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邮件到xiaomi2020@gmail.com为你的朋友订阅墙外博客:《译者》。We Are Together.
使用GREADER到这里在墙内订阅《译者》:http://is.gd/e1Mwd (用https打开)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http://zxc9.com/2z0001
原文:Pentagon takes aim at China cyber threat - Yahoo! News
译文:美联社:五角大楼瞄准中国的网络威胁
作者:美联社记者 Lolita C. Baldor
发表时间:2010年8月19日 4:30 pm ET
译者:Fuge
校对:@xiaomi2020
华盛顿——美国首次公开警告中国军方利用平民电脑专家对一些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进行秘密网络攻击的行为。
这个动作被看做是明确发给北京的信号。五角大楼在本周用一份措辞谨慎的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五角大楼说,解放军正在通过“信息战部队”研发攻击敌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病毒,而这个部队当中包括一些平民计算机专家。
这一说法让困扰了美国当局一些时日的一个问题有了些眉目:美国如何处理来自中国,并几乎确定是受政府指使的网络窃密?尽管存在这一事实:美国官员没有或不能提供这些关联的证据。
当被问到平民黑客的问题时,一位国防部的发言人说,任何对它的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的潜在危险,五角大楼都很关心。鲍勃·梅哈尔(Bob Mehal)司令说,五角大楼将会监测解放军的网络战能力建设,并“将继续发展网络战能力,以对抗任何潜在的威胁。”
在这个新的警告发出的时候,美国和其它国家领导人正在努力改善在对抗全球网络犯罪、设立网络监管规范方面的合作。
“中国政府,尤其是解放军,设法打入黑客社区并利用它,”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网络安全专家,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说。“国防部一直在寻找方法,当网络空间的潜在敌人的行为有可能越界时,就发出信号。”
他说,这份有关中国的报告就是向北京发出这种信号的方式之一。
这份五角大楼的报告说,去年,“全球众多的电脑系统,包括那些美国政府所有的电脑,持续成为网络入侵行动的目标。而那些入侵活动明显是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报告说,那些攻击的“重点在盗取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是战略性的或有军事用途。”
五角大楼还提到了一个据称位于中国的计算机间谍网络——代号“鬼网”(GhostNet)——它在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被披露。报告称,这个间谍网从近1,300台电脑的硬盘中窃取敏感信息,包括在大使馆、政府办公室、达赖喇嘛及其流亡政府的电脑。中国官员否认与此有任何关联。
一些美国政府机构和大公司一直在抱怨针对敏感的国防项目和其它高科技产业的网络攻击。计算机安全专家说,他们经常被召集到一些公司研究电脑网络入侵,其中含有中文编码,或可被追踪至中国的计算机IP。
但是专家们承认,要判断网络入侵是否是由中国政府或者军队指挥/授权的则很困难。
使用平民网络雇佣军给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口否认的办法,前国土安全部电脑安全紧急应变小组的负责人杰里·迪克森(Jerry Dixon)说。
“局面会变得更复杂。他们可以使用多重组织进行网络窃密,”他说。“如果你想否认,你可以通过隐蔽的渠道,通过某公司来替你进行代表国家的行动。”
他补充说,平民黑客或者前线的公司通常都有专业的知识,比如关于某些国防承包商、关键行业或政府机构的知识。
刘易斯说,“这是很好的障眼法,你和政府不用负责,因为是某些平民干的。”
但是,他和其他人也指出,中国有一些黑客和中国军队或政府没有联系,但是仍把美国公司和机构当做自己攻击的目标。官员们承认,要判断出没有和解放军有联系的平民黑客占多大比例十分困难。
美国官员现在比一两年前更公开地谈论这一问题显示出,关于解放军参与网络攻击,他们已经掌握了比他们打算透露的更多的证据。
在谈到中国的网络攻击时,美国官员十分的小心。他们必须要牢记,言论可能影响到美国同共产主义巨人——中国之间大起大落的关系。
五角大楼的领导——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们——都在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军事联系。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双方的关系再次紧张,奥巴马政府同意了64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中国以暂停同美国的军事交流回以颜色。中国一直声称台湾这个自治岛是它领土的一部分。
最近美国和南韩在黄海举行合军演,让中国再次不高兴。
中国官员最近警告说,五角大楼新的报告可能会进一步损害两国的关系。不过都没有直接说到网络攻击问题。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在数字化战场上,美国难以找到轻而易举的遏制力
译者合集四 初探 互联网与政治
经济学人: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最新消息”、“译者频道—军事天地”、“美联社”、“译者Fuge”索引。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