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9/8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一个伊斯兰武装团伙通过录像宣称对中国新疆发生的袭击事件负责——“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党”称七月在和田与喀什发生的袭击是他们所为

CNN中国的新政治——围绕18大的权力交接,薄熙来和汪洋之间展开观念交锋。目前看来薄占上风,但问题的关键是习近平的态度将倒向哪边

东亚论坛:中国的治理和改革的动力——为了实现十二五所规划的发展模式,中国必须在三个领域继续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市场公平竞争的改革和具体行业的改革

路透社:毛泽东去世已35年,但对毛时代的怀旧依然存在——毛的忌日将至,纪念堂前的人流排成长龙。不少人怀念毛的时代

美联社:-中人权论坛将专家排除在外——欧盟称中国拒绝对某些人权专家发放签证非常令人遗憾。中国称那些专家是反华分子。

中国见红博客:为什么中国不抛弃户口制度?——因为它可以避免贫民窟、对企业压低成本有利,也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成本

美联社:中国学校刚开学就出现多起食物中毒——开学一周内,就有五起学校集体食物或饮水中毒事件,300多名学生被送医院

卡内基基金会:台湾民进党左右为难——它的问题是如何既争取到中间选民的选票,又避免让自己的铁杆失望

 

【国际外交】

《纽约时报》:中国的崛起并不是我们的末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表的评论。认为中美贸易和投资的纽带,使中国的成功也会令美国更加繁荣

《纽约时报》:中国在海上形成挑战——“中国并不想和美国开战。它只想吓唬邻国,并且在出现冲突时,令美国不肯出手相助那些国家”

《国家利益》:美国的对华强硬派让东亚坐享其成——对上面《纽约时报》文章的争鸣,称美国的做法使得自己为东亚国家提供免费服务

《外交政策》:避免与中国全面决战——作者持坚决反华的观点,称避免与中国作战的唯一手段是加大美国军事建设的力度,形成绝对优势。

《外交学者》:“反俾斯麦式”外交——美国的太平洋战略以前是以美国为中心,与别国呈辐射的双边型策略。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需要改变这种外交模式。

《经济学人》: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两难局面——“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随着国力的增加而开始碰壁

CNN西方是否在非洲败在了中国手下?——虽然西方在非洲能源工业中依然很重要,但中国对非洲基建、矿产和通讯行业的介入令西方非常不安

东亚论坛:中美角力,东盟冒汗——虽然近期南海局势稍平静了一些,但中--东盟的不平衡三角关系还是让后者积极寻求利用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衡。

 

【经济金融】

《华尔街日报》:中国出现银行资金危机?——据美林发布的数据,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显示国内银行之间拆借出现紧张局面。

《商业周刊》:中国告诉欧盟,人民币到2015年将成为自由流通货币——这将使人民币更加坚挺,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样做为时过早

美联社:惠誉警告说中国的信用危险在增加——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称危险来自地方政府的大量欠债和金融机构的不透明

《纽约时报》:贸易夹缝中的混合动力车——通用汽车的VOLT混合动力车是其未来的希望,但中国想要以自己的市场为砝码要求通用转移其核心技术

《华尔街日报》:中国并未失去制造业优势——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人善于通过调整来应付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没有理由怀疑今后它不会继续这样做

《福布斯》:出口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专家预测,今年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值很可能是零。

《商业周刊》:由食品带动的中国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

《商业周刊》: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令产业界捉襟见肘——利润较低的企业面临着日渐减少的人力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

 

【生活百态】

《卫报》:中国的好心人不得不在助人之前先考虑后果——助人者往往惹上麻烦,让人慨叹社会文化与道德水准的下降

《印度时报》:报告称中国每年有两百万人试图自杀——虽然国力越来越富裕,但中国的自杀率依然居高不下

《纽约时报》:中国的新文革:艺术品收藏热——富裕人口的增加,带来对中文艺术品的收藏热。各大拍卖行对中国买家青眼有加

《每日电讯报》:中国恋人找人代办分手——谁都不愿面对分手的难堪,所以中国代人分手的中介服务开始走俏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