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美国的“黑色预算”今年达到了史上最高的580亿美元,这些钱用于研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杀死任何人”的高科技武器
译文:黑色预算——恐怖主义时代的神秘军事科技
专题报道 |
作者:By Sharon Weinberger
发表时间:2010年8月3日 at 3:28 pm
译者:ZJ
校对:@xiaomi2020
掩体下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RQ-170哨兵”无人侦查机, 利用“黑色预算”研制出来的一种最新型飞机。--Nick Kaloterakis |
每年,五角大楼有数百亿美元不知去向。这些钱之所以难觅其踪,不是因为欺诈、浪费或是滥用,而是因为美国的军事计划者们专门拨出一些款项研发先进的武器或者资助秘密行动,这些钱也被称为“黑色预算”。据权威“黑色预算”观察机构——政策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收集的可靠的估计,明年的黑色预算甚至将高于冷战时期的1987年。目前黑色预算的总数是惊人的580亿美元—这些资金足够完成两个曼哈顿工程[1]。
这些钱都去了哪里?跟踪黑色预算一直以来都是个挑战。不断变更的项目名称看上去像是电脑随机生成的———拖拉机车厢、拖拉机卡、拖拉机脏土、拖拉机屁股———这些都是真实的例子,对于局外人来说,要把资金和技术关联起来几乎不可能。但是,线索仍然是有的。
据CSBA的分析师Todd Harrison的说法,2011年度联邦预算中用于秘密行动的部分包括:194亿美元用于研究与开发所有军事的四个分支(资助CIA(中央情报局),包括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无人机打击,包括在国防部的黑色预算中),另外169亿美元用于采购,146亿美元用于“行动与维护”。 Harrison注意到,最后一类增长得很快。这表明很多机密技术现在可能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实战。
事实上,秘密国防支出增长伴随着美国军事策略的根本改变。911袭击后,五角大楼开始从冷战后期“两场战争”策略——能同时进行两场大规模战争——向针对个体或组织的非常规战争转变。这种军事策略的转变伴随着投资的转变,从针对超级大国的大规模、甚至核战的技术转向能帮助军事策划者猎杀个体的技术。军队的不同分支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一过程。五角大楼曾公开说他们期待使用高科技以便在应对“时间敏感型目标”时“减少发现目标到射击的时间”。特殊行动司令部的首领说的则是“高科技狙杀”,而空军官员的描述,简言之,就是 “猎杀链”。
即使在五角大楼内部,也很少有人了解黑色预算的准确细节。但是把五角大楼的目标和军事科技的最新进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描绘出大体的轮廓。
原文配图 |
随用随发的卫星:五角大楼对全方位的战场侦测的渴求没有视无人机为终极。另一个目标是侦查卫星能够根据需要在一到两天内发射,大大简化目前需要花一到两年时间的全过程。相对于无人机,卫星至少有两个突出的优点:第一,它们可以一年365天都在空中;其次,它们免除了会侵入他国领空的担忧。通过卫星可以实现与无人机侦查相同质量的成果,这需要先进的图像技术,如去年空军发射的实验卫星TacSat-3上所装备的。TacSat-3装备了超高频谱传感器,可以捕捉谱系宽泛的电磁波,甚至可以探测到由泥土掩盖的马路炸弹的位置分布。这种卫星最近的进展是它可以发现和识别单个的人。
猎杀链的第一环是:找到要猎杀的人。特别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类的情报搜集越来越多是通过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来实现。据非盈利智囊团新美国基金会的研究,今年前六个月,美国在巴基斯坦共实施了45次无人机袭击。这些行动中无人机所起的核心作用表明,下一代的无人机是由“黑色预算”资助的。
2009年4月,一本法国杂志披露了这一资助的近期成果之一,一架修长的有翼飞机,这架飞机在阿富汗南部曾被目击到,并被航空专家称为“坎大哈野兽”。在另一张坎大哈飞机跑道上被拍到的清晰照片曝光之后,空军发布了一项声明,“野兽”有了一个正式的代号:RQ-170型哨兵.
