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Dollar Diplomacy and Japan’s Lost Decades
来源:辛迪加项目
作者:伊藤隆敏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0日
译者:辛迪加项目
校对:@xiaomi2020
东京——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美日两国曾就日元汇率问题争执不休,直到日本经济进入“失落的十年”方告平息。目前中国外汇管理部门以史为鉴,决意不重蹈日本覆辙。
尽管历史——特别是金融史——并不会忠实地重演,但是当下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至少在日本看来,确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和当初要求日元升值时一样,美国国会又站在风口浪尖,准备通过报复性法案制裁中国。美国国内许多人认为中国有意压低人民币价值,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和美国巨额的双边贸易逆差,要求国会“点名批评”中国操纵汇率。
然而,根据日本的经验,中国应当谨慎应对美国让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正如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大野健一所指出的,美国为使日元升值所采取的举措促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不振和通货紧缩,进入了所谓“失落的十年”(即将进入“失落的二十年”)时期
近年来,中美之间对话与争端并存,这与二三十年的日美关系也不无相似:当前中美之间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当初日美之间曾讨论“结构性障碍改革(1989-1990)”并举行“框架会谈(1993-1995)”。
无论美国针对的是人民币还是日元,升值压力的表象之下,涌动的是其对双边经常项目赤字的不满情绪。在中美汇率争端中,尽管产业结构因素也得到讨论,但汇率问题显然更受重视,原因在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浮动控制较严,而当初的日本采用的是“管理下的浮动汇率”。
美国方面的压力令中国官员颇感烦恼:如果被迫升值,中国经济可能像日本经济一样,落入通缩陷阱并产生大量资产价格泡沫;如果坚定立场,中国可能遭受美国贸易制裁,带来更多问题。
跟之前的日本类似,中国现在必须说明,偏弱的人民币并非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所在。在相似情形中,中日都声称,扭转贸易差额不能仅通过调整汇率达成,而应着眼于降低中国(日本)国内的高储蓄率同时提高美国的低储蓄率。
从过去的经验中可以推测形势将在近期发生怎样的变化。2005年7月至2008年夏,人民币在浮动汇率机制下对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超过21%;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重新和美元挂钩;今年6月,再度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此后人民币汇率震荡;到9月中旬,美国国会表决事宜使中方承压,人民币大幅升值。
从某些方面看,中美汇率争端的发展可能同日美案例相似:争执将持续并偶现紧张,最后以人民币升值告终。但是,中国毕竟和日本不同,其中关键的一点差异在于:美国的军事支持对日本至关重要,而中国则不买这笔帐。另外,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15年内超过美国,因此长期来看,美国不占优势。
再者,中国当局认为正是日本任由日元升值促成该国经济不振,因而可能不会让人民币汇率走日元的老路,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过高风险。
但是,将经济萧条全然归罪于日本当局允许日元升值的决策不免有失公允。实际上,1985年9月由美、英、西德和日本联合制定的“广场协议”便是日本经济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份旨在使美元贬值的协议生效后,位于1:240的美元兑日元汇率迅速走高,于当年12月达到1:200水平。
1986年3月,日元汇率突破历史高位1:178,日本当局出手干预升值趋势:降低利率、卖出日元、回笼美元。这一系列举措注定了今后十年日本经济的走势:低利率政策降低了资本流动性并带来了价格泡沫。
可见,随后日本房价和股价泡沫膨胀并最终破裂并不是因为日本屈于美国压力允许日元升值,而是由于它试图阻止日元升值——这才是中国需要从日本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中国应当密切关注国内经济是否有过热迹象、资产价格是否增长过快,并考虑允许人民币升值以解决这两大问题。
伊藤隆敏,日本外务省前副大臣,现任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相关阅读
- 墙内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