统计可能有问题,因为它统计的是独生子女,就是独生子女里面的男生有300,女生有100,但是它没有统计所有的生下来的小孩,比如说二胎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又生下来的,可能是女孩,就没有列入这个统计中。

YZ:不过即使是统计上有偏差,或者各个区域程度不同的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统计上来说,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会有两千――三千万男性是注定找不到配偶的,如果他们不出国找的话,或者不等待更小的女孩的话。

HHT:我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担忧,为什么呢?如果说几千万人找不到老婆,这里有一个假设,就是你要找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比如说同时出生的,但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很多老男人找小女人,可能在很多地方,比如在广西……

YZ: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的话,即使是找更小的女孩,还是需要把胎儿性别鉴定的趋势扭转过来,否则年龄更小的群体当中还是有更少的女孩,男孩还是更多。

HHT:我的立场不是否认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情况,我也不是说因为性别选择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不同意这一套话语,就是因为在婚配市场上有几千万人找不到老婆,所以全社会都很焦虑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是跟很多人说,既然这样的话,那同性恋不是很好?男的找男的不就解决了吗?[YZ:但是这个不是你想同性恋就可以同性恋起来的嘛,对不对?]因为这些都是一些discourse,都是一些话语建构,你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团体怎么利用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为自己的利益来服务,对异性恋来说,可能这个性别比失调会影响到很多人找不到老婆,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对我来说,这更多是一个人权问题。

YZ:从总体上来讲,它会是一个社会问题。有人的观点就是男女性别比失衡不一定对女孩是福音,因为女人受到性侵犯的可能性更大了,有那么多的利比多没地方释放,总得找个地方释放,哪怕犯罪也在所不惜。

HHT:这是我不太同意的一个看法,要是说力比多多了,或者说那么多的男孩找不到老婆就会性犯罪。这个更多的是和法律、教育有关系,比方说,你不会去强奸一个市长、省长的太太,因为她处在不同的权力关系。我们说强奸和性犯罪的时候一定是一个权力关系,你处在优势的位置,一个男人不是对所有的女性都敢于施暴,如果那个女性处于强有力的位置,是你的上级的太太,也不可能见到她就扑上去,对不对?我们说性犯罪问题更多的是权力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力比多。要么军队里面全是男人怎么办,寺庙中全是男人或修女,也没有证据说军人和和尚特别容易出强奸犯,对吗?这个不是可以成为证据来说明男多女少一定会出现性犯罪的问题,我觉得更多是法制和教育的问题。

YZ:晓芸,你怎么看?在未来几十年肯定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情况下,被觉得中国社会中的男女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吗?还是象海涛说的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PXY:我理解你提的问题的背景和所设想的未来,没有一种内在的设定,是不是女性变得尊贵、稀有了之后……

YZ:只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就是需求供给规律,当然这么讲很不符合海涛的语境构架,但实际上会有这样的情况。就说三、四个男的追求一个女的,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说我们房产证会写你的名字,那我们前面讨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PXY:我觉得你这是比较机械的、模型的设定,我不排除在同一个阶层当中,如果男女比例确实失调的话,在这个阶层内部可能确实会产生一种择偶上的往上或者往下的挪位。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关键因素,我比较倾向于海涛的意见,为什么不是一个关键因素呢?因为所谓的缺的那一块,比如将来可能会有三千万男性找不到老婆,他们当然会位移的。他不是强势的男性找不到老婆,也不是说,有权有地位的、所谓在男性那里被视为优质资源的年轻貌美的女性找不到对象,或是不是因此变得更加抢手,假设我们整个社会的择偶观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它只会产生不停的位移。比方说产生更多的"剩女"。在价值观上比较先进的一些、走得快一些的女性,她们可能不愿意妥协,她会保障自己的自主和人格尊严的条件下,她不一定会向男权社会妥协,这就产生的"A剩女"。那么找不到老婆的是那些男性呢?反而是所谓C和D类的男性找不到老婆,他们可能最终回农村,会去买媳妇、这些状况这是整个社会现在也会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经常人们会说"剩女"是一个伪命题,剩男会更多,其实现在也存在剩男更多的问题,假设我们严格地按照人口比例来讲,严格地按统计学来统计,未结婚得男性不比女性少,但为什么人们会关注"剩女"而不关注"剩男"呢?因为所谓的"剩女"是在城市中的中产业好,条件不错的女性、教育背景不错的女性,所以人们会关注,她们属于比较有话语权的阶层,所以我觉得这不会成为一个根本性的条件,不会成为社会价值观和两性关系、性别生态产生变化的关键性因素,至多只是提供一个变量而已,关键性因素我同意海涛讲的教育、社会的价值观的改变,只有这些东西改变之后,才会产生A女愿意和B男结合,不一定非要找一个经济收入比她高的;经济收入比较低的男性也愿意找一个收入比他多的女性。在双方都愿意的条件下,婚配环境才会发生改变,否则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YZ:那今天我准备的话题就是这些,两位愿不愿意做一个总结?

