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南华早报》否决权

核心提示:通过积极行使其否决权,中国终于走出了邓小平"韬光养晦"国际外交的阴影。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一直是出名的"弃权大国":它通过投弃权票避免在许多敏感问题上与西方发生直接冲突。

原文:Veto power
发表:2012年2月8日
作者:Lanxin Xiang 相蓝欣,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历史和政治学教授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中国决定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投否决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恼羞成怒,甚至用缺乏外交风度的"恶心"措辞来批评北京和俄罗斯投出的否决票。这种居高临下的腔调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愤怒。据说中国博客作者们对赖斯的用语感到"极度恶心"。

显而易见,赖斯对于这一否决确实感到不快,因为她本人一直是奥巴马政府普世价值外交政策意识形态背后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美国早些时候成功地向世界兜售了普世价值概念——包括几乎什么事都还没做的总统就名不副实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不过,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选择较为温和地用"拙劣表演"一词来形容这次否决,而赖斯则继续在美国媒体上坚称,中俄会对它们的决定感到"后悔"。

几乎不会后悔。首先,中国为何要在联合国投否决票?真正的原因是它感到在利比亚问题上遭到了西方的背叛。北京的官方解释是需要捍卫联合国自身的基本原则。这不无道理。自从联合国建立以来,我们还没有见到过通过像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那样要求一国元首"必须下台"的决议。尽管美欧领导人声称这并非意味着"改变政权",但是还会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与俄罗斯一样,中国从去年的利比亚决议中吸取了深刻教训:它们当时的弃权票为不受制约的军事和秘密行动开了绿灯,最终导致了利比亚政权的改变。同样,西方希望赶在更多磋商之前强行通过决议草案的态度似乎也令人生疑。

此外,不像西方许多评论人士所指出的,中国投否决票并不是为了恢复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而是试图捍卫最早在二战之后由美国及其他主要战胜国所设计的联合国制度。诚然,中国对于改革联合国原则的问题持保守立场,然而其原因只是因为北京准确地感觉到了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醉翁之意——即为今后借人道主义干预之名进行军事行动确立一个国际借口的先例。

因此,西方列强所认为的对"普遍人权的消极态度"(赖斯语),在北京看来,却是一种"高尚的否定"行为:当西方列强明显是出于阻止和推迟西方衰落的意图而抛弃现有的联合国制度时,捍卫这一制度的现状及游戏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嘴上说的和实际行动看起来并不一致。正如一句西谚所言,"当我看到一只鸟,走路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我就称这鸟为鸭子。"尽管如此,西方却拒不承认其中东政策等同于"改变政权"。其结果是,中国和俄罗斯都不认为继续容忍西方的伪善会有任何益处。

北京对美国的失望更加强烈,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建立一个精心策划的军事和外交包围圈的计划,在亚洲发动了一场准冷战。而华盛顿也拒绝把这种做法称为"遏制"战略,即使其行动的方方面面都能让人回想起最初的冷战。事实上,只要有可能,西方都倾向于通过联合国体系来改变那些采取了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政权。但是通过故意回避"改变政权"的表述,西方领导人们隐藏他们真实意图的手法变得越来越不令人信服了。

通过积极行使其否决权,中国终于走出了邓小平"韬光养晦"国际外交的阴影。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一直是出名的"弃权大国":它通过投弃权票避免在许多敏感问题上与西方发生直接冲突。但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开始了解采取明确立场的重要性,尤其是因为西方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就关键的统治问题运用语言霸权。

胡锦涛主席最近指出,在国际事务中,西方对话语权和概念性框架的垄断仍然强于中国。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地位,中国必须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尽管这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并不总能带来有利结果,就像在南中国海的案例中,但是中国人必须充分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来获得更多的大国外交经验。

于是,在安理会的否决行动宣告,中国作为大国政治主要参与者日渐成熟。毕竟,中国在近年已经被推到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要想在当前国际体系的改变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中国必须开始把自己的意图和立场表达清楚。

随着西方的衰落,解释权将转向东方。阿拉伯之春最终将促进西方意识形态的支配力,这一点还谈不上一目了然。在目前这个全球权力转移的关键时候,任何有别于迄今为止一直由西方主导之全球治理观的替代观点的出现,几乎无疑都会让世界受益良多。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