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韩文《中华探究》系列:2010年中国文化关键词

原文:2010 중국 문화의 키워드
译文:中华探究72:2010年中国文化关键词

2010年中国文化关键词

中国探究 72  

上海世博会、交流、输出、沟通

2010年中国文化界最大的事件要数上海世博会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达到最高点。而今年的世博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自不必说,单是文化领域,无疑中国希望通过世博会的举办,把上海(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全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介绍给世界。

上海世博会将于51日开幕,到1031日为止共6个月,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2002年上海赢得举办权至今,场馆建设,会标、吉祥物选定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是中国的汉字"世"和"人"的形象化的图案。
世博会期间,会举办许多演出活动和展示会供游客观览。不过,一个细节——世博会组委会提出的"文化意义"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以"城市"为主题的本次世博会,主题包括"城市,多种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反应"、"城市,科学技术的革新"、"城市,地区的再创造"、"城市和乡村的关系"。
这些跟中国政府正在促进的政策基本一致。不过,"城市,多种文化的融合"还是第一次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个主题反映了上海的"多文化"历史地位,也与今天的世界趋势相符。主委会希望通过这个主题的提出,"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与融合,相互理解"。

"天朝上过"迷梦下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甚至后起之秀日本,也在中国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中国是东亚社会"民族融合"的样板,这其中,上海无疑是"样板中的样板"。而今,更是"前沿都市"的上海,展现着"多种文化共存和交流"下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政府官员们最新流行的"文化上对外交流"的"口头语",是与中国政府的政策一脉相承的。

14号,北京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在会上提出"要加速对外宣传和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确立中国的文化大国地位",并高调提出"提高国际市场中国文化产品的比重"。

    吉祥物
去年,中国文化部发表了《中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具体明确了"实施方案"。即"宣传中国五千年古国文化的卓越性和独创性"、"把中国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强国"、"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国民力量将是中国塑造国家形象运动的坚强后盾"。

同时,还要把本国优秀的、具有独创性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通过高科技手段,以大众观览手段呈现出来。这些"方针"——通过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展开文化强国建设——政治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就差开始具体实施了。

文化的对外交流,除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文化产品,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通过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

这一切要追溯到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16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走出去"的口号。中国政府虽然对自己本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充满自信,但是,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与文化强国相比,落差十分明显。

因此,中国计划今年对出版、电影、电视、动漫等产业集中投资。通过培育大众文化产业,提高中国的文化产品竞争力。但是,光有技术显然不行,文化产品还要看内容。即,为了使中国的文化产品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还要对中国的古老文化进行包装。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全球游客看到西安秦始王陵兵马俑,都会赞叹不已,于是,张艺谋导演拍摄了影片《英雄》,片中巧妙的隐藏了对秦王朝的批判,反而充满赞美之词。

兵马俑是数千年前王朝的遗物,它的意义都在"历史中"。而电影《英雄》,强调的是秦王朝的意思形态,这与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正相符——崛起的中国怎样统一中国国内的意识形态?它显然还利用了全球观众对中国的特殊心理——这个崛起的大国到底在想什么?

2010年,中国文化界将展开"对外交流、海外输出、相互沟通"。从民间交流,到大规模的国家行动,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活动背后,是中国政府在主导,而且,所有的活动的核心是一致的。

임대근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