HHT:顺着晓芸刚才说的关于男女比例失调,作为国家宏观政策来讲,更需要做的是保障不同人口的基本福利。如果看看北欧的状况,比如瑞典,可能他们的不结婚指数在世界上是处于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当我在瑞典做了两个月的访问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单身的家庭,他们得到的福利足够支撑他们单身的生活,这时作为国家的宏观政策来讲,比较理想的状况是考虑当社会进入老龄化,当社会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被照顾,劳动人口越来越少,靠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个问题就是单身人口改变了传统的婚姻制度,包括性别平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单身者出现,在瑞典为什么单身者不成为问题,而在中国大家都把找不到老婆作为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衡最大的问题?我设想的思路可能中国还是要从全民最基本的福利入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特定群体找老婆遇到困难,整个社会全部的压力都压到了特别的群体,比如剩女或剩男问题,这个作为宏观政策来讲,应该照顾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在瑞典,九百万人口中可能已经有两百万人口都是处于单身状态,那么从国家来讲,既照顾家庭,也照顾单亲母亲,也照顾独身者,对国家来说还是一个全民的基本福利的保障问题。

PXY:刚才海涛讲到瑞典的情况,我突然想到在台湾这边,因为你提到出生的性别比问题,台湾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婴儿的出生率很低,[YZ:而且是世界最低。]对,很有可能人口的负增长的时间会从2026年提前到2022年,就会进入到高龄社会。因为台湾有比较完整的女权运动的历史时期,包括现在整个社会上有整个的性别平等、性别公正的政治正确,加上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他们已经能够超越女性为了生存而去做各种交易的状况,可能会相对少一点,这会导致结婚人口的也很少,而女性即使不结婚也不会成为大陆所说的"剩女",她们就是处于恋爱关系但是不结婚,又导致婴儿出生比例降低,我觉得在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区域程度不一,但这可能是一个总体的趋势。在有些主张家庭观念,和为人类负责的人,包括他们提出来要马政府干预、构想如何应对老龄化的社会到来的政府层面的立法或政策。我觉这可能是一个势不可挡趋势,只能去面对它,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讲,也许将来会有回潮,但是个体化生存是大的趋势。婚姻的作用和生育的作用慢慢地成为精神性的需要,女性生一个孩子可能只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的精神纽带的作用,而不是养儿防老,中国社会显然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我觉得这样社会才是一个更尊重个人尊严的社会,你提到这些问题显然还是中国社会中女性还在一个求生存的阶段,才会出现这么多房子、为了钱、为了几个富贵阶层的女性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个局面是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呈现。

YZ:说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先到这里,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与二位再交流。

PXY、HHT:再见。

本节目的上半部分见此。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外交政策》中国新兴的“抗议之城”

核心提示:出现了抗议的这个城市——大连——并非是处于危险边缘的那种城市。

原文:The New Epicenter of China's Discontent
作者:CHRISTINA LARSON
发表:2011年8月2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rsz_dalian_121240337_0.jpg
【原文配图】

大连—中国东北部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着闪亮的摩天大楼,有着海岸游艇俱乐部,在人民路还有卡地亚珠宝和阿玛尼专卖店,这里似乎不像是一个会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地方。毕竟,大连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办城市,是电子品生产中心,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假日旅游目的地。从90年代中期,大连已被广泛的认为是中国最干净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一个祥和平静能够在圣亚海洋世界看海豚表演的城市,一个有钱人来养老的城市,换句话说,这个城市没有明显地处于危险边缘的迹象。

但是8月14号,大连如火山爆发。大约有12,000人在大连市政府对面的修剪整齐的人民广场草坪上聚集,堵塞了周围的许多街道。他们是来要求位于海边的化工厂必须立即关闭并搬迁的,当地政府和国际媒体都为此而正襟危坐——前者承诺要搬迁化工厂,后者虽然大感意外,但交口称赞。在大连,这被称为“814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在大连?

