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What If the China Bubble Bursts?
作者:KEN MILLER
發表:2011年10月17日
本文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原文配圖:鬼城 內蒙古康巴什 空盪盪的街道 攝影: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 / Corbis】
今天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問題是什麼?其中之一當然會是歐元會否崩潰。另外一個可能是美國會不會陷入雙底衰退。而第三個問題,長遠來說是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則是中國能否從史上最大的樓市泡沫中找到出路。
對經常聽到亞洲崛起、中國競爭力與日俱增的西方人來說,這可能聽起來奇怪。但一如美國共和黨人試圖以縮減政府開支來「餓死野獸」,中國共產黨一直嘗試壓制其經濟奇跡的核心——債務拉動的暢旺房地產市場。這本是蓄意為之,目的是使中國的經濟的重心由製造業及出口業轉為國內服務業。可是,一旦共產黨的嘗試引致樓市價值銳跌,那些收入和盈利增長和中國息息相關的跨國公司便會大受打擊,而美國也會跌入衰退。
世界有必要關注中國的增長,因為這是環球經濟的重要推動因素。在2010的環球經濟增長中,中國貢獻了19%;人們預期這個比例今年會上升至24%。中國的增長力度對美國和歐洲的復甦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美國國會里黨派有關平衡預算的激辯未已,而經濟學家就本國低增長、高失業問題的解決方法爭論也無休止的時候,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繁榮則毫無障礙的又進一步。這種繁榮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上。今年的上半年,中國在房地產的投資和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9%,而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為9%以上,這接近於鄧小平逝世後進入的「有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時代中的平均年增長率。
多數人認為在1978年一無所有的中國能夠崛興成為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是因為廉價勞工成為了經濟引擎。誠然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廉價的資本和土地也一樣重要。多數生活節儉的中國人,除了把金錢存到息率低於通脹的銀行賬戶之外便沒多少其他選擇。這些資本後來轉移到國有企業,成為它們興建工廠、大廈,創造中國奇跡的資金來源。
但中國人很有商業頭腦。他們看到精英們低價買地,開發之後就能獲得暴利。普通人不能直接在關系網夠硬的官員通過買地賺到的不當利益之中分一杯羹,但要投資後續發展的房地產則是容許的。這樣[買了房的人]的財富也就每年增加。只要在中國待上一、兩天就能發現多數人的心思都在房地產上。單位買賣如火如荼,房地產價格在過去五年漲了三倍。
問題是這個樓市泡沫——不僅是私人住宅,連商業樓宇也包括在內——行將爆破。不論在中國哪個地方,你都會見到修建中的新機場、高速鐵路;住宅大廈空置的單位在晚上暗暗無光;道路、橋梁和隧道光鮮漂亮但使用率不足;還有新落成的、等待入住的眾多鬼城。內蒙古的康巴什就是這樣一個鬼城:一座城市需要的東西它一應俱全,連只需看圖就買樓的投資者都有了,但就像本雜志去年報導過的那樣,現在還是空空如也。那麼,中國為什麼還在興建?因為這些工程能創造就業,也讓那些和工程有關的人可以大力吸金。
就在1949年毛澤東上台之後不久,中國曾開展過一項以內需帶動增長的短暫試驗,但結果導致資金外逃,造成對向外借貸的倚賴,使得領導層惶恐不安。共產黨決定集中用國家資本來推動生產和出口。「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的工廠以及支持工廠的基建項目帶來了建築業的繁榮,並進而導致多餘的高樓大廈遍布全中國。
