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China's Premier Seeks Reforms and Relevance
作者:MICHAEL WINES, JONATHAN ANSFIELD and SHARON LaFRANIERE
发表:2011年8月7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Vivian翻译
TTS:MP3
【图:总理温家宝在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现场鞠躬。此次撞车事故以及随后官方隐瞒和压制信息的做法在中国激发出了愤怒情绪。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北京――中国总理温家宝站立在有40名遇难者的温州动车事故现场的悼念花圈旁,承诺政府将对此次事故展开"公开和透明"的调查。他说,"关键在于让群众得到真相。"
第二天,审查人员就将新闻媒体上围追堵截铁路部门失职和腐败的报道叫停了,而后又加紧了对微博内容的审查,早前,对于此次撞车事故的愤怒在微博上随处可见。
上周,由铁道部二把手率领的御用专家小组展开的政府调查被指责有被操纵的痕迹。
类似这样的轻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随着温家宝作为中国排行第三的领导人的十年任期开始进入倒计时,他似乎正努力地想在政治体系中保持平衡,这个制度希望他展示仁慈的公众形象,但是他的想法却无用武之地。
温家宝被认为是想让中国走向政治自由化的核心代言人,在由9人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温家宝在意识形态上显得多少有些形单影只。在党的机构中,他提出的意见不止一次遭到或明或暗的回绝。让人琢磨不透的细微迹象显示他同其上司胡锦涛主席之间存在着裂痕。
"温爷爷"一心替普通老百姓分担忧愁,并为捍卫其利益而奔走,这些无疑让他成为了中国最受民众爱戴的政治家。但是在内部,随着共产党强硬派进一步强化控制,他对政治改革的倡导反而在日益削弱其影响力。
一名官方新闻媒体的编辑说,他已成为一个如此高风险的人物,以致于去年一家由保守派所掌控的国家电台回避了他的一项提议,他当时提出要通过电波同听众开展独家互动。对于温家宝没能成功地在领导层内部增加牵制和弹性,即便是那些支持温家宝华丽的改革言论的自由派人士也感到他们的幻想破灭了。
"当温家宝在八年前接手总理一职时,公众对他寄予厚望,这是因为他的发言总是让人憧憬未来,"北京的自由派法律学者贺卫方这么说道。 "但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年了。他的任期也行将结束,人们怀疑他是否还有真诚地去实施改革的坚定意志,因为在同保守派的博弈中,他似乎并未采取足够让人信服的行动。"
温家宝从未被认为是特别强势的人。一些研究中国领导层的学者说,在想要保持绝对统治地位的共产党内部,他对民主和人民力量的模棱两可的呼吁事实上并不出格。
也有人质疑他的特立独行,与其说他是一名改革者,不如说他是在一个黑暗的体制内扮演好人。"温家宝成为了中国当局的一张通达人性的面孔,他已经很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位于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如是说。"另一种可能性是温家宝有两张脸。他在公开讲话中提倡透明性,但会适可而止,以确保党的权威不会受到威胁。"
但是在一个大部分人都面目不清和不置一词的领导层中,没有人会象温家宝那样抛头露面地阐述个人主张――或者说,遭遇了如此多的冷落。随着各方为了明年的新政治局人选和下一代中国高层的换届工作开始全力冲刺,这一局面正在得到加强。
温州一事很能说明问题。一位接近高层官员的政治分析家说,温家宝起先并没有亲抵灾难现场的计划;这件事是由监督生产安全的副总理张德江来操办的。
但是在张德江的带领下,挖掘机将火车残骸压碎并将其当场掩埋――结果激起了全国性的博主们的抗议声浪,他们指责政府企图掩饰真相。而后,当时正在301医院接受治疗,出行受限的温家宝被派往温州去安抚民众。
温家宝先直截了当地提到他生病了――公开披露一名领导人的病情是很罕见的现象――然后呼吁要还原真相和维护正义,要在开展调查的"每一个环节上"接受公众监督。国家的官方媒体将温家宝的严厉批评作为持续深挖铁道部失职的入口。
但温州事件也突出了中宣部如何战胜了总理对公开透明的承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 中规中矩地跟踪报道了温家宝所去的每一个灾难现场,但没有直播温家宝的发言,这让一名新闻主播在他的微博上表示了抗议。一天之内,新闻报道来了个后滚翻,拍马文章一如往常,如对新近开通的京沪高铁大唱赞歌。
这表明主管着类似于内阁的国务院的温家宝在进行一项国务院调查时也难以全盘掌控――事实上,连胡锦涛主席都难以控制中国四分五裂的统治精英。
正如温家宝在动车事故后的反应那样,他也曾站立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的废墟之中,承诺要对造成数千孩子丧命的豆腐渣校舍的坍塌展开透明的调查。有新闻报道说派出了2500名调查人员。但是没有任何不法行为被披露――相反,几名探究渎职行为的活动人士却被投进监狱。