由环境污染引发愤怒在中国并非新鲜事。根据中国南开大学的研究者统计,去年有关环境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多达90,000起。而且不像许多已经影响到了农民的农作物收成或者眼看着亲戚们罹患疾病而成为抗议目标的工厂,福佳大连化工厂2009年开始运行,与过去的健康危害没有特别的联系,这种恐惧,是针对未来的。

八月上旬,一股强台风擦过大连海岸,使该化工厂的防波堤毁坏,引发了不详的质疑:如果未来这个离海不到100英尺的化工储罐被暴风雨摧毁,那么整个大连市的人都会被毒水淹没,成为空城?这个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对二甲苯,用于聚酯的生产,这种毒素能导致皮肤和眼睛受刺激,量大的话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对于大连来说,这个有着六百万人口的城市位于黄海半岛,周围三面环海,这个化工厂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幽灵,一名游行示威者告诉我:“这生死攸关。”

这个由政府和私人企业福佳合资15亿美元兴建的工厂于2007年被批准成立。尽管这个工厂是大连十大工厂之一,但是那时却鲜有媒体报道,可能是因为当时中国东南部的厦门也发生过游行示威,反对过另一起计划中的PX工厂。目前大连化工厂的年利税达到3.3亿美元。

在中国,这种情况可谓耳熟能详,成了惯例——在游行示威之前,如果政府没能披露有关工厂的信息,又捂住了有关工厂危害的真实报道,公众的愤怒就会如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与此同时,最近很多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灾难的报道提供给了人们很多恐惧的想象。

八月上旬,当即将成为台风“梅花”的强风在太平洋聚集时,中央电视台影片摄制组就飞到大连调查,如果暴风导致该工厂化工储物罐泄露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但是记者被阻止在大门外,还遭到了殴打,据报道打人者是受工厂老板指示。有关该事件的新闻在网上广为流传。之后,8月9号,一段关于该工厂的预告片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但是就在正式播出之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收到命令要删除这一段,并且它也照做了。

殴打记者以及央视新闻泄露的信息引起了众怒。博客推特上的信息迅速传播,远远快于审查所能控制的范围,居民没有被告知什么?是什么样的狠角色在保护工厂?危险真的比任何人想象得都恐怖么?

前党委书记夏德仁的任期和该工程的批准不谋而合,腐败以及对人民大众意愿的怠慢使夏德仁被大连人民所诟病,和他的前任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超凡魅力、受人爱戴的薄熙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有一些关于夏德仁的丑闻是否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工厂能够落户大连?在缺乏媒体和官方渠道的可信证明之前,网上流传着很多可怕的传闻:一旦接触污染的海水,八分钟之内人就会死掉,生出的下一代也会有严重的畸形。

回头看看,人们对危险的意识有一点言过其实。没有参与组织这次游行示威的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一名人员说,潜在的影响,诸如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远小于人们的恐惧。但是确实存在危害,安全舒适的城市不复存在,可信的渠道发布了这个消息。因此人们上街了。

在焦躁的氛围下,一周前一条短信通过社交媒体在网上传播,导致12,000人上街。显然,响应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发的。不知道谁是领导者,也不知道他或者她是否能被信任,人们就上街了。有些是出于愤怒,有些则部分是出于好奇,他们在接到临时通知后出门游行,在下着毛毛雨的周日清晨,他们出现在街头。

辛小姐(Cindy Xin),一名二十多岁的、勇敢的、时尚的会计,早上10点多一点到达了人民广场。她乘公交从家中出发,经过大约一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广场,她和室友一起来,从没有参加过游行示威的她,在路上不停的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的出来,她回忆说,他们能来么,真的能来么?

辛小姐在前一周从同事那儿听到了游行示威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将会有事情发生,公司的财务总监曾开玩笑说,会给参与游行示威的员工三天假期,“我认为这说明了有很多人支持这件事,”她说道。

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辛小姐上网搜索,在很受欢迎的百度搜索引擎里敲入“大连”和“八月十四”,但在八月十二号时,很多搜索结果就已经被删除或者指向死链接,但是她还是发现一些基本的信息,计划是八月十四号上午十点在人民广场聚集,接着她登陆了人人网——中国版的脸谱网——发现了她的很多朋友都在发送有关游行示威的信息,问道:“你去么?”她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是谁组织了这次游行示威,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去,这不是秘密。

当辛小姐和她的室友到达人民广场时,已经到处都是人了,好几千人,她从没见过这么多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占满了旁边的街道,一排防暴警察包围着人民广场,辛小姐挤过人群到主广场,对面是又低又矮的政府大楼,上空飘扬着红旗,后面一排排崭新的摩天大楼清晰可见。当她等待的时候,她开始扫视人群,人们拿着“PX滚蛋,还我大连”的标语,有些人还带着防毒面具。其他人则拿着国旗唱着国歌,大部分人——不是全部——都是年轻人,人群被组织的非常有序。一些人甚至在捡垃圾,从口音可以听出几乎所有人都是大连人,一些公司还给员工制作了T恤用于抗议,他们摆造型拍照。

很快,10点30分,一个男人爬到警车顶部,他穿着宽松的灰色polo衫和黑色的西裤,他是唐军,大连市的市委书记,一只手拿着扩音器喊话,他说PX工厂将会搬出大连,他做出了承诺,接着他挥了挥手,他让大家离开广场回家去,但是没有一个人动,接着人群中有人喊道:“什么时候搬迁?”

