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福布斯》中國樓價暴跌。是經濟崩潰了嗎?

核心提示:章家敦如是說,"事實是,因為北京的刺激經濟政策,導致目前了樓宇供應數量過多,但又沒有相應數量的買家承接。市場總有到達供需均衡的一刻,但令人驚奇的是眼下事情發生速度非常之快。一般而言,這情況稱為崩潰。"

原文:Property Prices Collapse in China. Is This a Crash?
譯文:中國樓價暴跌。是經濟崩潰了嗎?
作者:章家敦(Gordon G. Chang)
日期:2011/11/6
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Pedestrians walk past a complex of high rise r...
【圖片:法通社/蓋蒂圖片 @daylife】

當發展商在急劇惡化的市場中競相為年度銷售目標努力,中國的住宅價格一落千丈。中國最大的發展商近幾個星期開始把上海、北京和深圳的住宅打折出售。降價潮已經蔓延至二、三線城市如杭州、合肥和重慶。就以重慶為例,香港的發展商和記黃埔把珊瑚水岸的叫價削減32%。"價格戰已經開始了。"物業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的董事蔣尚禮向南華早報記者說。

在九月時慢慢開始的跌勢,到了十月—一個通常是銷售暢旺的時期,上海發展商開始削減樓宇叫價,加快跌幅、變為崩盤。當時,分析師預期下跌的樓價會使溫家寶放寬緊縮措施,例如為求市場降溫而上調抵押貸款利率、禁止第二次置業等。

他們錯了。在10月29日國務院會議之後,溫家寶重申他的政策,並表明地方政府應該繼續"在未來幾個月嚴格執行中央政府的房地產政策,以便市民能看到抑制的效果。"然後,交投熱烈的開始了,"絕望"的發展商競相把手上的樓盤沽出。其中一個發展商--卓越集團--甚至說,他們會以開發成本價出售惠州樓盤。

花旗集團的蔡金強認為明年樓價會再下跌多10%,但那是個保守估計。國家資助的專家看得要更悲觀些。舉個例子,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曹建海認為,政府假如繼續它的冷卻措施,住宅樓價會下跌50%。

當北京官方的御用分析師也在說樓價在幾個月內會下跌一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肯定他們認為最終的拋售情況會壞得多。無論哪種情形,市場都會很麻煩。投資者在拋售債券和中國發展商的股份。Jim Chanos在上月底提到樓市時說他對中國短期的前景看空的觀點仍然不變。

要理解"最大的樓市泡沫"會是怎樣額外的痛苦都不需要認同査諾斯(Chanos 譯注:他是去年最早提出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看空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中國比"杜拜糟糕1000倍,或更甚"。分析師對北京的技術官僚很有信心,他們曾經成功在全球經濟向下的時候保持製製造業的增長。但我們多數人看來忘記了一點:中國巨額的刺激經濟方案給自己造成更大的難題。目前,北京還未能解決兩個棘手的問題,持續不退的通脹和人為的房價高企。

目前的主流論述是,管理中國經濟的人會有技巧地去除樓市泡沫,並令經濟軟著陸。就如時代雜誌注意到的那樣,"許多觀察者說2012年政府換屆以前,經濟顯著下滑的情況不會容許發生的。"

不會容許?沒錯,北京的官僚有在半封閉的系統中工作的優勢,可以動用可觀的國家資源來達成比較自由的經濟體系做不到的事。他們可以繼續這樣做,亦即是繼續違反經濟定律。但前提是,市場參與者—建築商、地方官員、住宅用戶願意合作。

然而過去四星期對溫家寶總理而言,一定很難熬,這不單是因為發展商開始發慌。首先,近期的買家還未入伙便遭受損失,因而走上街頭。10月22日,龍湖地產停止一個樓盤的推廣優惠之後的兩天,上海有大約300人砸爛那發展商的售樓辦事處的窗戶。抗議的人買入了同一樓盤較早前推出的其他單位,售價比打了折扣的單位高出多達30%。

然後,23日,一小群人,在同一條街上,向另一個發展商—綠地集團抗議。而另一場示威活動當中,有示威者受傷,他們抗議的對象是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機構。在北京、杭州和南京等其他城市都出現反發展商的示威。

據報,杭州和合肥市下令發展商把折扣限在20%以內,以免引起社會不安。但確立指令價格的嘗試不會長期有效,因為許多建築商正面臨破產。

加上,溫家寶總理得要為國內城市有時候不受他指揮,不聽命令,自行移除樓宇限購措施而憂慮。一如安徵省那樣,南京違抗了北京的指示,放寛了按揭的規定。然而至少在佛山—廣東省的一個城市看來,中央當局說服了地方領袖放棄原先不實行中央抑制樓價指令的打算。

事實是,因為北京的刺激經濟政策,導致目前了樓宇供應數量過多,但又沒有相應數量的買家承接。市場總有到達供需均衡的一刻,但令人驚奇的是眼下事情發生速度非常之快。一般而言,這情況稱為崩潰。

1 comments:

Qqq 说...

放心好了,银行早就把准备金提到20%了,中国的银行是国有的,崩不了,倒霉只能是开发商和炒房客,地方政府要过两年清贫日子,但只要中央手里有钱,地方政府就倒不了。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