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纽约时报 论战:卑鄙的诺贝尔奖

核心提示当亚格兰拿萨哈罗夫和刘晓波相提并论,他使中国人深信不疑,诺贝尔和平奖的目的就是要颠覆中国。如果西方继续拒绝理解中国的根本关切,即使它有着最好的意愿,也只会事与愿违。

原文:Counterpoint: An Ignoble Nobel1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 国际先驱论坛报论坛撰稿人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11日
译者:David Peng


10月23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rn Jagland)在本栏发表文章《中国这样对待刘晓波是不对的2 》,反驳“支持这位中国异议人士会恶化反对派的生存环境”,断言对中国的做法保持沉默,只会腐蚀人权的最基本的理念。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先生继续论战。

新加坡——马克斯·韦伯曾经睿智地指出,“常言道,‘善心生善行,邪恶致恶果’。这是不正确的,而且事实往往正好相反。相信这一说法的人,肯定还只是一个政治婴儿。“他的话同样适用于善意。而这样一个西方的良好愿望实际上最终可能弊大于利。

在西方看来,将最近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刘晓波,是十足的善行。几个西方评论家们认为,应该颁奖给“和压制性政府或不公社会秩序做抗争的个人。”其中,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儿比约恩·亚格兰,将刘晓波和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安德烈·萨哈诺夫相比,后者曾反抗“苏联侵害人权的行为”。

但是,许多中国人认为,和平奖颁给刘可能弊大于利;除了少数中国知识分子,在境内外公开或私下里庆祝刘晓波获奖。他们不相信,一支自由的蜡烛已经点燃。相反,这个奖项,可能将阻碍稳步推进中国个人自由权利。西方无法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这可能会为世界带来更大的问题。

在过去30年里,中国政府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政府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扶贫工程。当1978年邓小平启动著名的改革时,中国有超过8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如今,这一数字下降到不到2亿。超过6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

仅凭这一成就,邓小平就应该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做的远甚于此。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他允许外商投资,打开了中国对西方的大门。他派出成千上万名中国青年,到西方大学留学。当做这一切时,他完全意识到,这些学子回国后可能改变中国的体制。很难想象当代有哪位领导人有邓小平这样的魄力。在他之前,中国人甚至不能自由离开他们的村庄,更不用说离开中国。今天,每年有超过4000万中国人可自由离开中国;自由返回中国。所谓的“中国压迫”至少已经少了1000倍。

那么,为什么不考虑颁给邓小平诺贝尔奖?一个词:天安门。天安门事件是一个错误。但面临判断人权侵犯时,西方总是有双重标准。它没有谴责美国,尽管美国违反人权的每一条准则,成为现代西方社会中第一个恢复酷刑的国家。相反,它认为关塔纳摩只不过是一个污点,它不足以抵消美国社会的那些善举。同样的判决应适用于邓小平:天安门是一个污点,它不应该淹没邓小平所作的贡献。

同样重要的是,西方需要理解,为了实现目标,邓小平不得不维护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尽管中国社会开放,大步走向世界。在西方的政治想象力中,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不断削弱国家权力,扩大个人自由。但在中国的政治经验中,国家权力的疲弱必然带来混乱和国民的个人灾难。毫无疑问,邓小平改革以来的30年是自1942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最好的30年。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试图在开放社会和维护秩序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

给刘晓波诺贝尔奖,将会在中国挑起“颜色革命”,重新给中国带来混乱,将中国带回到150年前;如此可能会打破中国政府精心维护的平衡。这一前景,将可能令中国政府过度反应,压制个人自由,损害近几十年来中国获得的成就。简单地说,刘晓波获奖,可能会导致个人自由的减少,而非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特别是当它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但是,这一进程可能会加快,如果能够在快速经济转型和渐进式政治改革间维持现有的平衡。很少有中国人认为,西方正试图努力加速中国的政治变革,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西方的议程是在中国发动混乱,就像它带给俄罗斯即时民主那样。当亚格兰拿萨哈罗夫和刘晓波相提并论,他使中国人深信不疑,诺贝尔和平奖的目的就是要颠覆中国。如果西方继续拒绝理解中国的根本关切,即使它有着最好的意愿,也只会事与愿违。3

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译注


1 原文双关语,Ignoble中的noble和Nobel发音近似。从文中来看,马凯硕先生对诺贝尔奖的评奖可能没这么差。


2 原文如此,似有误。亚格兰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我们颁奖给刘晓波》。英文链接译文链接。


3 本译文参考了多维的同来源译文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这里一键翻墙



相关阅读


  • 安装适合你的浏览器的红杏插件一键翻墙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