唐军注视着人群没有回答。
“10天!10天!”人们开始喊道。
人们接着又喊到:“停产!停产!”
唐军什么也没说,他爬下车离开了广场。

辛小姐待了一会儿。广场中的许多人都在拍照或者录影来记录这一情景。她开始注意到很多穿着制服的人进入了广场——不是普通警察,而是防暴警察,他们穿着绿色警服,戴着头盔和盾牌。早些时候,她还和当地警察聊过天,她说这些警察对她很友好。“他们只是在工作,”她想到“他们也是普通的大连市民,他们应该同情抗议的人群。”但是这些是不熟悉的口音,他们来自中国的其他地方,“军警们都一本正经的样子,”她听到人群中有人说市区外有很多军绿色的卡车正在开进。大约11点30她离开了广场,但是很多人待着没动。

到了下午,市长李万才也面对人群并做出了承诺说工厂会立即停产搬出大连,人们欢呼,毕竟他是市长,大部分人感到满意,或者至少愿意等等看,这是否是真的,接着都回了家。

那天晚上,天黑之后,还有一小群人留在人民广场,他们想要一些行动的证明,开始在黄河路游行,此时保安部队人数超过他们,一些人被追赶,据说还有一些还被殴打(幸运的是没有死亡)。之后很多人将他们的故事发在网上。当辛小姐听到这个,起初她根本不信,毕竟早晨的时候,人群和警察还是很平静的,但是当她的好朋友告诉她在现场并且看见了,她才相信。

第二天早上,当地的报纸大标题写着市长给大家做了解释,并且PX工厂将会搬迁,但是没有图片、没有更多的细节。“我们对本地的媒体不抱希望,”辛小姐叹气道。

那周之后,另一份报纸文章宣布工厂搬迁的计划正在进行中,但是重新安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中一个计划正在讨论将工厂搬迁到黄海附近的小岛上,因为小岛属于大连,当地政府仍然可以征税,但是,尽管这样的搬迁可以离开人们的视线,但它仍然可能造成伤害。

“如果大连人认为这是一件关乎到我们能否生存的问题,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走出去抗议。”辛小姐说道。“我在这个城市生活,我是这儿的人,我不想死。”

这可能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发生么?在大连,触发点非常地本地化,在许多方面也很独特:台风、靠海的工厂、以及从人民热爱的领导到不受欢迎的领导的政治变迁带来的混乱。一些游行者扛着国旗唱着爱国歌曲,他们的愤怒不是指向国家、而是城市。没有发现与全国性群体有关联的组织者。

但是其他因素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的意识,用网络工具去组织。有关中国环境问题《黑色河流》(The River Runs Black)一书的作者易明(Elizabeth Economy)说,随着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透明,中国人民对污染对幸福生活造成的影响的意识正在增强,并且在当地政府求发展和环境问题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影响中争取自己的利益,她预期在未来5到10年有组织的环保主义运动会呈上升的趋势,同时也包括大规模的群体抗议,她说,这是最后的手段。

但是更多的抗议示威是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更加开放积极地响应呢,还是导致对信息和人民更加严格的管控和镇压呢?北京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能从814事件中学到什么呢?

在游行示威的当天下午,大连市长和市委书记做出了公开的承诺搬走化工厂,但是一些媒体报道,包括路透社,都指出这个工厂仍然在运转,没有立即停产。同时中国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审查已经将这次游行示威的照片信息删除的一干二净。

国际媒体评论人士都在庆祝这次人民力量的胜利,例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头条是“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游行”,但是在中国如此混乱的环境政治中,当地的观察员和专家都倾向于观望的姿态。“只有时间能证明大连是否胜利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中国环境问题专家王立德(Alex Wang)说。“如果这次事件让环境问题更为透明,制度更为优化,确保公众免于环境危害,那么这将是一次胜利,”但是他又说:“一旦当局对信息进一步管控,那么对大连PX抗议施加的压力只会持续增加。”

阴霾的天气里,大连多岩石的海滩风景就是预兆:岩石颜色的海滩渐渐融入了灰色的海洋和天空,但是一些黑色的阴影打破了地平线——遥远的小岛。也许其中一个小岛就是这臭名昭著的PX工厂未来的基地。最终谁会做决定?如果公众还有一线希望能决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话,那时再庆祝上周的游行应该更为合适。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情况似乎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关音频:

