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中国外人博客:干旱外交

核心提示:中国和非洲讨论如何减轻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批评者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殖民非洲之举,不过,这个威胁的确需要解决之道,对中国和非洲来说都是如此。

原文:Drought Diplomacy
来源:China Bystander
发表:2011年7月27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bp1.jpg
【编辑配图:今年,在东非发生的严重旱灾造成的饥荒演变为人道灾难。】

过去三天以来,40多位中国、非洲和联合国的官员齐聚北京,讨论如何减轻干旱风险。对于干旱监测、水资源管理和干旱恢复性农业的决策者来讲,这一直都是个技术问题。而处理干旱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是同样如此。这次会议是北京与非洲整体对话的一部分,但这些主题很明显都关系到双方的共同利益。毕竟中国也在经历着严重的旱灾,例如在其南部和西南部发生的那次,以及华北平原持续发生的多次干旱。

据预测,和中国一样,由于气候变化,非洲的干旱将越发频繁和广泛。非洲之角目前正遭受60年来该大陆最为严重的旱灾,其中为此北京已承诺拨款八千二百万美元,以作为紧急粮食救济援助。中国使用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在非洲得到了应用,例如在干旱地区进行地膜覆盖以保存作物的水份(反之亦然)。

由于农业是非洲大陆广大农村人口的主要谋生手段,所以干旱是非洲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北京很少拘泥于其所提供的对外援助的具体项目,而且中国企业将水管理系统视为投资机会和国内研发技术的出口市场。超过90%的非洲耕地完全依赖雨水灌溉。

由于非洲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缺乏,干旱对其粮食供应的影响相比中国而言更为剧烈。这引起了非洲仅次于最重要的担心,中国可能将本国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转移到非洲,以弥补自身由于旱灾和消费模式变化而造成潜在的食品短缺。这使得非洲不仅要养活自己,更要有额外的生产能力。去年,非洲国家需要进口价值达340亿美元的粮食,以供应其不断扩大的城市。除了增加粮食进口的潜在需要外,非洲还面临着这样一种风险,即中国的需求可能会推动世界商品市场上的食品成本。

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企业已经在购买非洲耕地,其中很多是小农场和家庭农场,不过并非全然如此。在非洲的50个国家,中国人在18个左右的国家拥有的农场,这些农场是通过从安哥拉到津巴布韦等国的63项投资购买的。至少有1100名中国农业科学家和专家在非洲工作,在那还至少有11个中国研究站,并至少有1万名雇农。说"至少"的原因在于这些数字都是根据中国官方2009年的估计而来。他们有可能低估该国目前在非洲大陆的农业活动。

在中国介入非洲事务这个问题上发出耸人听闻的批评之声很容易。事实上,廉价的信贷、世界级的基建公司、政治实用主义、以及如上所述的可以按需建造的通融方式,这些使得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乐见其成地接受中国的援助和投资。虽然如此,和任何援助捐赠非洲的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即使它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而且中国的国家援助、贸易融资和私人投资混杂一处,缺乏透明度。由于中国的援助和投资而对当地的环境、社会和劳动条件所造成的影响亦不应加以粉饰。

北京会议上中非间将有可能在一些最重要的缓解旱灾的方面达成共识,并达成更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基建合同。毫无疑问,批评家会把它称之为中国通过"干旱外交"的方式进一步殖民非洲,但是这的确是开发援助日益加剧的新形式,这种援助看起来更象是商业投资。

相关阅读: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