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MSNBC 思科在华销售引来中国不安?

核心提示:思科参与"平安重庆"的建设,不仅在美国恶评一片,出人意料的是,在中国也受到了批评,比如《环球时报》就对此发出了社论

原文:Cisco's pending China sale raises concern from… Chinese?
作者:Ed Flanagan
发表:2011年7月9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王伟翻译

北京讯 ― 思科公司与重庆市之间就要完成一笔交易,帮助"平安重庆"计划建立一个宏大的城市监控系统,消息传到美国,恶评一片,这不值得惊讶,公司的头面人物大概都预料到了。

比较出人意料的,可能是来自中国国营媒体对思科的批评火力。

遵照美国法律,思科这笔交易的范围受到限制,这还是从 1989 年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之后国会通过法案限制美国公司对中国出售刑侦类产品的延续。

根据《华尔街日报》对此项目的一篇报道,为避免这些法案的限制,重庆官方邀请思科和惠普这些公司卖给他们网络和服务器之类设备,用以控制估计高达 50 万只的摄像头,监控范围达 400 平方英里(1036 平方公里)。

西方批评者很快就指出,这些公司利用法律漏洞,强调他们这笔交易用于交通管制的一面,而对其他方面可能的用途视而不见,比如监控和压制政治异议人士。但是,紧跟着中国媒体的一片正面宣传,突出"平安重庆"项目的交通管理和防范犯罪功能,当地的媒体出人意料地对介入该项目的思科开火。

对"美国制造"的监控系统的疑心

昨天《环球时报》 ― 一份中国政府经营、一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报纸 ― 在其中文版的述评里,说中国人要关心的不是政府可能邪恶地利用这套在建监控系统来压制政治意愿,而是用美国制造的系统来监视中国城市的后果。

"中国城市安装美国产监控设备,如果质疑这件事,大概也应是中国人。"《环球时报》中文版一篇时评写道,"设想一下,如果纽约或洛杉矶市的街头监控设备是中国产的,美国议员还不跳起来。"时评中还说,"美国总是处于中美商战和舆论战的主动点上,长袖善舞,中国人只有很清醒和自信,才能不被它的花招耍了,不把吃亏当成便宜占。"这句话在《环球时报》英文版里面也有出现,相对其中文版,《环球时报》英文版在国际事务的报道中一般语调比较平和。然而,在周四的一篇时评中,该报宣称"事情完全颠倒了",并且号称重庆市监控系统的视频可能在某天对国家安全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要靠一家外国公司,尤其是一家"来自一个不太友好的国家"的公司来建设这个项目呢?

"美国一次次用事实给我们上课: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时评继续说,"按照他们的提示,中国各大城市或许都要有这样的警觉:装摄像头,设备尽可能是国产的。"

为什么跳出"自主开发"技术圈子?

近年来,中国给新闻界提供了不少"自主开发"的技术高调面世的故事,象中国的歼-20隐形战斗机,以及最近的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然而,为什么中国政府官员找美国公司帮助他们实施"平安重庆"计划,而不是中国自己最成功的"国家领军"企业,这当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比如华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及电讯设备供应商,肯定在很大程度上能为这样一个项目提供所需的技术和专业支持。让华为中这一标也能让中国政府有扶持"自主创新"的满足,中国官方对这一点看得极重,以至于去年的一些法律提案如果得以实施的话,会强迫许多美国公司以技术转让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代价。

中国给思科的甜头也许是又一场游戏,意在通过强制性的技术转让来提升中国的整个国家安全机构。或许从更坏的角度想,中国情愿跟美国公司打交道不过是堵西方人权批评者嘴的一招先手。终究,如果是美国公司及其技术在支持那些对人权的侵犯,美国佬要占据道义高地就难了。

不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可以肯定,太平洋两岸关于这种事情的争论不会就此结束。

译注:文中援引的《环球时报》的部分均出自原文。

相关阅读:

译者: 电子前线基金会(EFF):七家销售给中国监控工具的利益相关企业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