【译者编辑对话】大连反PX抗议 [音频节目文字誊本]

Sinica Podcast  本文作者Christina Larson谈她到大连现场采访本次814事件的感想,与本文内容多有重复。[英文音频]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8/26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华盛顿邮报》:据新华社报道,阿坝州检察院将以谋杀罪起诉在格尔登寺自焚案中的三名僧人,其中两名被控谋划、鼓动、协助平措自焚,另外一人被控把平措藏起来11小时不让接受紧急治疗,最后导致平措死亡。庭审将于周一和周二在马尔康中院进行

《卫报》:中国准备对刑诉法进行修正。在国家安全和恐怖分子案件中,警察可以对嫌疑人实施监视居住六个月,而无需通知家人。学者也称赞其他部分修正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个人利益

《卫报》:维基解密披露中国不监测危险的污染物——中国因担心监测结果公布出去会引发政治后果,因此决定对最危险的空气污染物不予理睬

《纽约时报》:新浪微博周五宣布对几个散播谣言的账户停权一个月。部分网民抗议。周永康访问腾讯,要求高度自律。中国互联网双轨政策,允许不涉及高层政治的言论,但是高度监控敏感言论

PC世界》:在媒体报道后,国有中央电视台删除了一段视频,该视频描述了攻击法轮功网站的黑客工

《经济学人》:中国的军事实力:披着羊皮的现代化——五角大楼最新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让人亦喜亦忧

中国外人博客: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在按部就班地前进,但道路还很漫长

《每日电讯报》:中国有四万多座大坝存在垮塌危险——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土水坝基本都已到寿命极限,急需修补。

路透社:中美联手破获儿童色情网

路透社:美外交官说,美欧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的制裁案,但是受到中俄抵制。俄罗斯称将否决当前议案,俄是叙利亚的主要武器提供国。巴西、印度和南非也对制裁甚至谴责持保留意见。以上五国认为北约对利比亚的干涉超出了安理会决议的范围

《商业周刊》:新加坡将举行18年来首次总统大选。适值总理李显龙和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处于1965年执政后的低点

 

【经济金融】

彭博新闻社:美林经济学家Lu Ting在一封邮件中说,中国央行要求,在接下来6个月间,银行提高准备金率,此举将从银行系统抽离9千亿资

《亚洲时报》:这一次也许会不同——80年代面对日本崛起,美国曾有人号召支持“美国制造”,如今这种呼声再次在美国响起。但中国与日本并不相同。

《华尔街日报》:中国可以避开杰克逊,但避不开经济走向的不景气——中国不参加今年在杰克逊举办的世界货币政策会议,但全球经济低迷的趋势照样会影响到它。

 

【生活百态】

中国见红博客:中国农村学校的现状及失灵的教育体制——大多数农村教师没有本科学历,学校也缺少必要设备,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不到4%GDP的目标

《卫报》:上海一家医院手术室隔壁着火,医生逃走,病人30分钟无人看管,死在手术台上

路透社:瘦身训练营凸显中国向肥胖开战——中国718岁孩子中有12%的人超重,全国有9200万人患糖尿病。

《华尔街日报》:好莱坞计划拍摄《长城》——传奇制片公司和华谊兄弟联手,将拍摄大片《长城》,由《最后的武士》的导演担纲

 

《纽约读书评论》 游戏规则――中国“解放”西藏

核心提示:习近平怎么合理地解释大规模的强迫藏人“感恩”的表演?或者不允许藏人听众们坐在一个真正的椅子上?学者们把此事看作一个帝国主义传统的重现、列宁主义的遗毒,或者有中国特色的对待边疆地区非汉族国民的方式。但没人能够知道中国领导人们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原文:China’s ‘Liberation’ of Tibet: Rules of the Game
译文:游戏规则——中国“解放”西藏
作者:Robert Barnett 罗伯特・巴内特
日期:2011年8月22
译者:@Michae1S
由译者志愿者校对


【新华社图片:西藏解放60周年庆典上的听众们(2011年7月19日)】

关于上周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期四天的中国之行的谈论,大多集中在接待他的习近平身上。习被认为是中国2012年中国权利更替后的下一任国家主席。拜登的办公室曾说他此次访问的基本目的是“与习副主席建立关系”和“了解一些中国未来的领导情况”。但想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想法通常是非常困难的,习也不例外。

