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China's spate of school violence
Lone madmen without guns
A pattern of senseless attacks in China's schools
译文:经济学人:中国泛滥的校园暴力
没有枪的孤独的疯子们
一类针对中国校园的无目标袭击
作者: 经济学人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2日
发自北京 经济学人印刷版
译者:@ 2and2makes5
校 对:@xiaomi2020
因为行凶者可 能攻击小学生,整个月中国的学校都处于一种官媒所称的“红色预警”状态。在某市,警察接到命令可以射击视野内的攻击者。而一连串大规模使用刀与锤子的杀戮事件仍在继续。让政府担忧的是,有些中国人大声质疑此类事件是否至少应部分归咎于政府的高压政策[相关原文;相关译文]。
在最新报道的事件当中,5月12日七名儿童和两名成人在北部省份陕西的农村学校被攻击至死。另有11孩子受伤。这是在不到两个月之内,中国学校中发生的六起类似案件之一。三次攻击在四月底连续发生,导致50名学生受伤。之前最致命的一次攻击,导致3月23日南部福建省8名儿童死亡。杀手于4月28日被处决。
这对于一个热衷于疾呼其目标是“和谐社会”的领导阶层十分尴尬。2004年,胡锦涛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两年后,他和他的同事已经呼吁过要提供更好的校园安保。但是攻击仍然时不时地发生。攻击者经常被描绘成孤独 的、精神错乱的男子在弱者身上发泄他们的挫折感。去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份报告估计,1.73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其中向精神病的专业人士求诊过的不到10%。在中国枪支很难弄到,于是刀子成了武器。
在五一假期中,官员们再次命令要提升校园安全。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称之为一项“紧急的政治任务”。当节后开学时,警察在学校周边加强了巡逻。有些受雇的保安配备了辣椒喷雾器、网索和长叉。官方称自从3月23日发生了攻击后,他们在北京阻止了七次目标是学校的事件,逮捕了10人。但事情的细节并未透露。5月3日,警察在首都居住区击毙了一名将孩子挟持为人质的男子。
最近的暴力对于政府来说来得不是时候,令当局焦虑。在5月1日开幕的为期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将世博看得和北京08年奥运一样重的中国政府本想营造正面的形象。
中国媒体对于最近的杀戮的关注不多,大部分遵从政府媒体新华社的通稿。它们的沉默可以解释为担心出现模仿犯罪,或者不过是例行公事地在重大事件中控制舆论。在奥运期间,某省级宣传部命令要“严格控制”负面报道。重中之重是必须除掉任何“让西方媒体有借口进行攻击的报道。例如关于新闻自由、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民主、宗教和法律问题。”
但有些网上评论家收到的控制没有这么严格。韩寒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博主之 一(也是挑战当局的一名重量级令人头疼者。)。 他写道,在一个“没有出口”的社会,残杀弱者被攻击者认为是最有效的复仇方法。他说政府应该将政府办公楼 里的保安送去保护学校,“因为一个不能保护孩子的政府不需要这么多人保护它自己”。
甚至在官方媒体上也有一些异见的影子。中部省份河南的一家报纸说,虽然在西方有很多NGO能帮助那些患精神疾病的人们,但中国很少。它说,这导致问题不断积聚,最后在暴力中爆发。但如果需要更多的NGO是中国解决社会紧张的办法的话,前景并不乐观。万延海,中国最著名的NGO领袖之一,他刚逃到美国以避免受到警察骚扰。而他的苦衷颇有代表性。
节选文后读者评论
e.star 写道:
《经济学人》对中国有没有说过任何正面的话?
calm incense 回复@e.star:
新闻的目标就在于指出需要注意的社会问题。你上一次看到任何一份报纸把开心的消息放到首页是什么时候?对不起,这样的新闻是无用的, 对社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Brits一直就特别悲观,调子灰暗,这一点他名声在外。你只能指望象《经济学人》这样的英国期刊关注那些负面消息。也许中国的网民会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那么就想想上一次关于中东、欧洲、美国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他们听到正面报道是什么时候吧。如果你只关心那些与你祖国相关的消息, 你应该很习惯读到由你们政府炮制的那些振奋人心的、“一切都棒极了!”的宣传材料。如果是这样,你肯定会觉得西方的媒体是对你的国家过于挑剔了。
Chinese dragon wrote:
不错,中国在对待精神病人上是有问题。但是,让我们记住:中国有13亿人口。在13亿人口中,至少会有少部分人是疯癫的吧。中国的犯罪率比美国的还要低,后者只有3亿人口。中国的犯罪率比印度要低得多。
所以,重要的是不要夸大问题。说了这些之后,政府在努力为所有公民提供精神病治疗,这应该会有帮助。
所以,重要的是不要夸大问题。说了这些之后,政府在努力为所有公民提供精神病治疗,这应该会有帮助。
SeaHab wrote:
当他们面临这种不堪的状况时,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只有同情和良好的愿望。我们在美国几十 年来都在面临这种问题,这种悲剧也时常发生在欧洲,可能其他地方也一样。对我来说这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内在问题,当一些人觉得如此孤单,他们就会把怒气转向最没有防备能力的人。我希望我能找到解决方法,当我担心这会成为我们不得不习以为常的事情。
Tetedechou wrote:
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人民一定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整个国家的集体心理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如果有钱或特权就有可能多生一些孩子。制止会加大缉毒。不难想象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会成为被遗弃的、不那么幸运的、孤独的、不公的二等公民的攻击对象。
verklempt wrote:
我不得不认为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衡与这样的悲剧有关联。 最近的一篇《经济学人》上的文章讨论了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比例失衡的影响和值得警惕的趋势,一个人可能会因为找不到伴侣而感觉受挫,暴力也随之增加。也许我是在将互不关联的两者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很有兴趣知道它们是不是真的有关联,如果属实,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关阅读:
►悉尼先驱晨报: 中国校园袭童案被认为是发展的代价
►时代:中国恐怖的校园袭童案
►法兰克福汇报:中国的变态杀人案——杀害儿童以报复社会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的志愿翻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译者频道—看中国”、“译者频道—时事评论”、“经济学人”、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