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RQ-170是一种无尾的飞行器,它有着隐形飞机的表面曲线,泄露了该机型的用途。飞行器观察家立即注意到RQ-170与洛克希德的臭鼬无人机的相似之处,观察家们一直在猜测的这一款秘密研发的无人机终于在2006年英国范登堡国际航空展上亮相。空军说“哨兵”是无人侦查机,飞行器上没有可见的武器,机翼上的传感器以及其以“RQ”来命名也都证实了这一说法。
但是对于RQ-170,依然谜团重重。为什么在阿富汗这样一个没有雷达防御系统的国家,空军需要隐形飞机?了解无人机的人士说,大可不必。RQ-170是为潜在的更为强大的敌人而设计开发,可能是中国。然而,这并不是说它不能用于当前的冲突。不同于“捕食者”或“收割机”这些相对而言更容易被观察到的无人机,RQ-170可以完成这些飞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秘密的跟踪,或者穿过阿富汗边境悄悄的潜入伊朗或巴基斯坦去侦查他们的核计划。
像RQ-170一样,“捕食者”与“收购机”也只能离目标这么近,这也就是为什么五角大楼正在开发微型无人机以探测危险的未知地域。四月份,《华盛顿邮报》披露CIA正使用匹萨盘大小的微型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寻找叛乱分子。五角大楼2010年度的预算有一份简要的非机密的用于ANUBIS项目(这一名称取自古埃及语的死亡之神)的附录,这是一个空军研究实验室开发的微型无人机。空军不会提及具体的飞行器,但是2008年该实验室发布的宣传视频指出,未来的微型无人机可能装备“失能性化学物质”、燃烧物、甚至具备精确瞄准后爆炸的能力。预算文件暗示ANUBIS工程现已完成,也就意味着这种致命的微型无人机可能已经用于战场。
五角大楼正利用至少一个高优先级研究计划打造杀人链条的下一环:跟踪某个人。2003年列入计划的秘密(Clandestine)标记(Tagging)、跟踪(Tracking)、主动定位(Locating)(简称为CTTL或TTL),在2008至2013年间获得了大约2.1亿美元的公开资助,而它占用黑色预算的可能就更大了。“如果没有像曼哈顿工程那样的TTL计划,全球的反恐将不可能取得胜利”, 在2004年的一个演讲中,民间机构,国防科学委员会的官员向五角大楼提出这样的建议,描述了当前形势,并补充说“开销不是问题”。
在2007年的一份简报中,在特别作战指挥部从事特殊侦测、监视与调查计划的官员Doug Richardson说,五角大楼计划使用14种不同的技术来标记和跟踪目标,如人和车辆。标记可以是用生物涂料或者是微机械传感器在目标上打上不可见的记号;跟踪意味着从远处监视这些标记。其他的计划牵涉到捕捉某人的“热量指纹“,然后通过安装了红外传感器的飞机的装置来进行跟踪。
原文配图 |
标记与跟踪: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军可能已经秘密的使用化学物质、传感器或者生物反应器来 “标记“敌人,然后从远距离跟踪他们。也有可能是用比米粒还小,配备有电脑芯片的无线传感器完成跟踪。 “智能灰”是一种微小的,可以撒向人员和车辆的跟踪装置,曾经参与其早期开发工作的研究人员Kris Pister说,从无人机上将传感器撒到目标上就最“直接”的方式。
更多的细节可以从试图与五角大楼建立合作关系的公司和科学家的建议书中找到。其中一份建议书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们使用了编入独特识别记号的昆虫信息素,这些记号可以从数公里外进行跟踪。其他的计划采用使用无人机投放的生物可降解的荧光物质。Oregon州一家名为Voxtel的私人公司已经开发出名为NightMarks的实用产品,一种可以通过夜视镜观察到的纳米晶体,并且可以隐藏在很多东西里,诸如玻璃清洁剂,凡士林等等。
也许最先进的标记设想是所谓的“智能灰尘”,像云层一样的“尘埃”,一种可以附着于人及车辆的非常小的微电子机械传感器。数以千计的这种传感器一次性的投放出去,增加了“至少有一个可以到达目标”的机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ris Pister教授得到五角大楼研究开发部分支——国防高级研究项目部的资助,从事了十余年智能灰尘的研究,已经可以制造出稻米大小的传感器。他说,“开始的时候,”他和他的同事设想“‘智能刺球’可以在目标穿越的时候附着在目标的衣服上,或者是‘智能跳蚤’,可以跳到目标上”。 Pister说,“这一类的自主微传感器可能还不行”。但是,在2001年,他的小组成功的从一个小型的无人机上撒下了比较原始的“智能灰尘”,并利用它们跟踪车辆。“一架无人机就可以运载成千上万的标签”,他说。
出于安全考量,五角大楼拒绝透露其秘密跟踪研究的细节。(当我询问该机构的首席技术官员Zachary Lemnios有关标记、跟踪、定位的进展时,他只提到了“最近的成功”和“最前沿的结果”)但是,在2007年同样的简报会上,Richardson发布五角大楼有关标记技术愿望清单时,他说,希望部分或者全部这样的技术能够在2009年投入实战。2009年即将到来之际,《洛杉矶时报》报道,在巴基斯坦的士兵正利用安装在“捕食者”无人机上的传感器甚至在建筑物内跟踪单个战斗人员,如果报道属实,它暗示了标记技术可能已经在海外使用了。
情报部门有可能夸大其能力以威慑叛乱者。但是有线索表明,五角大楼可能已经部署了比披露出来的更为先进的跟踪技术。去年,英国《卫报》曾报道,CIA给巴基斯坦部落成员一些“芯片”,好植入叛乱分子的家中,这些叛乱分子后来在CIA的无人机的轰炸中丧生。NBC新闻的一个后续报道披露了一盘录像带,在录像中,一个部落成员坦言,他曾放置微型芯片以交换美国政府的现金报酬。
原文配图 |