除了在2009年的一次讲话中习罕见粗暴的称外国人“吃饱了撑的”之外,习近平的政治倾向仍然是一个迷。他的公开讲话大多数都是照本宣科。 在他近期的主要的讲话中,例如在6月19日在拉萨,他以“今天,古城拉萨花团锦簇,雪域高原焕然一新,各族人民纵情歌唱”开篇,以号召“与 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作斗争”结束。其他的大多是关于中国在发展西藏经济中取得的成绩——标准的中国领导人话语范式。

但(习近平的)拉萨讲话在中国的国家电视台现场直播,这是很不寻常的事件,也显示出这个讲话的重要性。观看习的讲话使人对习本人和中国都留 下了更复杂的印象:可见的信息传递了与习的讲话完全相反的情况。

镜头中,习近平在布达拉宫前面的一个新的巨大的广场上搭建起来的礼台上发表他的讲话,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原来在拉萨的住所。礼台上方的横幅 显示习的讲话属于中国所称的“西藏解放六十周年庆典”的一部分,这是从1951年开始中国自称获得西藏的主权开始算起,而一年前的1950年,中国入侵西藏。镜头频频拍摄广场上的听众,根据中国官媒所称,“他们是超过两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藏人。”

但镜头里的画面并不足以支撑这一说法。举个例子,在这所谓的两万人中,只有两个喇嘛——其中一个被不断出现在镜头里——显示作为整个西藏社会的组成部分的所谓的“各行各业”的藏人中,很多人并没有被邀请。而关于女性,坐在礼台上的近200名汉、藏高级官员中,只有5人是女性。

另一个突出的细节:听众中没有一个人有椅子。

据中国日报报道,习近平给西藏带来了30万件防冻茶壶、71万件不锈钢压力锅、6万条被子和150台计算机作为送给西藏的礼物,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习近平忘了给西藏带来椅子。

听众们坐在离地面23公分高的塑料小板凳上,在巨大的新广场上排成竖排,从任何一个方向看都横直成列。他们被按照职业和民族编入不同的方阵, 不同的方阵统一穿着不同颜色的制服或服装。有一个方阵大约有600人,穿绿色服装,都是军人。另一个方阵着白色服装的,全部都是医生。第三个方阵穿淡蓝色校服的,是小学生。穿黑色服装的方阵是着西装的普通公务员,大多数看起来是汉人。红色方阵的是被要求穿着同种颜色藏族长袍的来自各个地区和团体的藏族妇女。

【图:布达拉宫前的塑料小板凳】

我还能记起大概十年前当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西藏的时候,给参加大型集会的听众们提供小凳子的情形;那被看作是一种进步,和参加集会者的特权,因为在此之前这种场合听众们基本上只能坐在地上。在现在官方在西藏播出的电视节目里面,仍然可以见到地方官坐在豪华的宣扬“发展”的横 幅下面讲话,而藏人听众们排成行静静的坐在地上听着。

这场庆典还包括另外三名汉人领导的讲话、一名藏人的讲话,他是一名本地的村长,还有学生、民兵和军队的游行。根据电视镜头显示,庆典持续了 最少147分钟,在其间,在每个人的演讲中,观众都在每一段的结尾处及时的鼓掌。现场应该很热或者观众们很累,因为可以看到广场上参加庆典的 很多藏人都用手撑着头,周围的其他听众们在安慰他们。偶尔有人站起来活动,但大部分时候,没有人离开指定给他的位置。在人群的后方甚至可以看 到(现场的)同步播出——演员们通过各种动作组合用人摆出“我们感谢中国人”“西藏明天更美好”的巨大标语。面对这种场景,要是有人觉得拉萨不是被北京当局接管,而是被平壤当局接管,那也是完全可以原谅的。

2001年我在拉萨的大学里,当时同等地位的中国官员——胡锦涛自己——在同样的庆典中讲话。当时他到西藏出席西藏“解放”50周年庆典, 做了同样的讲话,几乎与今天习的讲话一字不差。当时我在电视上目睹了那一幕,庆典的内容也与今天几乎一样。2005年,我再次来到西藏大学, 刚好遇到另一个庆典。(那是我最后一次西藏之行,因为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美国大学学生在西藏的合作项目在一年后被终止,中方没有就此给出任何解释。)这个庆典的主题不是关于西藏“解放”,而是西藏获得“自治权”的庆典。被选中参加那次庆典的藏人们是在庆典的头天晚上才得到 通知说,第二天将被要求参加庆典,之所以如此仓促的通知,是出于安全原因。我们这些外国人被要求在庆典结束之前不得离开大学校园,并且要求我 们“不该看的不看”,但并不告诉我们哪些东西属于“不该看”的。