今天的問題是,這一個在過去三十年行之有效的模式已經露出疲態。為世界而生產的工廠很早之前就建成了,而亞洲一些地方的廉價商品的生產成本比中國還要低廉。投資回報持續下滑。
盡管國內多處食水不能飲用,空氣污染得不能呼吸,共產黨還是得到廣泛支持。它的宣傳機器強調共產黨為解決中國在19、20世紀受到西方的屈辱而作的努力。就連那些會抱怨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問題的知識分子,看來也都出於真誠的愛國之情附和這種說法。不幸的是,拚命增長造成的巨大壓力也開始處處展現。反對政黨濫權——很多時候是徵收土地而不給予合理賠償——的群眾抗議數字持續上升,以致政府去年沒有公布有關數字。在中國許多地區的政府設施都發生過爆炸事件,製造這些爆炸的民眾的不滿強烈到了不顧後果的程度。
北京知道是時候改弦更張了。共產黨最新的五年計划就顯示它想要從出口—建築繁榮的舊模式轉到側重對貨品和服務的內需。但一如它自己發現的那樣,這事情說易行難。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當局無力阻止廉價資本湧入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把借來的錢直接投資到房地產,又或是借給其他這麼做的人。商業精英倚靠共產黨才能成為管理階層,他們繼續安排獲得廉價資本的途徑,從而達致在增加利潤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階層地位。要是共產黨壓制熱錢流入的嘗試導致物業價值戲劇性下跌的話,結果就是觸發一場會波及美國的中國金融體系地震。
過去,國有銀行借給和政府有關的企業的貸款變成一筆巨額的不良貸款,最終不得不撇賬。在1998到2004/05年間,總共有5000億被歸類為不良貸款。官員把這些貸款轉入特別投資工具,試圖製造問題受控的表象。但因為政府是國家最大銀行的擁有者,並連帶擁有人民存款的支配權,在大銀行最終要為撇賬付出代價時,埋單的是民眾。
中國國內說另一次大規模撇賬即將來臨。如果北京是認真打算轉換經濟模式的話,再把處理這些不良貸款的成本加在市民身上會對達成目標造成嚴重障礙。家庭收入佔GDP的百分比十年來一直在下跌,假如民眾不得不繼續為救市埋單,而他們的存款又沒什麼賺頭的話,那麼即使工資上漲了,也很難說人們能拿什麼來買東西。降低商品稅是另一件政府可以做的事,最近它已經這麼做了;但除非它能夠扭轉家庭收入佔GDP比重不斷下跌的局面,否則人們是不會消費的。
困擾北京的轉換到新模式的另一個問題是,地方和省級政府對賣地收入已經上癮了。根據財政部資料,2010年的賣地總收益為50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有餘。因為省官員的晉升依據是他們的GDP增長數字,也因為賣地是地方收入的主要來源,要壓抑地方官員對建築項目的熱忱可不容易。
當然,泡沫在爆破之前都不是泡沫。就是空無一人的城市對一些人來說也不是什麼有說服力的警告,他們記得上海花了多年才建成現在欣欣向榮的浦東。樂觀的人會說,盡管這些漂亮、無處不在的新橋、新路、新隧道和新大廈目前的使用率偏低,但當需求追上來的時候,難保哪天它們正好就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催化劑。
但是,假如泡沫爆破,美國會受到嚴重影響。去年美國向中國售賣了價值920億元的貨品和服務。如果中國成功從廉價的土地及資本的模式順利轉型為更倚重內需的經濟模式的話,謝天謝地。但如果中國土地價格暴跌,原材料的需求便會減少,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商品市場以及環球貿易的交易跌入谷底。
如果這事發生了,很可能會推高西方的失業率。美國經濟目前就處於公司空有充裕資金卻不花錢、不招聘的奇怪局面。想像一下,假如那些公司害怕中國經濟放緩的話,要他們花錢招聘就更不可能了。而美國政府自2008的危機之後就已經在裁減職位,自然也無法再出手救市。
中國高級官員私底下對硬著陸頗為擔心。許多觀察者說當局不會容許經濟在2012年領導層換屆之前進入衰退。但在2008年奧運之前,人們同樣認為當局不會放任中國股票市場下滑,結果它卻下滑了。中國共產黨正試圖為它的經濟模式進行精細的新定位,說明它今後向前推進的運作方法。北京最不想見到的是美國對中國進口貨品實施貿易制裁。一個較有建設性、而且體認到美中兩國坐在同一條環球經濟的大船上的方法是,美國鼓勵對華出口那些能幫助中國服務業成長的科技。美國需要一個經濟穩定增長的中國去購買它的國債、貨品和服務。
