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中國立場博客 經濟增長是怎樣發生的

核心提示:憑藉龐大的人口,中國確實可以繼續增長,一直到它的GDP遠遠超過任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但是,中國的增長已經因為生產力提高後的收益遞減而慢了下來。未來,更不發達國家將帶走許多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而中國則要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創新。決定最終結果的是:誰擁有更好的教育系統和更多的知識自由。

原文:How economic growth happens
日期:2012/01/31
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有關中國經濟模式優越性的爭論已經持續多年了。過去30年,中國的年平均GDP增長在10%左右;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增長率—即使是在特別利好的年份—也只有3%,而這已經是非常好景的年份的表現了。昨天,《環球時報》採訪了世界經濟論壇的歐洲全球議程理事會成員丁純,問他: "你認為西方應該向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學習嗎?"

丁純回答,"我認為是的。西方以前曾對華盛頓共識讚譽有加。然後,他們又宣揚那所謂有良心的市場經濟。現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比西方國家好。"

由於西方國家正處於困厄,而中國的經濟則如日中天,中國政府很喜歡吹噓這樣一個主張:即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亦即威權資本主義)相比,資本主義是等而下之的。有共產黨統治是中國之幸。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報讀過經濟入門的課,也就比任何想要那樣子自稱的人多讀了一課。對任何有資格自稱為經濟學家的人來說,中國迅速崛起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事。

我們姑且把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簡化到最基本的形式。本質上,增長就是把這個

轉變成這個

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並不是非常有生產力的,於是人們在手工採摘小麥存夠了錢之後,便買了一台機器,以提高生產力和收入。最終,他們可以買得到有最有生產 力的機器,並學識怎樣應用它才最有效率。然後,有了所有那些新資金之後,原先不存在的行業(如旅遊業)也可以興旺了。於是,經濟增長!

中國是個龐大的國家,而那裏用舊方法做事的人仍然多的是。所以,只要政府不礙手礙腳的話,長期大幅度增長是正常不過的事。可是,中國政府在1949至1979年間確實礙手礙腳了。然後,鄧小平有個奇想:假如讓人們直接從他們的工作中獲益,而不是強制他們為國家出力的話,他們會更有生產力。所以我想,要把過去30年的巨大經濟增長歸功於政府的話並無不妥。正如我在馬拉松比賽中勝出了,也可以歸功於那個在開跑後一直熊抱著我的人最終放開手讓我跑一樣。

可以肯定的是,在威權資本主義下,目前中國的發展速度和印度等的民主資本主義相比,是快得多了(雖然不一定會好得多)。但當所有人最終都擁有了最大、最有生產力的機器之後呢?那時候,他們要繼續增長便得要創新,製造更加好的機器,或是想出更好的點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目前在做的就這個,而這是慢得多的。

事實上,這是他們一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他們就是最先製造出這些大機器的人。像中國等後來者要做的就只是購買(或竊取)這項技術和學習這些已經存在的方法—一個巨大後起者的優勢。所以,自然而然的,它的發展速度比以往的西方快得多了。

現在,為數更多、人口更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都在取得這些機器,而它們的工人薪酬較低,勞工/污染的法例也沒那麼嚴格,因而它們生產基本貨品要便宜些。而發達國家則在勉力探索更高效益的生產方法。

探索期間,西方失去了固上有的生產力,而西方人卻還堅持著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水準。所以,許多都欠債了。他們試圖找出更多創新的方法以作彌補,但就如前述,這些是快不來的。因此,憑藉龐大的人口,中國確實可以繼續增長,一直到它的GDP遠遠超過任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但是,中國的增長已經因為生產力提高後的收益遞減而慢了下來。那麼,當最終中國所有人手上都有最新、最有效率的機器了之後,會發生甚麼事情?

那時候,更不發達國家將帶走許多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中國則要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創新。決定最終結果的是:誰擁有更好的教育系統和更多的知識自由。鑑於目前的氣氛,要選出長遠而言更具可持續性的對象,你會選哪一個?

本文版權屬於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譯者遵守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許可協議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