温家宝不可谓不精明。 在2010年4月,看到《人民日报》上他写的一篇文章,分析家都大跌眼镜――文章发表之时,胡锦涛主席正在巴西――文章的基调是称颂胡耀邦,胡耀邦是一位深受欢迎的领导人,因为其改革倾向而于1987年被迫辞职,他于1989年去世,随即引发了天安门广场的抗议示威。一件轶事描述了由温家宝为胡耀邦安排的一次和贵州省村民座谈的访问――访问是秘密进行,他写道,因为胡耀邦不相信当地领导会让他们畅所欲言。
那次访问进行的时候,胡锦涛主席恰恰担任贵州省省委书记。局外人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这篇文章隐含的戳痛点――但让胡锦涛主席极端不快,一名同高层关系紧密的编辑这么说。
更多的时候,温家宝是直言不讳的。去年8月份,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发源地深圳的一次讲话中,他警告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紧接着,10月份,他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是不可抗拒的"以及中国应允许更自由地批评政府。国有媒体对此佯装未见,它们也曾忽略了在2008年的一档类似的CNN访谈。
但不久之后,《人民日报》开始连发党纪系列的五篇社论,据两名国家媒体的编辑说,这些由胡锦涛主席的核心战略家精心策划并获得最高层批准通过。
这一句话尤其突出:"那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两名接近共产党高官的记者说,在CNN节目播出后,至少有一次,有高层官员亲自就温家宝发表似乎是违背党的路线方针基调的言论警告过他,尽管还不清楚语气有多强烈。
如今温家宝已是68岁高龄,退休在即,他或许不会担心这样几下小打小闹。事实上,在形成下一代高层领导班子的过程中,他可能还赢了一些发言权。
但温家宝的快乐战士(见译注)的外在形象正显示出某些迹象,即随着政府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同他的承诺相悖逆,他在群众中的名望也正日渐失色。" 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为什么这些话不能兑现?'"法律学者贺卫方说道。
23岁的陈建平(音)是温州动车事故中其中两名幸存者的朋友,他说"我只相信温家宝讲话的一部分。政府无法履行它所承诺的一切;他说的有些话也许只是为了作秀。"
然而,在对当局的不信任情绪似乎每天都在持续弥漫的中国,作作秀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对于体制的讥讽正在增加,"研究中国领导层的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成如是说。 "我真正担忧的是下一代是否还会有一位像温家宝这样的领导人。"
【图:总理温家宝在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现场鞠躬。此次撞车事故以及随后官方隐瞒和压制信息的做法在中国激发出了愤怒情绪。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北京――中国总理温家宝站立在有40名遇难者的温州动车事故现场的悼念花圈旁,承诺政府将对此次事故展开"公开和透明"的调查。他说,"关键在于让群众得到真相。"
第二天,审查人员就将新闻媒体上围追堵截铁路部门失职和腐败的报道叫停了,而后又加紧了对微博内容的审查,早前,对于此次撞车事故的愤怒在微博上随处可见。
上周,由铁道部二把手率领的御用专家小组展开的政府调查被指责有被操纵的痕迹。
类似这样的轻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随着温家宝作为中国排行第三的领导人的十年任期开始进入倒计时,他似乎正努力地想在政治体系中保持平衡,这个制度希望他展示仁慈的公众形象,但是他的想法却无用武之地。
温家宝被认为是想让中国走向政治自由化的核心代言人,在由9人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温家宝在意识形态上显得多少有些形单影只。在党的机构中,他提出的意见不止一次遭到或明或暗的回绝。让人琢磨不透的细微迹象显示他同其上司胡锦涛主席之间存在着裂痕。
"温爷爷"一心替普通老百姓分担忧愁,并为捍卫其利益而奔走,这些无疑让他成为了中国最受民众爱戴的政治家。但是在内部,随着共产党强硬派进一步强化控制,他对政治改革的倡导反而在日益削弱其影响力。
一名官方新闻媒体的编辑说,他已成为一个如此高风险的人物,以致于去年一家由保守派所掌控的国家电台回避了他的一项提议,他当时提出要通过电波同听众开展独家互动。对于温家宝没能成功地在领导层内部增加牵制和弹性,即便是那些支持温家宝华丽的改革言论的自由派人士也感到他们的幻想破灭了。
"当温家宝在八年前接手总理一职时,公众对他寄予厚望,这是因为他的发言总是让人憧憬未来,"北京的自由派法律学者贺卫方这么说道。 "但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年了。他的任期也行将结束,人们怀疑他是否还有真诚地去实施改革的坚定意志,因为在同保守派的博弈中,他似乎并未采取足够让人信服的行动。"
温家宝从未被认为是特别强势的人。一些研究中国领导层的学者说,在想要保持绝对统治地位的共产党内部,他对民主和人民力量的模棱两可的呼吁事实上并不出格。
