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中文社论抨击政府的户籍制度

译文:纽约时报:中文社论抨击政府的户籍制度

撰文:ANDREW JACOBS
发表时间:2010年3月1日
译者:Susan
校对:freetrans

北京——周一,在一个出版被严格管制的国家里,一篇呼吁改革中国户籍系统的相同社论出现在众多公共出版物上,引人瞩目。

“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社论宣称,户口制度用中国术语来解释,就是一个人的一切社会福利都归属于他的故乡所在地。“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

但是几个小时后,这篇社论已经在网上消失,估计是被相关政府部门删除了。这些人不想放弃这种批评者认为的,会拉大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差距的体制,这种体制已经实施了近50年。

这篇寿命短暂的社论,被13家大城市的报纸,金融刊物和都市日报刊登,这次协作冒险行动目标是让中共一直深感恼火的户口制度问题,当初毛建立户口制度,其目的是阻止被饥荒蹂躏的农民涌入相对富裕的城市。

 这种制度,近年来虽实施有所宽松,但还是把人束缚在 他的父母的家乡,也就是他被登记的出生地。一些政府提供的服务 ,像就学和警力保护,还是要跟人们的户口直接挂钩,并且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户口迁移制度非常严格。

尽管存在这些规定,成千上万的农村贫困人口依然涌向城市,在这里他们建设了城市的高速公路和写字楼,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但是他们没有和当地区民同等的权利,他们的孩子也难以在本地就学或者得到医疗保障。如果失业,警方常常会迫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

 受过教育的人和富人有办法规避这些限制。拥有高学位者能够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么把一大笔钞票塞进合适的口袋就能解决问题。 。

上个月在北京这个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教育部官员宣布30所学校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招收20,000名移民儿童入学,这些学校将面临重建。专家估计,近年来大约有250,000名首都出生的移民儿童没有接受公共教育的合法权利。

这篇社论的发表时间正好是在中国年度立法咨询大会前夕,一些党组织赞同的重大改革经常在此场合讨论。尽管整顿国家户口制度也常常成为辩论议题,随着毛时代的渐远该制度也在逐渐被淡化,但是它依然是书面的正式制度。

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户口制度的王飞凌(音)教授,怀疑户口制度可能不久就会改变。满脑子保持稳定思维的官员不愿意放弃这项有力的控制机制,他说,尽管城市精英喜欢廉价劳动力,他们还是不愿意与数百万农民分享城市的好处。

中国城市没有困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贫民窟,中国政府把这些归功于中国的户口制度。

“尽管存在强大的要求改革的力量,但是也面临既得利益方的巨大阻力。”王教授说,“改变它就会对中共的统治根基产生冲击。”

但他指出,中共的领导人同样也意识到被这个制度加剧的不断增强的不平等,可能会导致某日社会动荡。

这篇社论的语言让我们想起了中国过去的革命年代。文章中说,“这种制度是不合时宜的,给今天的广大民众造成不便,已经发展到了除了改革这一制度,否则无法平息人民的愤怒的地步。” 

相关阅读:

法广新闻:和谐两会:13家报社户籍改革社论作者被解雇

最新消息

译者频道—热点专题—中国群体性事件2000-2009

译者频道—看中国

来源《纽约时报》的更多译文


来源说明:本文1.0版本来源独立翻译博客。译者的志愿者对此作了校对,此为2.0版本。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最新消息”、“译者频道—热点专题—中国群体性事件2000-2009”、译者频道—看中国”、“纽约时报”、“零星其他”索引。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