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北韩依赖北京,却不是很听话

核心提示“党内官员、中国百姓、甚至包括中国军方在内,都对北韩的无赖政策越来越感到厌倦;但从战略上来说,中国已经被北韩绑架”。”

原文:North Korea Relies on China, but Tends to Resist Its Guidance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IAN JOHNSON and MICHAEL WINES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23日
译者:Kevin Ren
校对:@xiaomi2020


北京——北韩永无休止的对抗欲望使得许多人都在疑惑它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而最想知道答案的无疑是北韩的资助者,它的老大哥——中国。

尽管一穷二白的北韩严重依赖中国的援助与支持,但它似乎时常藐视中国为保持北韩半岛无核化,以及阻止半岛发生暴力冲突所做的种种外交努力。

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如何管好北韩,这个社会主义邻国和曾经的盟军,却似乎成了令中国领导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北京方面不管是纵容其行为,还是偶尔传达一下愤慨的情绪,都无法劝说这个国家走向一条更加开放、或更加稳定的路径。

“中国目前对北韩的影响是有限的,”复旦大学北韩问题专家蔡建教授说。“中国一方面对北韩的行动和挑衅行为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却仍不得不支持北韩。”

这种支持依然在继续,因为中国担心北韩突然崩溃带来的权力真空会留给韩国治理北韩的机会,“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家门口将出现一位美国军事盟友。”

蔡建表示,在北韩领导人金正日最近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指出,中朝两国应该更好地沟通,这样朝方的行为才不会让中国感到惊讶。

上个月,中国另一位高层领导人周永康在其备受瞩目的北韩之行中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有报道称,周永康告诉金正日,中国将支持他的儿子成为下一任领导人,但北韩必须采取包括重新加入六方会谈在内的实质性步骤,开放其经济,以减轻外部经济压力。中国9位政治局常委与北韩的关系都不密切。中国亦无兴致看着共产主义王朝政体代代延续。

尽管中国为了适应北韩不同寻常的政治体制已做了许多努力,但近期的事态发展显然令中国措手不及。北韩已经建成一个先进的铀浓缩工厂这一消息令中国媒体难以置信。一贯以民族主义立场著称的《环球时报》援引了几位专家的观点。这几位专家表示,他们对中国外交战略产生了疑虑,并声称北韩的“强硬路线是刻意为之”。

北韩炮轰韩国岛屿似乎是一个更令中国震惊的举动。周二,中国官员暗示,他们事先根本就不知道,而且依然没有与朝方取得联系。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称中国需要核实媒体的报道。

中国还呼吁各方重启“六方会谈”。但似乎没有一位中国分析人士相信,在北韩表露出谈判意愿,而不是提各种要求之前,这项外交努力会取得实质性进展。朝方当前的要求似乎是希望国际社会无条件地承认北韩是完全核大国的地位。

周二晚,美国北韩问题特使斯蒂芬·博斯沃思(Stephen W. Bosworth)在北京呼吁重返六国会谈,并表示称他跟中国官员进行了“非常有用的”会谈。他说,双方在采取多边主义的必要性方面达成共识。

但在此前的谈判过程中,北韩抓住谈判的时机,进一步发展其核能力,尽管这种做法有悖于中国的公开立场。此外,中国不断呼吁朝韩双方保持克制,避免武力冲突,但现在,它们正在展开火炮对攻。

这一事态有可能加强中国国内北韩批评者的地位,一些批评者处在最靠近中朝边界的地区。中国东北地区的许多官员对于北韩难民的持续涌入非常不满。令其他批评者感到失望的是,北韩已经彻底击碎了他们数十年来一直抱有的梦想:开展跨境贸易,建立边境经济特区。

盘旋在许多人心头的问题是,除了抱怨之外,中国是否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金正日近期的北京之旅,或许是为了巩固北京方面对其儿子的支持,并为其当前的挑衅行为做准备。过去很多时候,这种游说都是奏效的,中国选择对北韩的挑衅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2006年,北韩几乎没有跟中国打任何招呼,就试射了多枚导弹,进而令北京方面称这一举动“厚颜无耻”——相比于中国正常的反应,这一说法堪称火药味十足。中国政府最终对北韩施加了有限的制裁。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到底距离放弃其微妙影响的决定还有多远?

“党内官员、中国百姓、甚至包括中国军方在内,都对北韩的无赖政策越来越感到厌倦,”中国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员(因为议题的敏感性,他要求记者不要透露其姓名)表示。“但从战略上说,中国已被北韩绑架。”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这里一键翻墙


相关阅读

  • 安装适合你的浏览器的红杏插件一键翻墙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