那些被选中的人必须在早上5点左右就到达庆典广场,比庆典开始早4个小时!人们对庆典中对参与者规定的了解,大多来自杰出的中国独立电影作 者段锦川拍摄的记录片【八廓南街十六号】,记录的是1995年西藏的同一主题的庆典(再一次,关于“自治权”的庆典。)。在他的电影中,记录了一名官员命令那些被挑中到广场参加庆典的藏人,在去参加庆典之前不要喝太多水,因为庆典其间不允许上厕所。藏人们还被要求必须穿藏族服 装,并且被告知“如果你们的衣服上有补丁,这属于“政治错误””,这在中国通常意味着犯罪。而且,从电影中看来,只有藏民被要求参加庆典,本地汉人并没有参加。

今年的庆典中出现在广场上的藏人,通常也是从他们各自的工作单位或者社区挑选出�被要求参加的,其他人一律不允许进入广场。这是对这个庆典 最好的说明:广场上的人们被巨大的“我们感谢你,中共中央!”的标语矮化,那怎么解释广场上的大多数藏人是被迫出现在这里这一事实?莫非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期待党的领导能为他们发展经济和公路?并且知道这些领导们确实有义务这么做。

而且在过去三年来政治抗议和逮捕的事件在藏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习近平怎么能够说“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和“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更何况这是在所有藏人学生和藏人公务员、包括在广场上参与庆典的这些人,都被禁止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背景之下。

庆典的一些方面无法在电视镜头中看到,除非你能够在现场观看。2005年时候,当正式的庆典结束,我们方可出门上街,于是我去了庆典广场出 口附近的邮局,加入到了一大群好奇的围观藏人中,看着那些参加完庆典的人离开。但我们看到的这些场景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军人、装甲车、防暴车、喷水车,还有安装铁丝网的机器、有炮塔的车辆和其他类型的军用装备。

在今年的庆典中,军队和军车在电视镜头中仍然看不到,但他们绝对在那里。可能有些观点认为藏人急不可待的等待着暴乱和战争。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就解释了为何中国军队的领导人在庆典中坐在习近平身边的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何现场没有椅子:也许他们认为那些想象中的藏人叛乱者可以使用椅子作为武器,而这比塑料小板凳的杀伤力大。

所有人都能理解为何中国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的骄傲和想要继续维持在西藏的统治,但并不清楚为何中国领导人、甚至普通百姓期待强迫藏人表演“大大的感谢”习近平和中国政府,而不会引起藏人的愤恨。在任何一个事件中,愤恨的情绪似乎都在藏人中蔓延:8月15号,另一名藏人自 焚身亡;有人说他们在一场小型的抗议活动之后受到了酷刑折磨;中国的13个藏区中至少三个仍然禁止外国人进入;官方选出的班禅在没有大量安保的情况下无法访问任何一所寺庙,因为担心引发骚乱。

习近平怎么合理地解释大规模的强迫藏人“感恩”的表演?或者不允许藏人听众们坐在一个真正的椅子上?学者们把此事看作一个帝国主义传统的重现、列宁主义的遗毒,或者有中国特色的对待边疆地区非汉族国民的方式。但没人能够知道中国领导人们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事情。拜登副总统和其他美 国官员此次以了解中国政府统治逻辑的访问也没有找到答案,但至少,他们能得到个像样的椅子坐。

《卫报》:康菲公司曾警告说中国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耽误清理泄漏的原油

核心提示:外交电报显示,美国的这家石油公司四年前就抱怨说,在环境事故(的处理)方面存在利益冲突现象

原文:ConocoPhillips warned that Chinese partner could hinder oil spill clean-up
作者:Jonathan Watts
发表:2011825
本文由
"译者"志愿者MZ
翻译

Oil-spill-from-ConocoPhil-007.jpg 

渤海湾的蓬莱油田泄漏事件直到621日才得以披露.

 

最近在渤海湾发生的原油泄漏造成了相当于伦敦面积大小的海域污染康菲石油公司也因此饱受批评然而事实上早在4年前该公司就抱怨说中国的合作伙伴阻碍(他们)做环境事故的准备工作.

