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经济学人》中国,奥运会的受害者?

核心提示:中国奥运军团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一些歧视性待遇揭示出困扰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体育是民族主义的工具,其他国家确实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
 
 原文:China, Olympic victim?
 发表:2012年8月18日
 作者:《经济学人》周刊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Inline image 1

《圣经》上说,赛跑未必快者赢,打仗未必强者胜。但是用美国作家达蒙·鲁尼恩(Damon Runyon 译注:美国曾经的战地记者、体育专栏作家。)的话说,正因为如此,精明人会赌上一把。当然,除非钱是攥在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手中,他们会把全部赌注押在外国人密谋阻止中国取得成功上。本届奥运会就是个明证。财新网突出报道了"真正的受害者感觉",并说许多人感到中国受到了奥运主管机构、裁判和西方媒体的不公正对待。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这不出所料。党报《人民日报》抱怨说,西方"总是对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都带着偏见"。

中国回忆起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数月前就感到不快。08年三月,西藏首府拉萨爆发反汉人的暴乱。一些国外媒体报道动乱时,淡化了藏民的暴力,而侧重于中国政府持续镇压的事件。之后,在巴黎和其他地方,全球的奥运火炬接力因为以西藏问题为首的反对中国政府的抗议活动而陷于混乱。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有预谋的活动,目的是破坏中国举办奥运会这一体现伟大的民族自豪感的时刻。于是一个监督外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网站成立了,即anti-CNN.com,之后更名为"四月青年"继续战斗。该网在北京雇佣了约30人,其年轻的创始人饶谨表示,每天网站有一百万的点击率。

伦敦奥运会正激发了许多普通公民的民族主义感情。财新网引用了网上一篇热门评论,这篇评论试图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遭西方媒体批评的一箭之仇。文章将本届伦敦奥运会和1936年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并说今年的奥运会是在合围中国。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说得更直白。他宣称:"这是一次掠夺,是一次明抢。"他之所以这样愤怒,是因为中国选手陈一冰在吊环比赛中看似无可挑剔的表现却未能赢得金牌,而所有的中国人都看到最终获得冠军的巴西选手落地时踉跄了一步。中国记者说,中国的宣传部门针对此事发布了指导意见,要求媒体不要抱怨,要表现出高姿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克制。就连前乒乓球国手、目前担任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振华也暗示中国运动员遭到了歧视。 《人民日报》抱怨对中国运动员的"蓄意刁难"的行为。

这种被认为是带有偏见的实际案例屈指可数。一番混乱的测量后,中国掷链球运动员被取消了铜牌;因技术违规,两名自行车手失去了一枚金牌;两个羽毛球选手因消极比赛而被取消比赛(还有其他国家的六名球员)。中国记者被激怒了,在奥运新闻中心的一则中文通知似乎专门针对他们——请求"尊重中心员工的私人空间"。所有这些都不含反华阴谋的味道。正如《圣经》在传道书的诗句里所言:"所临到众人的,是在在乎当时的机会",或者,如鲁尼恩对决定人类努力的可能性的计算——"胜败乃生活常事。"

外国媒体对待赢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16岁的游泳小将叶诗文的方式让大多数中国人的愤怒情绪彻底爆发了。叶诗文以巨大的优势赢得比赛,这让许多评论人士怀疑她服用了兴奋剂。许多中国人对此非常愤怒。新华社援引的一名体育官员的话代表了中国人的普遍观点:"他们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这就是他们批评中国运动员的原因。"有人抱怨说,叶诗文遭到了怀疑就因为她是中国人。此话不无道理。但这不能证明存在种族主义或政治偏见。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游泳运动员显然普遍使用兴奋剂所带来的后遗症。 对于叶小姐来说可能极其不公平,但对于中国呢?

受害者情结并非只限于奥运会。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运动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承载着爱国主义。而且其他国家也的确会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美国坚持说,它不想"遏制"中国。但是它制定的向亚洲部署军事力量的再平衡战略,无疑考虑到了中国的野心。所以,在体育的世界里,许多美国的奥运选手自然会将中国选手视为主要对手,他们以及美国人民也很高兴在2008年被中国夺走的金牌榜榜首位置今年重归美国。一些在美国人也可能将此看作更广泛全球竞争的象征。

可以理解,许多中国人既希望因中国是一个新兴超级大国而获得尊重,又希望鉴于中国是一个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的穷国,可以得到体谅与钦佩。就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竞技体育还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思想的禁锢。再往前推,如果孔子知道奥运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大吃一惊。他认为,"君子不争"。

重在参与

中国关于奥运会的有些评论的确在追求儒家的超脱境界。易怒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是各种各样话语风格中的一种,从其他的评论中还可以看到对中国在海外奥运会上取得的最佳成绩的自豪、对过于看重金牌的批评以及对于强国不只是赢得金牌还要不在意别国评说的思考。《新京报》敦促读者抛开受害者情结,采取一种与世界强国更相符的心态。同样,《中国青年报》说,带着受害者心态看奥运比赛很累。太对了。毕竟,这只是比赛。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1 comments:

Lei Shen 说...

One red princeling Hu Shiying posted a photo of a private gathering of China's red princelings, in which a infamous red guard Song Yaowu appeared.

The party was hosted by Xi Jinping, then CCP Party Boss in Zhejiang Province. Others appeared in this photo includes Bo Xicheng (son of Bo Yibo and brother of Bo Xilai), Liu Yuan (son of Liu Shaoqi), Wang Qishan (son in law of Yao Yilin), Yang Li (daughter of Yang Shangkun), Chen Yuan (son of Chen Yun) among others. Song Yaowu is the women 4th from left in the front. Xi Jinping is 3rd from right in the second row.

Song, together with another Red Guard Deng Rong (daughter of Deng Xiaoping), killed their teacher Bian Zhongyun, the first teacher to be killed by students i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incident opened an era when red guards across the country were mobilized to take over schools by violence. Many more teachers would be tortured and killed in the next few years.

One of those from whom Hu Jie got evidence was another teacher at the school, Lin Mang.In the film Lin states that the Red Guards beat Bian Zhongyun in a toilet room. He described one of the perpetrators as a tall, thin girl. Lin also stated in the film that Red Guards forced him to carry Bian's body after her murder.

Based upon subsequent additional credible evidence received,the tall, thin girl who Lin saw beating Bian was Liu Tingting, daughter of Liu Shaoqi, the president of China.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