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A System Afraid of Its Own History 作者:Dirk Kirsten Tatlow 发表时间:2010年9月16日 译者:@_Reely_
北京——范美忠清晰地记得是什么鼓舞他在1997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当一名老师的。
“我上学时,课堂是非常压抑的”,他说,“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作为洗脑工具。我觉得我所受的教育纯属浪费时间,这让我恼火。”
于是,今年38岁的范美忠,当时就决定直面这个问题——成为一名向孩子们讲述祖国真相的老师。
尽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复杂,但她对自己历史的态度却是顽固地沉湎于掩盖与沉默。看一看高中课本是怎样讲述共和国建立六十年以来的历史, 你就明白问题所在了。明显的隐瞒包括:大规模饥荒,凶狠的政治运动,死亡劳改营,全球直播的目光下镇压的民主运动。这些惨剧总共使数千万中国人丧命。
批评者们说,隐瞒的原因很简单。造成这些惨剧的政党还在执政,还在害怕对他权威的挑战。“直到苏联解体了,真相才开始被述说,难道不是吗?”北京的一位历史老师袁腾飞这样说。
结果是:许多高中生上完大学,找到好工作,出国后,还深陷于对中国历史的无知之幕里。范先生说。
他列出了历史教学的禁区:1957反右运动,1958-1961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文革,六四——1989年6月4日,解放军对天安门附近抗议运动的大规模镇压。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必须检讨历史”,他说,“制造出这么多悲剧而不反思的国家,算是哪门子国家?”
范老师的课是危险的。2000年,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川的一所公立高中,他的第一份教职。几周后又被两所私立学校相继辞退。“原因总是:我太'反动'”。他说。
现在,他在成都的私立光亚学校教书。这里的大部分学生是中国新富的子女,多准备去国外(主要是美国)留学。范先生说,这所学校能容忍他,是因为她立校的原则是思想自由——当然还因为政界关系所提供的保护。
无知之幕不仅笼罩着历史,湖北省的高中语文老师梁卫星说。他认为教育体制过于保守,深陷于意识形态的泥潭。
“我们必须照本宣科的内容就能把人逼疯了”,他说,并特别指出课本中1949年以后中外文学的贫乏。相反的,“超过70%”的老旧内容,需要学生背诵来应试。
“从课程设置来看,我们似乎还生活在帝制之下”,梁先生说。课本提供的现代文学,像介绍97年香港回归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或是关于中国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并没有减少这种不平衡,“这些作品缺乏语言与文学的美感,过于陈腐”,他这样评价。
当下中国最有名的异端型老师,当属袁腾飞。他兼职北京精华学校时拍摄的历史课视频被学校传到了互联网上。学校的教学主任林娟(音译)说,这些视频已经吸引了4000千万次点击。
在课堂上,袁老师用幽默的语调质疑官方课本里的所谓“严重经济困难”——大跃进造成的饥荒,以及许多这样的事件。尽管各方对这场农业集体化中的死亡人数估计 不尽相同,袁老师说,2000万条生命的逝去是连官方都不敢否定的事实。来自新华社的记者杨继绳2008年出版的《墓碑》中认为准确的数字应该是3600 万。 Frank Dikötter则在他最近的作品《毛的大饥荒》中引用了4500万的数据。
五月,袁腾飞就任的学校,海淀进修学校的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把他叫到办公室“喝茶”。六月,校方要求他重新申请教职。实际上,他被封杀了。
袁老师还没听说他的申请是否通过了。同时,他还在精华教书,一周一次。他的夫人因为担心他被抓起来,每次都陪他出门。
“我说了一两句真话就能引来这么多目光,这是中国的悲哀。”袁先生说。范美忠先生则认为教科书对真相的掩盖正在变本加厉。他以1989年的民主运动为例。
“以前课本会提及六四,”他说,“现在,六四早已彻底消失。他们甚至惧怕提及六四,因为学生一旦知道这件事,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上网寻找真相。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确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出版的最新北京高中历史书的大事记中,这次运动消失了。在讲述世界政治发展的一卷中,1980年发生在中国的唯一事件是: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下一件大事发生在1990年,一个与台湾有关的事件。
书中把1989年描述为一场“剧变”——仅对波兰而言。
袁老师认为,沉默总比赤裸裸的谎言好。某些教科书在某些方面也在进步。
“现在他们也开始讲启蒙运动,讲美国政治体制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但直到今天,独立思考的老师们发出的声音仍然稀微。“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勇敢”,范老师说,“大部分人需要安全感,所以上头要你教什么,你就教什么。”
相关阅读:
- 墙内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0 comments:
发表评论