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书评:《中国观察者:一个北京窥探者的忏悔录》

原文:Confessions of a Lifelong China Watcher 

译文:中国观察者:一个北京窥探者的忏悔录



作者:Angilee Shah
译者:xiaolin
校对:小米, 爱自由


理查德·鲍瑞嘉:《中国观察者:一个北京窥探者的忏悔录》(Richard Baum, China Watcher: Confessions of a Peking Tom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10年)

当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戏剧性,从毁灭性的大跃进到如今繁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顾这段历史是一项引人入胜的实践。《中国观察者》一书让我们获得一次难得的机会,和作者理查德·鲍瑞嘉(Richard Baum) 一起,从第一线来了解这段历史。


《中国观察家》是一本回忆录,同时也是一本现代(中国)通史。鲍瑞嘉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政治学教授,他自诩为一位“中国迷”。他曾对中国进行超过36次访问,几乎走遍了每个省份。在书中,他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讲述他的中国之行 :“在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就是对我胃口的那盘菜。 ”


当鲍瑞嘉开始其学术生涯之时,正值极端反共思潮和言论自由运动与崇拜文革的左翼学术相碰撞的时候,而那时的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之中。鲍瑞嘉在台湾做了一年的研究,他回忆道,在台湾,他和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在一家旅馆度过了他们在海外的第一个夜晚。那家旅馆里充斥着着妓女及其主顾。鲍瑞嘉乐于讲述他自己这段语言磕磕巴巴,又遭遇官僚机构的文化洗礼——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长城般的中式难关”。他以轻松的方式来描述中国当时的紧张情势,写打油诗来调侃毛泽东臭名昭著的妻子,以及一位同事在电视屏幕上的形象瑕疵,同时他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多年来”,鲍瑞嘉解释道,“我从未把自己——或者我的职业——看得太过重要而失去自嘲的能力,我对这一点感到自豪。”



鲍瑞嘉的聪明劲儿常常使他在学术界遭遇麻烦,但却对他的回忆录助益良多。我们很难找到一位呃严肃学者能够像他这样轻松诙谐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我们不仅见证他的(以及我们的)关于中国的知识的增加,同时也看到他成长为一个成熟学者的历程。这些是最重要的章节,充满政治错误和学术成就——有时,两者合二为一,例如,他曾经非法复制了一份有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教育计划的保密文件,这份文件有助于他分析中共的秘密指示。


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学生和工人抗议事件以暴力方式告终,这成为历史和鲍瑞嘉叙事中的一个转折点。《中国观察者》一书的下半部分,关注得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这当中包括中国与美国大学的关系,以及鲍瑞嘉本人参与促进相互交流的经历。同时,下半部分也谈到作者的文化观察和政治评估,与前几章文质彬彬和个人秘史式的叙事方式截然不同。鲍瑞嘉相信,中国共产党将不得不采取许多措施弥补1989年造成的伤害,但“改革开放”在中国学生中重新唤醒了一股民族主义思潮,这是他不曾预见到的。到199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中美关系中出现了诸多裂痕,在美国出现了一批呼吁人们警惕中国崛起的书籍。


鲍瑞嘉做了大量工作来纠正这种中国恐慌症;他指出,与经济一样,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开放。他也认为,中国的领导人对潜在的社会动乱没有把握:“后天安门时代失序压力的长长的黑色阴影,萦绕着中国,笼罩着中国的政治生活”,他写道。由于他作为中国观察家漫长的职业生涯,他对中国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审慎的乐观评价因此变得更加令人信服。


Angille Shah 是一位自由职业记者,其写作主题是全球化和政治。你可以在www.angileeshah.com阅读到她的更多作品。这篇书评原先发表在Zócalo Public Square。本站获得授权转发此文。
你可以在这里读到《中国观察者》一书的节选。




推荐阅读:

译者频道—开卷有益

美国之音:美国学者鲍瑞嘉新书揭露中美关系秘闻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译者频道—开卷有益”、“鲍瑞嘉专辑”“CB博客”、“译者xiaolin”索引。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