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北京的新挑战
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作者: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日
译者:@xiaomi2020
摘要
- 中国的住宅房地产泡沫(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城市)很大程度上是2009年国内信贷过度扩张的结果。促成因素包括海外“热钱”的大量涌入、(政府授意的)银行存款利率过低、炒楼热潮的广泛蔓延、腐败以及地方政府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抬高地价等等。
- 中国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了与房地产泡沫相关的风险,下定决心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央行已经开始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但仍持谨慎态度,以免扼杀宏观经济的复苏势头。在2010年四月中旬,国务院出台了严厉的管理措施,旨在打击房地产投机,主要通过限制可用贷款,增加贷款成本等手段,并宣布大幅增长住房供应计划,尤其是低端住宅市场。
- 中国不认同阿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对次贷危机的看法,后者认为金融监管者无法识别泡沫,即使可以识别也无法有效控制泡沫,与其试图缩小泡沫,还不如在它破灭之后再来收拾残局更为容易。
- 鉴于中央政府表现出控制泡沫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可以动用相当多集中控制的政策手段,“软着陆”看起来不大可能。如果北京当局能够将泡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市场崩溃的失控局面可以避免,但接下来的6到12个月当中,市场有可能出现平均下挫20%到30%的调整。
- 在现阶段,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伴生的社会问题和金融问题一样或更加紧迫。在东部主要城市,首次置业者的住房承受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即使房地产泡沫可以控制,这个问题仍然是可能引发公众不满、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线。
全文下载:http://www.calameo.com/books/000337215d40004370e07
相关阅读: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的志愿翻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译者频道—中国经济”、“译者频道—深度分析”、“智库报告”、“译者@xiaomi2020”索引。
本文版权为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