微波武器:五角大楼已花费数十亿美元开发能解除武装或者让某人失去能力的直接能量武器,包括反电子高能微波先进导弹工程(CHAMP),用于毁灭敌人的电子设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微波武器(虽然该项目不是保密的,但是基于一项秘密研究之上)。另一个例子是主动防御系统(Active Denial System),它是一种安装在卡车上,用微波灼伤人体表层皮肤的低致命性武器。这些计划几乎可以确定都刚刚开始。在春季末,五角大楼官员告诉《今日美国》,美国计划在阿富汗部署一种叫“能量柱”的武器,用于远距离引爆隐藏的爆炸物。一位研究“反IED[2]”技术多年的业界人士说,这有可能是一种称为“极能量(MAX POWER)”的系统,它释放出微波来模拟核爆炸释放的电磁脉冲。
1998年,在阿拉伯海的美国海军向位于阿富汗的,据信为本拉登藏身地的数个训练营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导弹的速度大约为550英里每小时,差不多是商业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这些导弹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抵达目标。如果本拉登真在这些训练营中的一个,在导弹到达的时候,他早就溜了。
这样的失误让五角大楼的计划者们重视这样的选择:即使没有无人机、轰炸机、战舰或者军队在目标的附近,也能让他们在一个小时内精确打击全球任意目标。五角大楼称之为“即时全球攻击”(Prompt Global Strike),在四月的一个记者采访中,国防部长Robert Gates似乎已经承认了美国已拥有这种能力。“我们除了拥有核威慑,我们还有一些我们在冷战时期没有的东西,”他说,“除了导弹防御,”他继续说道,“我们还有即时全球攻击,让我们有了常规的传统的远程导弹的其他选项,而这些是我们之前没有的”。五角大楼对后续问题则无可奉告。
原文配图 |
即时全球攻击: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唯一广泛认可的能在一小时内打击全球任意角落的武器。但是,俄罗斯的防御系统可能视发射ICBM为核战的开始,所以即使发射一颗非核的ICBM都是不明智的。一个替代的选择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可以以音速的好几倍航行而不会被当做威胁出现在雷达屏幕上。五角大楼现在至少有五个超音速项目正在实施。其中一个,由火箭发射的HTV-2,设计时速超过了20马赫[3],它在四月份进行了试射。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实现一小时内的精确打击并不是不可能的。脱离地球大气层,以15,00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30分钟内到达地球上的任意一个角落。去除核弹头,它就成为实现“即时全球攻击”的常规武器。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样的解决方案让五角大楼当前侧重打击单个个体与先前侧重对抗强大军事体之间产生了冲突:俄国的防御系统是为了能快速探测全球任意地点ICBM的发射而设计的,政府需要在几分钟内决定是否进行反击。这样,在莫斯科与华盛顿找到区分常规弹头ICBM和装有核弹头ICBM的合适方法前,在阿富汗发射ICBM,哪怕目的只是想杀死一个人,也可能引发一场核战。为消除这样的ICBM要打击俄国的忧虑,五角大楼的官员指出,这种导弹可能会从没有装备核导弹的加利福尼发射。(由于ICBM的放置地点受约定限制,并会受到监测与确认。这样的做法,理论上来说可以保证莫斯科知道导弹携带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但是这样的计划依赖于俄国的信任)
装备有常规弹头陆基ICBM的一种替代品就是高超音速武器,它本质上是一种可以以音速很多倍航行的巡航导弹—比当今的任何一种常规武器都要快。这种导弹不用离开地球大气层,并且其弹道会和ICBM有巨大的差异,因此,俄国不太可能把它们错认为核武器。
五角大楼提到过两种非ICBM的“即时全球打击”可能武器,一种来自军方,一种来自防卫高级研究项目署(DARPA), 它们都会先由火箭送入大气层,然后以超音速返回地球。除了这些官方的“即时全球打击”选项,五角大楼现在至少正在进行另外三种超高音速或临超高音速研究工作:空军的X-15“乘波者”五月份使用冲压喷射引擎加速到六倍音速;海军的关键时间远程打击的革命性方法项目,又称为RATTLRS;由DARPA资助的高飞(HyFly)是一种双燃烧冲压发动机。(冲压喷射引擎和冲压发动机都依靠混合燃料和从大气中获得的压缩空气,而不是装载笨重的液氧获得火箭的速度)
超高音速研究的激增也许意味着五角大楼对于这一技术有信心。但是这也引起了“黑色预算”观察家,军事信息网站GlobalSecurity.org的负责人John Pike的怀疑。Pike认为军队的超高音速计划也许只是另一个“黑色预算”项目的掩护,至于是哪一类的项目,他也不知道。
本文标签:技术,功能,阿富汗,飞机,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军事,五角大楼,2010年9月,科技,武器,武器制造商
[1]译者注:曼哈顿工程是19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程。
[2] IED: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简单易爆装置
[3]译者注:1马赫=音速
- 墙内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