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明尼蘇達人在中國博客:對中國印象深刻

核心提示:一位老外到中國住了幾個月之後的感受――不能簡單地說贊賞或反對中國,應該看到事情的全貌再下判斷。

原文:Impressed With China
作者:Brandon Ferdig
發表:2011年10月28日
本文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在我出發去中國的前幾天,我的一位自由主義者朋友告訴我說,他很想知道在我到了中國之後,我的政治觀點是否會有所改變。他的角度是這樣的,"哈,他們是共產主義者, 但看看他們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和交通項目吧。我們倒是可以向他們學習。 "

《紐約時報》上也很喜歡談差不多的事兒,不時把中國極具效率的首創精神作為買點,並將之稱作"超前思維"。中國應被推廣到別處。

可唱衰的也不乏其人。

有些人就告誡我,要千萬小心,因為中國政府會因為任何雞毛蒜皮、難以預測的原因就抓人、關人,這也確有其事。"不要說讓當局不高興的話,也不要做讓他們不高興的事,"他們會這樣告訴我。一個朋友在中國教書,她告訴我她不愉快的經歷――她的郵件被人拆開,《人物》雜志也被沒收了。

(美國很搞笑,他們關於中國的看法兩極分化很嚴重――甚至有時候"兩極"都出自同一個人之口!)

但我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到了中國,不帶任何"贊同"或"反對"的偏見。然後我發現"贊同中國"的情緒沒錯,不過,"反對中國"也有道理。

二者都真實可信,因為兩種考慮都合情合理。只是取決於人們的關注點,關注點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

但我發現在中國的時候,自己的確一直在贊同和反對兩端反復徘徊。第一個月,我的印象是:力挺中國。看到那些有著平靜而滿足面容的中國人,我感到很驚訝。在城市裡我感覺很有安全感。我也從未看見哪個雄赳赳的警察讓別人把車靠邊兒停下。我甚至立刻看到了美國現在都沒有的一些自由:孩子們常常自己出去到街上玩耍,沒有人會鄙視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人,在人行道上喝啤酒也不違法。

我看到中國人都安適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同時,我也看到了美國報紙上登出的對中國的人權問題、環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報導。讓人糾結的倒是美國:剛發生了原油泄漏事故、08年的銀行大破產和自己都沒解決的人權問題。

中國人多年來一直都相信:西方老是拿中國當靶子,從不放棄找中國的碴兒。我不認為這是中國人的錯。

又有幾個月過去。

我的博客遭到審查。我去銀行辦理業務,不僅花了一整天,還交了許多不知所謂的費用。我的郵件也被拆了,我也不能寄東西回家。

我看見一群對政府的政策言聽計從的人民,我看見一群粗野、短見的人把塑料袋、塑料製品和玻璃瓶扔進海里,海水漂浮著一片垃圾。我遇到了一場抗議遊行,但被警察和便衣粗暴驅散了。這些經歷,毫無疑問,激起了我的反感。

現在我回來了。每當有人來問我對中國的感受,我無法給出"好"或者"不好"來表明我加入了支持或反對中國的陣營;我得說好壞都有。

我會說我對中國印象深刻。好的地方讓我印象深刻,不好的地方也是如此。只是看得更深入透徹了。

在一個像中國這樣的飽受爭議的地方,人們都在找能吸引眼球的"大事"或者"奇跡",但是來中國旅遊和居住都不應急著選擇立場。還是多去了解了解中國和我們的世界吧。

人們都習慣於選擇某個立場來看待問題然後一條路走到底決不改變(至少我容易這樣。)一個人是應該對某個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立場,但我想,在你選擇立場之前,應該盡可能堅持了解全部事實後再做判斷。或者選擇一方予以支持("不撞南牆不回頭"是可敬的,不過在選擇站隊的時候也不用著急),但別忘了另一方也有自己的道理。錯過另一半真理的代價可是很大的。

對於生活中的經歷和問題,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這樣才能看清事實,防止管中窺豹。

向新高度致敬,

Brandon

相關閱讀:

南開ROB博客:宣傳……另一場宣傳

1 comments:

Catherine Yo 说...

這篇蠻有意思,實際住下來,觀察體驗。得出來的結論還蠻實際的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