康菲的中方合作伙伴中海油,把相关的业务包给了一家下属公司,而不是一家美国服务机构。——后者能在24小时内在事故现场部署清污团队,无论事故地点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电报披露,康菲公司管理层警告说这是利益冲突的一个实例,它会影响合资企业的成效。

这个报文的披露,也许能对于渤海湾蓬莱油田泄漏事故的处理现状提供一点启示——这次泄漏直到621日被一个博客披露才为世人所知。中国当局和媒体都在批评康菲这家美国公司对于事件反应迟钝,但是这份4年前的报文也许能让责任方大白于天下。同时还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什么中国(当局)优先考虑的是国内的商业利益,根本就不管这些国内公司是否具备解决问题所需的专业技能。

负责经济能源和商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Daniel Sullivan2007424日和几家美国的能源公司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上述电报(的报文)就源于这次会议。会议一开始,康菲中国区总裁就谈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说这家公司是康菲的实质的合作伙伴、服务和零配件供应商,也是中国政府的代言人。这些互相交叉的职能会对中海油造成利益冲突,从而对合资企业产生牵制作用。

德克萨斯美国资源公司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该公司说中海油坚持在中国南海使用自有的钻井进行油气探测。

当时他们主要的担心是商业限制,这些管理层说中海油坚持使用自有设备和服务限制了他们的选择,尤其是在泄漏的处理方面。

该报文还显示康菲与一家从事环境紧急事故处理服务的美国公司签有合同,该公司可以在24小时内在全球范围通过747飞机快速部署资源。然而,(中国当局)不允许他们在中国境内使用这家公司的服务,最终他们不得不把清污服务承包给了中海油的一家下属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如果由那家美国公司来处理最近的漏油事故,情况是否会有不同。

 

《华尔街日报》 - 中国网民对乔布斯辞职的反应:拿到船票了?

核心提示:有人调侃说乔布斯准备逃往方舟,有人在担心能否买到iphone5,没准还有人在准备山寨乔布斯。

原文:A Place on the Ark? China Internet Users React to Steve Jobs’s Resignation
作者:Josh Chin
发表:
2011825
本文由
"译者"志愿者翻译校对

crt_jobs_F_20110825052855.jpg

(乔布斯在2010年9月在加州介绍即将开设在上海的新苹果店)


上个月的月底,关于在昆明的伪苹果商店的消息引爆了全球的网络。一位新浪微博的用户调侃道,中国最终能否造出一个山寨的斯蒂夫.乔布斯?

从中国对乔布斯先生决定辞去苹果公司CEO的反应来看,估计有些山寨大师们已经对此跃跃欲试了。

尽管中国很少有人会记得乔布斯先生的早期杰作(划时代的苹果Ⅱ代电脑面世之后一年,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才在中国开始),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的消费者们却似乎彻底迷上了这位苹果创始人的各种时髦小玩意。北京和上海的苹果商店平均每天吸引40000人次的顾客——是美国苹果店每天顾客量的四倍。

因此,乔布斯先生辞职对中国的巨大打击也就不会让人有什么意外了。——在这里,城里人的可支配收入才刚刚达到能够分享苹果产品的水平。

新浪微博的反应尤为强烈。在那里,乔布斯先生的公告在周四时排在了最热议的话题之中。

在为该新闻开设的专题页面中,大量的微博白领用户表达了各种感受:从对乔布斯先生所取得成就的敬仰和赞赏,到为他们是否能够买到iPhone 5(最后一台乔布斯iPhone)而感到的担心。在本周四的下午,这个报道已得到近160万条的评论

我每天用iphone3打电话,iphone4发微博,用itunes的下载内容在跑步时听,用ipod来听音乐,偶尔从appstore下客户端,用mac上网,从来没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此深入地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由电视名人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家的王利芬在她的微博中这样写到。她并将苹果称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另一位微博的名人用户则更加的简捷:你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旅途,现在是时候休息了房地产大亨潘石屹这样写道,折射也是网站上很多人的情绪。

中国的商业杂志《创始人》于此同时选择了一组数字作为回应:两次手术,三个孩子,与癌症抗争8年,11款经典的产品,100倍的股票市值上升幅度,一千万台iPad,一亿台iPhone2.7亿台iPod,为中国内地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总产值

在非名人用户中,一些人预测将会有比平常更多的人光顾苹果商店,而另一些人则开玩笑说乔布斯的辞职意味着他已经买了一张上船的票,这指的是在2009年上映的大片《2012》中,中国为拯救有钱有势的人而制造出的大船。

周四下午,在一个吸引了大约4000位受访者的微博投票活动中,用户们在乔布斯的决定会如何影响他们对苹果公司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略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表示他们会继续支持公司,同时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怀疑苹果公司在它的创始人离开之后能否继续保持苹果特色。

另一个吸引了5000名参与者的用户调查显示,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会停止购买苹果的产品,因为乔布斯不再掌舵。同时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会买iPhone5

至少有一个评论者表示公司将没问题。一位名为玩遥控车的大男孩的人这样写道:我相信,苹果这些年来,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灵魂,一个属于苹果的灵魂!如同一个名族的兴旺,不能只靠一代领导人,还要靠这个民族的灵魂。

当然,着手山寨乔布斯的主意也不赖。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