也有人质疑他的特立独行,与其说他是一名改革者,不如说他是在一个黑暗的体制内扮演好人。"温家宝成为了中国当局的一张通达人性的面孔,他已经很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位于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如是说。"另一种可能性是温家宝有两张脸。他在公开讲话中提倡透明性,但会适可而止,以确保党的权威不会受到威胁。"
但是在一个大部分人都面目不清和不置一词的领导层中,没有人会象温家宝那样抛头露面地阐述个人主张――或者说,遭遇了如此多的冷落。随着各方为了明年的新政治局人选和下一代中国高层的换届工作开始全力冲刺,这一局面正在得到加强。
温州一事很能说明问题。一位接近高层官员的政治分析家说,温家宝起先并没有亲抵灾难现场的计划;这件事是由监督生产安全的副总理张德江来操办的。
但是在张德江的带领下,挖掘机将火车残骸压碎并将其当场掩埋――结果激起了全国性的博主们的抗议声浪,他们指责政府企图掩饰真相。而后,当时正在301医院接受治疗,出行受限的温家宝被派往温州去安抚民众。
温家宝先直截了当地提到他生病了――公开披露一名领导人的病情是很罕见的现象――然后呼吁要还原真相和维护正义,要在开展调查的"每一个环节上"接受公众监督。国家的官方媒体将温家宝的严厉批评作为持续深挖铁道部失职的入口。
但温州事件也突出了中宣部如何战胜了总理对公开透明的承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 中规中矩地跟踪报道了温家宝所去的每一个灾难现场,但没有直播温家宝的发言,这让一名新闻主播在他的微博上表示了抗议。一天之内,新闻报道来了个后滚翻,拍马文章一如往常,如对新近开通的京沪高铁大唱赞歌。
这表明主管着类似于内阁的国务院的温家宝在进行一项国务院调查时也难以全盘掌控――事实上,连胡锦涛主席都难以控制中国四分五裂的统治精英。
正如温家宝在动车事故后的反应那样,他也曾站立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的废墟之中,承诺要对造成数千孩子丧命的豆腐渣校舍的坍塌展开透明的调查。有新闻报道说派出了2500名调查人员。但是没有任何不法行为被披露――相反,几名探究渎职行为的活动人士却被投进监狱。
温家宝不可谓不精明。 在2010年4月,看到《人民日报》上他写的一篇文章,分析家都大跌眼镜――文章发表之时,胡锦涛主席正在巴西――文章的基调是称颂胡耀邦,胡耀邦是一位深受欢迎的领导人,因为其改革倾向而于1987年被迫辞职,他于1989年去世,随即引发了天安门广场的抗议示威。一件轶事描述了由温家宝为胡耀邦安排的一次和贵州省村民座谈的访问――访问是秘密进行,他写道,因为胡耀邦不相信当地领导会让他们畅所欲言。
那次访问进行的时候,胡锦涛主席恰恰担任贵州省省委书记。局外人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这篇文章隐含的戳痛点――但让胡锦涛主席极端不快,一名同高层关系紧密的编辑这么说。
更多的时候,温家宝是直言不讳的。去年8月份,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发源地深圳的一次讲话中,他警告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紧接着,10月份,他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是不可抗拒的"以及中国应允许更自由地批评政府。国有媒体对此佯装未见,它们也曾忽略了在2008年的一档类似的CNN访谈。
但不久之后,《人民日报》开始连发党纪系列的五篇社论,据两名国家媒体的编辑说,这些由胡锦涛主席的核心战略家精心策划并获得最高层批准通过。
这一句话尤其突出:"那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两名接近共产党高官的记者说,在CNN节目播出后,至少有一次,有高层官员亲自就温家宝发表似乎是违背党的路线方针基调的言论警告过他,尽管还不清楚语气有多强烈。
如今温家宝已是68岁高龄,退休在即,他或许不会担心这样几下小打小闹。事实上,在形成下一代高层领导班子的过程中,他可能还赢了一些发言权。
但温家宝的快乐战士(见译注)的外在形象正显示出某些迹象,即随着政府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同他的承诺相悖逆,他在群众中的名望也正日渐失色。" 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为什么这些话不能兑现?'"法律学者贺卫方说道。
23岁的陈建平(音)是温州动车事故中其中两名幸存者的朋友,他说"我只相信温家宝讲话的一部分。政府无法履行它所承诺的一切;他说的有些话也许只是为了作秀。"
然而,在对当局的不信任情绪似乎每天都在持续弥漫的中国,作作秀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对于体制的讥讽正在增加,"研究中国领导层的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成如是说。 "我真正担忧的是下一代是否还会有一位像温家宝这样的领导人。"
译注:the Happy Warrior,"快乐战士"原系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其友阿尔弗雷德・E・史密斯的称呼, 此人出身贫寒, 曾连续四次任纽约州州长, 进行政治活动时兴致很好, 劲头很足, 故称
相关阅读: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