米勒(Miller)是國際交易戰略財務顧問公司Keylink 資本國際(Keylink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決策合夥人。
對經常聽到亞洲崛起、中國競爭力與日俱增的西方人來說,這可能聽起來奇怪。但一如美國共和黨人試圖以縮減政府開支來「餓死野獸」,中國共產黨一直嘗試壓制其經濟奇跡的核心——債務拉動的暢旺房地產市場。這本是蓄意為之,目的是使中國的經濟的重心由製造業及出口業轉為國內服務業。可是,一旦共產黨的嘗試引致樓市價值銳跌,那些收入和盈利增長和中國息息相關的跨國公司便會大受打擊,而美國也會跌入衰退。
世界有必要關注中國的增長,因為這是環球經濟的重要推動因素。在2010的環球經濟增長中,中國貢獻了19%;人們預期這個比例今年會上升至24%。中國的增長力度對美國和歐洲的復甦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美國國會里黨派有關平衡預算的激辯未已,而經濟學家就本國低增長、高失業問題的解決方法爭論也無休止的時候,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繁榮則毫無障礙的又進一步。這種繁榮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上。今年的上半年,中國在房地產的投資和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9%,而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為9%以上,這接近於鄧小平逝世後進入的「有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時代中的平均年增長率。
多數人認為在1978年一無所有的中國能夠崛興成為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是因為廉價勞工成為了經濟引擎。誠然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廉價的資本和土地也一樣重要。多數生活節儉的中國人,除了把金錢存到息率低於通脹的銀行賬戶之外便沒多少其他選擇。這些資本後來轉移到國有企業,成為它們興建工廠、大廈,創造中國奇跡的資金來源。
但中國人很有商業頭腦。他們看到精英們低價買地,開發之後就能獲得暴利。普通人不能直接在關系網夠硬的官員通過買地賺到的不當利益之中分一杯羹,但要投資後續發展的房地產則是容許的。這樣[買了房的人]的財富也就每年增加。只要在中國待上一、兩天就能發現多數人的心思都在房地產上。單位買賣如火如荼,房地產價格在過去五年漲了三倍。
問題是這個樓市泡沫——不僅是私人住宅,連商業樓宇也包括在內——行將爆破。不論在中國哪個地方,你都會見到修建中的新機場、高速鐵路;住宅大廈空置的單位在晚上暗暗無光;道路、橋梁和隧道光鮮漂亮但使用率不足;還有新落成的、等待入住的眾多鬼城。內蒙古的康巴什就是這樣一個鬼城:一座城市需要的東西它一應俱全,連只需看圖就買樓的投資者都有了,但就像本雜志去年報導過的那樣,現在還是空空如也。那麼,中國為什麼還在興建?因為這些工程能創造就業,也讓那些和工程有關的人可以大力吸金。
就在1949年毛澤東上台之後不久,中國曾開展過一項以內需帶動增長的短暫試驗,但結果導致資金外逃,造成對向外借貸的倚賴,使得領導層惶恐不安。共產黨決定集中用國家資本來推動生產和出口。「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的工廠以及支持工廠的基建項目帶來了建築業的繁榮,並進而導致多餘的高樓大廈遍布全中國。
今天的問題是,這一個在過去三十年行之有效的模式已經露出疲態。為世界而生產的工廠很早之前就建成了,而亞洲一些地方的廉價商品的生產成本比中國還要低廉。投資回報持續下滑。
盡管國內多處食水不能飲用,空氣污染得不能呼吸,共產黨還是得到廣泛支持。它的宣傳機器強調共產黨為解決中國在19、20世紀受到西方的屈辱而作的努力。就連那些會抱怨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問題的知識分子,看來也都出於真誠的愛國之情附和這種說法。不幸的是,拚命增長造成的巨大壓力也開始處處展現。反對政黨濫權——很多時候是徵收土地而不給予合理賠償——的群眾抗議數字持續上升,以致政府去年沒有公布有關數字。在中國許多地區的政府設施都發生過爆炸事件,製造這些爆炸的民眾的不滿強烈到了不顧後果的程度。
