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image 5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迷途老外博客:从Peking到Beijing:一段漫长而又崎岖的旅途

核心提示:虽然汉语拼音在1958年推出,但拼音译名在国际上的使用,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当时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时至今日,依然并非所有西方语言都采用了汉语拼音译法。

原文:From Peking to Beijing: A Long and Bumpy Trip
作者:Michael
发表:2011823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前段时间我和一些刚到中国不久的朋友一起吃晚饭。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中国吃饭,所以很自然地我们就去了北京的标志――全聚德。就像教徒朝圣必须有特定的仪式和祷告一样,到北京的旅客也是一定要尝尝北京的烤鸭的。

我们几个也一样。当我们几个在前门漫步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很好奇的大声问道:"你们觉得应该是叫它'Peking烤鸭'好呢还是'Beijing烤鸭'好呢?"我们耸耸肩,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朋友对于没有人回答也感到无所谓,继续问道"为什么他们要改这个城市的名字呢?"

我以前也听到别人问过这个问题。在我参观北大(Peking University)的时候听过,在我看京剧(Peking Opera)的时候听过,实际上只要和"Peking"这个词有关系的地方我都听到过。这个问题也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多年,也困扰了我很多年,最后我决定要探个究竟。

简洁的说法就是――也是Wikipedia上给出的答案――在中国,这个城市一直念作"Beijing",但是早期从西方来的访问者(尤其是17世纪法国的传教士)使用了阿拉伯字符"Peking"来表示。195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引入汉语拼音系统以后,新的拼法"Beijing"更能准确反映这个名字的发音.

但是当汉语拼音在中国国内全面采用的时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仍然采用以前的拼法来翻译(相关的)中文名称。在英语国家,他们使用的是自19世纪以来英国参与创立的威妥玛(Wade-Giles)译法。很多人认为,他们不肯改变自己的拼法是因为反对共产党统治的红色中国,其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即便是苏联也没有采用拼音的拼法,而是继续使用诸如"Peking"来指代中国的首都,"Mao Tse-tung"指代中国的领导人。

西方世界认为没有必要作这个改变,是因为他们认为已有的翻译就很好。中国也没有试图强行改变什么,他们在一些面向国外观众的材料中也没有使用拼音,而是继续沿用西方的流行拼法。比如由中国政府印刷的最重要的英文期刊,在中国闭关自守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北京周报》,依然拼写为《Peking Review》。

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大规模推广汉语拼音以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政界和学术界中那些拼音的坚定拥护者都受到迫害,拼音也遭到声讨并被抛弃。在后毛时代的改革中拼音又再次浮出水面,在邓小平发起的经济改革运动中受到欢迎。也因此,在1979年元月1日,中国开始在所有的外文出版物中推行拼音体系。这一变化是被《北京周报》宣布出来的,该周报也被改名为"Beijing Review"

国际上的反应就有点复杂了。在美国,出版公司和发行商都在讨论是否要跟上中国的变化。《纽约时报》是第一家切换到拼音系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 《时代周刊》的一位编辑在声明中说"新的体系(拼音)比老的威妥玛体系更符合逻辑,后者只不过是半瓶子醋语言学家的天赐礼物而已。他们通过拼音知道《人民日报》的真实发音是"Renmin Ribao",而不是"Jenmin Jih Pao";而现在我们也知道了。" NBC的新闻主播John Chancellor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对他的观众说(使用)拼音"会让我们听起来都像中国通。"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上面的观点。很多研究中国多年的人也为在汉语拼音中经常用到的ZQX的发音挠头皮,并对香港("Xianggang"),西藏("Xizang")的奇怪发音感到荒谬可笑。在《纽约时报》把拼音看做那些冒充汉语假内行的末日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驻香港记者Jay Matthews却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即除了"少数人了解这个神秘的新体系"外,大多数人都认为拼音有点莫名其妙,难以理解。

但是最终他们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到19793月,拼音被全球采用。然而还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例外:在所有已切换到汉语拼音的场合中,中国的首都都保留了"Peking"的拼法。对此公认的解释是"Peking""Beijing"在英语中的一种必要形式,就好像欧洲的城市Muenchen(慕尼黑)Roma(罗马)也被拼作MunichRome一样。《芝加哥论坛报》直言不讳的说"现在改变已经晚了""Peking"的拼法已经"在我们的用法中根深蒂固了,我们不可能去适应一个新的拼法。"

这种(保留Peking的)状态一直持续了7年,直到19861126日,《纽约时报》宣布以后将停用"Peking"的写法,因为"随着中国和西方的广泛接触,'Beijing'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 1987年的时候,美国所有的有影响力的报刊都跟进了这一做法。这一改变在英国的步伐稍显迟缓。《卫报》直到198812月才做出改变,而BBC一直到1989年在报道天安门广场的抗议时还在使用"Peking"

1979年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广拼音时,他们给出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可以统一不同语言中的不同的拼写。但是30多年来,这一目标依然还很遥远。现在在英语国家几乎所有人都用"Beijing"来指代中国的首都,但是在德语中依然是"Peking",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则是"Pekin",意大利语中则是"Pechino" 那些经常旅行的人更是很清楚,从世界各地飞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成千上万个手提箱和包裹上的标签上依然是"PEK"三个字母。


2 comments:

小兵 红 说...

錯別字,倒數第二自然段。'Beijing'越来月为人们所熟识。"

Yyyyiiii Yizhe 说...

已调整,谢谢。

发表评论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