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和美国:尼克松访华40年后的遗产

核心提示: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费年增长达到15%,独裁政府没有向国民负责的约束,有关其战略意图和原则的体制不透明,中国要求台湾和南中国海主权,以及中国是一个不断现代化的核国家。

发表:2012年2月23日
作者:Jeffrey A. Bader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四十年前的这一个星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展开历史性访问,结束了美中两国20多年的冷淡关系。一夜之间,这次访问重塑了国际地缘政治版图,改变了冷战的力量对比,撼动了两国在东亚的联盟关系,并且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美国启动与中国关系的核心是尼克松与毛泽东决定将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问题放在一边,着眼于共同利益。自1949年共产党人执政以来,这些问题便长期阻隔我们。从那时起,这便成为美中两国关系的根本基础,即使有时具有某种意识形态倾向的领导人执掌一国或另一国。例如,在周恩来失势、邓小平上台前,所谓的"四人帮"在北京呼风唤雨,两国关系曾出现障碍。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也曾一度出现冰冻,当时价值观问题再次成为美国看待两国关系的首要依据。

那么,在尼克松访华40年后的今天,这一关系的现状如何?

两国实质上仍维持着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问题搁置一旁的基本协议。美国两个政党均认可了这一点,尽管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对以民主的名义发动战争或正义运动的热情式微,尽管"阿拉伯之春"重新让人觉得,其他国家的民主需要美国的直接支持。尽管如此,除了1993年克林顿执政期间外,没有人试图将中国人权问题的表现与两国的核心关系挂钩。现在由于这一关系在力量上不再一边倒,也不可能有人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式。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有必要推进民主以及保护人权,但也能理解我们影响这一进程的能力是有限的。

尼克松和毛泽东寻求合作的共同利益是一些国际问题。在那个时代,主要国际问题包括越南、印度支那、朝鲜、东南亚以及遏制苏联扩张主义。此后,包括奥巴马政府在内,美国总统试图与中国人在主要国际问题上展开合作,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其他中国能发挥影响力的领域。

有关近年来类似问题的记录好坏参半。美国和中国已经就反对伊朗和朝鲜核武器计划达成一致,但就反对的具体措施存在分歧。两国共同努力,维持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和平。两国以截然不同的观点看待"阿拉伯之春"和最近的叙利亚起义,这可能会引发紧张局面。该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呼吁变革和维持现状的力量间爆发了暴力冲突。我们在保护巴基斯坦避免成为长期不稳定地区和恐怖主义温床的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但就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现在的好消息是,两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无论存在多深的分歧,都未引发或可能引发美中两国冲突。

当然,在尼克松访华时代,人们尚未曾认识到经济问题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十年来,美国商界已成为美中关系的支柱,两国的年贸易额达到5000多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数额巨大,中国对美投资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目前美国商界在来自中国的竞争面前分为两派,一些人的行为与西方规范出现冲突。对中国经济措施采取更强硬行动的压力在美国内部不断积聚。未来数年,经济磨擦对两国关系平稳发展的挑战也许会大于一直处在美中关系核心的国际安全问题。

最后,双边安全竞争出现风险,两国互相造成实际威胁或感觉到威胁。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费年增长达到15%,独裁政府没有向国民负责的约束,有关其战略意图和原则的体制不透明,中国要求台湾和南中国海主权,以及中国是一个不断现代化的核国家。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试图通过军事结盟、监视,在其疆域附近推动军事现代化,准备发起潜在的战争,支持中国不断分裂,推动政权变革来遏制其发展。双方要处理好这一安全困境,需要对可能会在新冷战中获益的国内部队保持冷静的头脑、领导力,以及勇气。

如尼克松1994年逝世前所理解的那样,两国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和中国在缺乏共同敌人苏联的情况下,能否维持尼克松帮助创立的关系。尼克松认为,我们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做到。他是对的。但两国领导人需要寻找共同的国际利益和双边利益,并在不受安全困境、经济衰退和意识形态问题影响的情况下,比1990年以来更有效地开展合作。这听起来似乎没有唱响华丽乐章的尼克松访华之行那么具有英雄主义色彩,但对于未来四十年维持和平的前景而言,这或许具有尼克松访华同样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