北京知道是時候改弦更張了。共產黨最新的五年計划就顯示它想要從出口—建築繁榮的舊模式轉到側重對貨品和服務的內需。但一如它自己發現的那樣,這事情說易行難。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當局無力阻止廉價資本湧入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把借來的錢直接投資到房地產,又或是借給其他這麼做的人。商業精英倚靠共產黨才能成為管理階層,他們繼續安排獲得廉價資本的途徑,從而達致在增加利潤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階層地位。要是共產黨壓制熱錢流入的嘗試導致物業價值戲劇性下跌的話,結果就是觸發一場會波及美國的中國金融體系地震。
過去,國有銀行借給和政府有關的企業的貸款變成一筆巨額的不良貸款,最終不得不撇賬。在1998到2004/05年間,總共有5000億被歸類為不良貸款。官員把這些貸款轉入特別投資工具,試圖製造問題受控的表象。但因為政府是國家最大銀行的擁有者,並連帶擁有人民存款的支配權,在大銀行最終要為撇賬付出代價時,埋單的是民眾。
中國國內說另一次大規模撇賬即將來臨。如果北京是認真打算轉換經濟模式的話,再把處理這些不良貸款的成本加在市民身上會對達成目標造成嚴重障礙。家庭收入佔GDP的百分比十年來一直在下跌,假如民眾不得不繼續為救市埋單,而他們的存款又沒什麼賺頭的話,那麼即使工資上漲了,也很難說人們能拿什麼來買東西。降低商品稅是另一件政府可以做的事,最近它已經這麼做了;但除非它能夠扭轉家庭收入佔GDP比重不斷下跌的局面,否則人們是不會消費的。
困擾北京的轉換到新模式的另一個問題是,地方和省級政府對賣地收入已經上癮了。根據財政部資料,2010年的賣地總收益為50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有餘。因為省官員的晉升依據是他們的GDP增長數字,也因為賣地是地方收入的主要來源,要壓抑地方官員對建築項目的熱忱可不容易。
當然,泡沫在爆破之前都不是泡沫。就是空無一人的城市對一些人來說也不是什麼有說服力的警告,他們記得上海花了多年才建成現在欣欣向榮的浦東。樂觀的人會說,盡管這些漂亮、無處不在的新橋、新路、新隧道和新大廈目前的使用率偏低,但當需求追上來的時候,難保哪天它們正好就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催化劑。
但是,假如泡沫爆破,美國會受到嚴重影響。去年美國向中國售賣了價值920億元的貨品和服務。如果中國成功從廉價的土地及資本的模式順利轉型為更倚重內需的經濟模式的話,謝天謝地。但如果中國土地價格暴跌,原材料的需求便會減少,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商品市場以及環球貿易的交易跌入谷底。
如果這事發生了,很可能會推高西方的失業率。美國經濟目前就處於公司空有充裕資金卻不花錢、不招聘的奇怪局面。想像一下,假如那些公司害怕中國經濟放緩的話,要他們花錢招聘就更不可能了。而美國政府自2008的危機之後就已經在裁減職位,自然也無法再出手救市。
中國高級官員私底下對硬著陸頗為擔心。許多觀察者說當局不會容許經濟在2012年領導層換屆之前進入衰退。但在2008年奧運之前,人們同樣認為當局不會放任中國股票市場下滑,結果它卻下滑了。中國共產黨正試圖為它的經濟模式進行精細的新定位,說明它今後向前推進的運作方法。北京最不想見到的是美國對中國進口貨品實施貿易制裁。一個較有建設性、而且體認到美中兩國坐在同一條環球經濟的大船上的方法是,美國鼓勵對華出口那些能幫助中國服務業成長的科技。美國需要一個經濟穩定增長的中國去購買它的國債、貨品和服務。
米勒(Miller)是國際交易戰略財務顧問公司Keylink 資本國際(Keylink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決策合夥人。
相关阅读: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北京的新挑战 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房地产泡沫》[PDF]
1 comments:
不了解中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